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腕兒「開機!請準備」系列
在拍短劇前,舒童的人生經歷已經比同齡人要豐富不少。他初中沒畢業就進入社會,那幾年的舒童無所事事,對人生沒什么追求,也沒什么要求。嚴格來講,不是短劇改變了舒童的命運,而是偶然間的頓悟。
2013年7月,一檔央視演講節目——《開講啦》,那期演講者是演員文章。舒童記得那天文章在臺上分享了自己的演員成長經歷,尚未成年的舒童深受啟發,幡然醒悟,開始正視自己的命運。
不如去做演員吧?
少年時的受教育經歷,讓舒童覺得自己也沒有太多選擇。如果像啟蒙者文章那樣通過藝考做演員,路徑太迂回,還需要參加高考。倒不如去報個演員培訓班來得方便。
愣頭青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上書包,只身離開安徽六安,北上北京。在2017年的時候,愣頭青在對職業毫無認知的情況下,給一家演員培新機構交了3萬塊錢,上了兩個多月的演員培訓課,就「出道」了。
第一份工作,沒有短劇式華麗轉身。他既做群演,又干場務,忙活一個月,才給了200塊錢。愣頭青一陣懵圈:
「難道當不上主角,就是這樣的嗎?」
做演員,轉眼就十年了。誰能想到,當年住在地下室,熬夜刷200多個群,不刷完不睡覺的龍套選手,在10年后成了短劇圈知名演員,還上了綜藝,跟明星張萌間接搭戲,還站在寧靜的面前。
我們好奇這位以虐戀題材短劇出道的演員,從素人小白到短劇充值千萬級爆款演員,舒童經歷了什么樣的故事?
新腕兒將定期推出面向短劇演員的系列報道「開機!請準備」,本期訪談的演員為虐戀男神——舒童。
演員檔案:
身高:177cm
體重:73kg
籍貫:安徽六安
星座:處女座
個人代表作品:影視作品《大道薪火》、《深海1950》、《賀蘭山之戀》 、《少年包青天-絕緣》、《驕陽似火》、《夢魔行者》 、《后裔軍團》、《六木道長》 、《春眠不覺曉》、《重返校園》、《錯亂空間》、《衛校男生2》 ;短劇《顧少的隱婚罪妻》、《傅少的落跑嬌妻》、《歷總夫人她罪不至死》、《愉歡》、《他說愛情已遲暮》、《重生90有點甜》、《蝕骨情深》、《妻子的反擊》、《少帥,夫人說他不配》、《黑月光之重啟人生》、《鶴鶴有鳴》、
10年時間,當年的愣頭青成為了短劇圈知名演員。2022年,舒童因短劇《顧少的隱婚罪妻》充值量數千萬,走進短劇圈,后來連續拍攝多部虐戀題材短劇,例如《蝕骨情深》、《傅少的落跑嬌妻》、《歷總夫人她罪不至死》……單部分賬破2000萬,作品總播放量50億+,與搭檔鐘熙共被稱「女頻虐戀開山鼻祖」。
以下為新腕兒系列報道「開機!請準備」第三期,對話舒童。
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入行建議,僅為傳遞更多信息。
一門心思只想做演員
你進入社會的時間會早一些。
我15、6歲就沒再念書了,初二上半年還沒讀完,17歲就去了北京。去北京就是要學表演,在網上找了一個培訓課,1個月1萬,學了兩個多月,交了三萬多塊錢。
你當時如何判斷那家表演培訓機構是否正規?
我不知道,我也不敢保證它就是一家正規的機構。我自己上網了解之后,我都沒想過它會不會是騙子,當時就是一門心思地想學表演,覺得人生總得有個目標,有沒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想這是其中的一件,好在機構的老師都很好。
做演員的選擇,是你當時結合自己當下條件和興趣所在中,一個比較適合的選擇?
我當時想法沒那么多。只是當時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叫“開講啦”,那期恰好是文章來主講,他在臺上講了自己的藝考經歷,我那是時候知道了藝考,‘原來做演員也需要學表演,要考試’,想著自己嘗試下。但我的文化課還沒有學完,重新回去高考會有些麻煩,就上網搜了下怎么能不用通過高考學表演,就找到這家培訓機構。
舒童正在培訓班學表演,用槍指著「她」
整個課程學下來,怎么樣?
