這是一個跨越了世紀的call back,作為地球online玩家的竇靖童不再需要去“填補空白”或滿足誰的期待。
■資源咖中的婆羅門
沒有不尊重導演、編劇和其他演員的意思,但我還是想說,《她的生存之道》從頭到尾都像是竇靖童一個人的游戲。
從開播之前營銷號聲勢浩大的造勢——“竇靖童新劇留長發”“竇靖童X王傳君邪門cp”,再到“王菲竇靖童母女深情演繹主題曲”。
金雞華表雙料影后顏丙燕陪她飆戲,名導田壯壯罕見客串國產劇,緋聞女友宋妍霏跟她上演姐妹情。
看完你也會感慨:這丫頭命真好,所有人都在好用心地陪她玩這場大型的過家家。
好想像罵娛樂圈所有星二代一樣罵竇靖童啊。
怒噴他們不過是投胎技術比普通人好了那么一點兒,贏在了羊水這條人生的起跑線。
那些光鮮的人生履歷上寫滿了“資源咖”“世襲制”,他們是扶不起的阿斗,進娛樂圈的意義僅僅是為了證明內娛完了,一代不如一代。
但聽過竇靖童音樂節現場、看過她大銀幕首秀、讀過她的訪談、見識過她各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腦回路的人,真的很難把她劃到那一類讓人恨得牙癢癢的星二代里。
說真的,我一點也不討厭竇靖童——相反,在娛樂圈的所有星二代里,我最羨慕竇靖童。
星二代的光環和背景也分三六九等,而竇靖童的主角光環無疑是一眾“資源咖”中的婆羅門。
媽媽是紅透亞洲的流行樂天后,爸爸是華語搖滾的傳奇人物,放在晉江就是標準的瑪麗蘇女主。
她本人雖然幾度否認媽媽是自己的音樂啟蒙,但資源、成長氛圍乃至繼承到的基因種種紅利疊加,注定了她出生就能擁有樂壇的vvip入場券。
14歲組樂隊,15歲發第一首原創歌曲,18歲正式出道簽給了王菲的經紀人陳家瑛,19歲給《七月與安生》制作主題曲拿到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同年發布人生第一張個人專輯……
她甚至不需要做任何的努力就擁有了第一批祖傳粉絲——人們都試圖從她的音色、性格、發展路徑里找到王菲和竇唯影子,并對她的成長始終抱有巨大的期待。
媒體說:“整個華語樂壇都在等她長大”,長成下一個王菲或者竇唯。天王天后青黃不接的華語樂壇需要一個新的傳奇,而這個傳奇如果還是世襲,無疑更是一種爽文都不敢寫的發展路徑。
這種期待與贊美對于本人而言或許是一種捧殺,但必須承認,這也是任何一個星二代都不曾有過的待遇。
王菲竇唯女兒的身份帶來天然關注度,讓她比旁人更容易被聽到、被看到,也注定了她有一萬種被解讀、被貼標簽的可能性。
私生活與公眾形象上,她從未擁抱過主流:輟學、寸頭、紋身、穿孔、和女明星傳緋聞……每一項“叛逆”都似乎隱隱迎合了人們期待中傳奇二代的樣子。
主業是玩喜歡的音樂,寫歌、開演唱會,副業也像當初的媽媽一樣,嘗試演戲、上綜藝、接廣告,各種時尚資源風生水起。
大銀幕首秀是和周迅演母女,第一次提名就拿到了天壇獎最佳女配,陳建斌夸她“天生就是做藝術的演員”。
傳聞中張藝謀兒子、邱淑貞女兒、甄子丹女兒上趕著去鍍金的巴黎名媛舞會曾主動邀請她和王菲出席,但她最終因為必須穿禮服而不能穿燕尾服的規定婉拒。
名利場上走一圈,兜兜轉轉也不過才20來歲的年紀。
娛樂圈乃至世界對于她而言,就像是個巨大的游戲場,仿佛手握遙控器的玩家,有無限的試錯權力,也永遠有隨時退出重開的勇氣。
■可以不太乖
1997年,竇靖童在北京出生。
王菲專門為她創作了一首《童》,紀念她像天賜的禮物一樣到來。
歌詞里寫道:
你帶著一身明媚
離開我溫暖的堡壘
你是我的依賴
你是天的安排
你來填補空白
還有那句著名的育兒哲學:“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不壞是所有小孩的底線,不太乖是竇靖童的特權。
她確實是主流價值里那種不那么乖的女孩。
10幾歲就開始染發,紅的、粉的、綠的、藍的、橙的……留過長發,也剃過寸頭。下巴上的紋身被某些人嘲笑成“蝦線”,而這不過是她手掌、手腕、手指、手臂等各處紋身中的小小一部分。
有媒體傳言,當年李亞鵬為了幫她拿到北京四中的入學名額三顧校長室、前后被拒絕了兩次,最后用名譽擔保才得以如愿。但僅僅讀了一年,竇靖童就自行退學轉讀國際學校,在校期間更是除了英語之外門門功課掛紅燈。
所有的江湖的傳聞似乎交叉印證出了一個叛逆、不走尋常路的星二代形象。
而她本人從未刻意去澄清或者反駁什么,只是在每一次的采訪中,真誠、輕巧地解構外界賦予的“叛逆”標簽。
“我們家不管年齡大小,包括我妹妹,大家交流、決定事情,都是非常平等的,所以我沒必要去叛逆。”
紋身是事先征求了媽媽的意見,那條略顯特立獨行的“蝦線”是為了安慰先天唇腭裂的妹妹李嫣“我們都一樣”;同意入學是為了遷就繼父李亞鵬的支持,退學則是因為實在適應不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切都是家人有商有量的決定。
從小陪伴媽媽王菲經歷了兩任丈夫,周旋于幾任正式男友和緋聞男友,在媒體眼里她是2歲就經歷生父出軌,成長于“破碎家庭”的小孩。
原生家庭的幸福與否如魚飲水,至少外界的流言蜚語全然沒有撼動母女之間的親密關系。
在竇靖童眼里,王菲是媽媽、偶像也是閨蜜,“喜歡她的音樂,非常尊敬她,同時也是可以談話的朋友”。
王菲會喊女兒竇小姐,并且戲稱家里“竇靖童是大姐,李嫣是二姐,我是小妹”,即使是在競技綜藝的舞臺上,也毫不吝惜對女兒的欣賞:“太牛了”“太完美了”“我為她驕傲”。
這種來自父母的直白肯定,是多少東亞小孩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的溫情。
擁有無需被治愈的童年,長大不用再“把自己富養一遍”,即便是成長于王菲的光環之下,有甜蜜的壓力,但更多的是坦蕩的自豪。
2018年春晚,王菲和那英登臺演唱《相約九八》引發全面懷舊潮,竇靖童發微博應援:看到了嗎?這是我媽,牛逼不?
