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5年2月20日發表于國際頂尖學術期刊Cell的研究論文,乙肝病毒的“開關”被找到了,為慢性乙肝治愈帶來新希望。
研究顯示,核小體在乙肝病毒感染進程中至關重要,“消滅”它便能遏制HBV。#乙肝病毒的開關被找到了#科研人員發現,CBL137能有效破壞核小體穩定性,使HBV對原代人類肝細胞的感染率降低92%,且僅需低劑量就能發揮強大功效。此外,該物質對皰疹病毒、HPV等其他染色質DNA病毒同樣有效。
全球約有3.25億人慢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近100萬人因HBV死亡。當前標準治療方案可抑制HBV病毒復制,但無法清除感染肝細胞內的共價閉合環形DNA(cccDNA),這是慢性HBV感染難以根治的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通過體外HBV微型染色體模型,發現核小體可作為“開關”調控HBV的X基因轉錄和表達。cccDNA上的核小體占據狀態直接決定X基因轉錄活性,而X蛋白是HBV在宿主細胞中建立高效感染及其病毒基因表達所必需的。
研究人員通過體外HBV微型染色體模型,發現核小體可作為“開關”調控HBV的X基因轉錄和表達。cccDNA上的核小體占據狀態直接決定X基因轉錄活性,而X蛋白是HBV在宿主細胞中建立高效感染及其病毒基因表達所必需的。
研究團隊接下來將在動物模型中驗證CBL137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進一步的臨床治療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