一開始很新鮮,到后面會有點迷茫。因為學校安排我們出去實習,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們一幫‘愣頭青’跟著去片場,還是兩部數字電影,我在現場又做場務,有做群演的,干了一個月,最后給了200塊錢。好歹也給個2000,1500也行啊。難道當不上主角,就是這樣的嗎?
第一次進劇組的聚餐合影
后來呢?
后來從學校里出來了。招生老師還挺好,知道我們不容易,就給我們推薦了幾個群,群里經常發通告,通告下面有不同人的聯系方式,我就把每個人都加上,找他們報名,這些人又會把我拉到他們不同的群里。時至今日,我的手機里已經有200多個群了。
在那幾年里,每天不斷地刷群,在群里找工作,有遇到過好機會嗎?
我覺得從學校出來以后,后面找的每個工作都挺好的,常規該有的待遇都有了。比如去一些商店門口排隊買商品,一天四十;去晚會錄制現場充當觀眾,一次一百塊錢左右,還做過特約演員,價格更高些。
那段時間,你對自己會有相關目標或者規劃嗎?
沒有,我到現在也沒什么規劃,但也不是一頭霧水,我覺得這都是必經之路。不可能在你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給你一個很好的角色,很可能抓不住機會。
你的演藝生涯轉折點發生在什么時候?
從學校培訓階段到自己對接,再到群演、群特,直到2016年冬天,我終于接到了第一部可以演主角,有名有姓的角色了。那是個僵尸題材的網劇,我演道長的女婿,叫林志學,是男二號。
終于演男二了
你從決定做演員,到現在為止,怎么判斷自己適合做演員?
我倒沒有覺得這個職業很適合我,只不過是少年時的選擇。可選的行業太少了,在我能選擇的行業里,我選了一個比較喜歡的。雖然我不能說它一定適合我,但我是覺得熱愛的。
你享受演戲的過程?
不是所有的戲都很享受,有的戲很折磨。
拍短劇沒有思考的時間
真正拍短劇是在什么時候?
我得看下朋友圈。是2019年的冬天,我的命運轉折點永遠都出現在冬天。那年冬天,我恰好看到字節發布的廣告,說有些碎片化的短片拍攝,需要找演員,我就去面試信息流廣告了。當時那個廣告唯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穩定’,每個月可以拍一定數量,有固定的收入。我去面試‘霸總’演員,還專程穿了一身西服,是我為數不多的西裝。試鏡后,就長期合作了。
在那段特殊的階段,這是我重要的收入來源。平時拍戲的機會很少,能拍就拍,不能拍我就去拍信息流廣告。
第一次拍信息流廣告
信息流廣告跟短劇的拍攝上,有什么區別?
一個是信息流廣告跟正常片場的機器大小不一樣,前者劇組人數會少一些,其他沒什么區別。另外從演員到工作人員的效率,甚至燈光布景,都不一樣,要求更高效。而演員表演也要更短平快,情緒直給,不需要表演的過程。
第一次拍信息流,和第一次拍短劇,是一種感覺嗎?
第一次拍信息流的感覺,我已經忘了。但第一次拍短劇時,給我感覺有點‘壓榨’,我每天在現場說了很多,可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劇本很多邏輯Bug。我當時的角色對手鐘熙把劇本看了三遍,跟我說‘你這塊應該再生氣點’、‘這塊你應該對我好點’,我說好的好的。
一直都比較有想法,你倆第一次搭戲,覺得她怎么樣?
覺得她好會演。后來我決定要好好演了,你知道為什么嗎?就是因為我去組里的時候,我把它當信息流廣告在演,但我發現這個對手戲演員還真有點東西。她演得很好,讓我很有壓力,我當時覺得她怎么可以演得這么好,于是乎,我決定調整下自己,好好演。
聽說你倆第一次合作時,還說以后就不演短劇了。
那次拍戲直接給我干蒙圈了,太可怕了。第一天是凌晨收工,我飾演一個正在審問手下的角色,大腦幾乎宕機了,還在演,相當的疲憊。
你演的哭戲,觀眾們評價挺高,比如‘舒童一滴淚,天上一顆星’。
這塊怎么說呢。我也不明白現在那么多觀眾喜歡看男演員哭,說什么眼淚是‘一個男人最好的醫美’,我也不懂這個,但是我尊重。
在拍短劇期間,你還拍了正劇《深海1950》,是嗎?