彼此肯定,彼此支撐,女性與女性,媽媽與女兒,天然就是相互滋養的共生關系。
超越了“養育”與“被養育”的單向敘事,無關乎世俗定義的完美家庭,在親緣的底色上,兩個女性在親密關系中共同生長,看見對方,并且相互理解。
2024 年,竇靖童在上海演唱會開演唱會,很久不曾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竇唯登臺為女兒伴奏,合唱了一首《我和時光敘個舊》,臺下坐著王菲的現男友謝霆鋒和前夫李亞鵬,后者更是被媒體拍到淚灑當場。
這罕見的同框畫面被網友戲稱是“三款爹,怎么折都有面兒”的世紀大和解現場。
如此充滿家庭倫理戲劇性的一幕,背后是王菲的體面經營,更折射出竇靖童身處復雜家庭關系網中的舉重若輕。她永遠無需選邊站,因為愛以不同的形式穩定存在。
大人們的愛意并未因家庭形態的改變而稀釋,而是分散成形態各異的拼圖,恰好構筑了一張安全網。這讓她在探索世界時,內心始終有錨點。
■沒有必要叛逆
一個人可能有很多種面孔,透過各種作品也只能窺見一小部分的真實。在充斥著人設、拜高踩低的娛樂圈,人們甚至很難從一個人的言論中判斷哪幾分是真情,哪幾分是精心設計的角色扮演。
出道無差評——那些導演、前輩、演員對她的高度評價,或許有順水推舟的人情,又或者是娛樂圈心照不宣的體面規則使然。
但那些游離于名利人情鏈之外的證言,卻多少也真實地展現了她的真實底色。
同父異母的妹妹竇佳嫄,在為數不多的公開提及姐姐時,語氣是自然的親近,說她是世界上最愛自己的人。
在媒體的多方轉述中,接觸過她的記者不約而同地用“靦腆”“平和”“有禮貌”來描述私下里的她——這與她酷炫外表的反差,本身就很耐人尋味。
并不是一個渾身是刺的對抗路星二代,在這種開明溫暖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小孩兒,本身也很難長出有毒的刺。
竇靖童從來沒有避諱過自己的基因彩票,更坦誠便利的存在——擁有比普通小孩更多的光環和容錯空間,長成了一個存在于中間位置,無所謂東方、西方,雌性、雄性,黑與白的大人。
前者是幸運,后者則是她主動建構的自我。
那份被津津樂道的“松弛感”,絕非刻意為之的云淡風輕。它源于對“我是誰”與“我要做什么”的極度清晰。
世界于她,為什么像個巨大的游戲場?
因為來自父母輩的信任與放手,在“不壞”這條絕對底線之上為她開辟了廣闊的自由疆域。
時至今日,人們仍然贊她歌聲空靈有王菲遺韻,眼神帶著竇唯的倔強專注。單曲《Monday》的熱評寫道:難怪有故人之姿,原來是故人之子。
但她沒有長成下一個王菲或竇唯,從父母輩的繼承而來巨大期待與膨脹的聲名,已經不再是需要擺脫的陰影,而是沉淀為她獨特氣質的一部分。
忠于內心的清晰,即使被置于聚光燈與巨大期待的交匯處,依然可以活得如此自我、專注、充滿內在力量。
2023年,她發行個人首張國語創作專輯《春游》,在歌曲《煙花》里,與25年前王菲寫給她的《童》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媽媽我長大了
不再要去填補所有空白。”
“媽媽給過我最特別的禮物
是教會我怎么欣賞一道彩虹。”
這是一個跨越了世紀的call back,作為地球online玩家的竇靖童不再需要去“填補空白”或滿足誰的期待。她接收了所有的愛意與天賦,將其內化、轉化,最終長成了獨一無二的竇靖童。
如同一面棱鏡,可以折射出生命本可以擁有的各種舒展與可能性。
以內在的清晰與力量,去回應世界的喧囂,把接收到的所有都變成成長的養分。繼續這場名為竇靖童的游戲,繼續游戲人間。
監制 / 費加羅夫人
微博 / @費加羅夫人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
戳戳“閱讀原文”來微博找夫人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