那段時間,短劇劇本同質化嚴重,劇本的選擇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到手的劇本跟之前演過的區別不大,我有點不知道怎么去應付這些角色了,但我不想每次都呈現一樣的狀態,所以我去拍了《深海1950》。
我的戲份比較少,但這個角色周期又很長。我之所以會去演,就是因為這部劇導演楊亞洲非常優秀,我在他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其次是演員班底,我很喜歡。我一般會提前看下于和偉老師第二天要演的戲,然后到現場再觀察他的處理方式會有什么不同。因此,那段時間雖然沒有太多工作,但我覺得很幸福,會學到很多東西。比如說有些劇本上明確的信息點,但他就不那么演,演出來的效果會令人驚喜。
在這部戲的拍攝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或者說,有哪些新的領悟?
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內心節奏的“穩”,以及作為演員,你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只屬于你自己的體會。穩到你連續十分鐘不說臺詞,觀眾都不會出戲。
這是演員的內力。這種內力的修煉,需要演員平時做哪些努力?
就是你拿到一個劇本的時候,一定需要非常深度的思考,而不是看一兩遍,看完個故事就完了。
可這在短劇中無法實現。
對。因為短劇不會給你思考的時間。拿到一個劇本后,可能第二天、第三天就要開機了。如果劇情足夠流程,你看一兩遍還可以過去,但多數劇本到手后,你需要自己去合理化,這就是那個矛盾點。你想演好,但你又無法合理化,所以在某些場次,演起來會非常難受,這就是我剛說的‘不是每場戲演起來都很滿足’。
有些戲,如果你臨時不知道如何合理化,但你現場要走戲了,就會很煩躁,劇場的制片又催你,你又想演好,但又知道劇本上不能這么演,就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這是很多正劇演員拍短劇,普遍不太成功的原因嗎?
不能說他們不成功,只能說還沒經驗。像我早期拍完一些短劇后,再回到正劇的節奏,我發現我不會演了。為什么?就是因為我演戲已經沒有過程了,那段時間就很可怕。后來我就跟導演說,盡量不要加快,你可以把這段剪掉,但我不能沒有過程,否則作為演員,我就完了。
一般會答應嗎?
絕大多數都會答應,他們也理解。
好劇本:主角是個「活生生的人」
為什么你的作品以女頻為主?
我覺得拍男頻的男演員都很了不起。我之前拍過一部男頻,有些臺詞說不出口,說得我很想罵人,但我又不知道該罵誰,就有一種‘這臺詞到底是誰寫的’這種感覺。其次是,男頻的男主演戲沒有空場。我不知道其他男頻都這樣,還是只有我接到的那部是這種情況,一天40多場戲,這個數字不管是在女頻,還是常規影視劇中,都太抽象了。
一個演員一天要在現場拍40多場戲,場場都有你,你根本沒有空場的時間。
一天40多場,是個什么概念?
相當于一天要干兩三天的工作。演戲本身是個輸出型工作,你想一天內要輸出兩三天的經驗、內容和情緒,主要是情緒內容你又理解不了,演的時候就會非常抵觸。所以我覺得以后再也不會接了,但我前段時間剛又接了一部。
為什么會接?
因為那個劇本非常好,是個現實主義題材,跟男頻市場多數的劇本都不太一樣。拍的時候也很累,但我覺得累也值得。
這部男頻劇本哪些地方你比較喜歡的地方?
他是個活生生的人。
你合作過的女演員很多,像是鐘熙、宋彧佳、侯呈玥……跟她們搭戲,一般會有熟悉的過程嗎?
我跟鐘熙搭了第一部戲《顧少的隱婚罪妻》后,她給我的感覺是,跟演技好的女演員演戲,會很有壓力。我在之前的采訪沒說過,我當時跟她搭第一部戲的時候,就暗戳戳發誓——如果有第二次機會,我一定好好演,讓她認為我會演戲。結果真有一個劇本來了,我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把劇本看完了,想好了處理這個人物的方式方法,就演下來了。我跟鐘熙好像一直對劇本、角色的理解比較一致,只不過是誰先想到,誰沒想到而已。有時候我沒想到一個點,她一說我就能get到。
比較默契。
對,不用花很多時間去解釋前因后果。侯呈玥更加俏皮清新,宋彧佳給人感覺更加沉穩大氣。
就你合作過的女演員,如果讓你選的話,你選擇跟誰一起搭檔?
來者不拒。跟一直合作的鐘熙,還是初次合作的女演員,都可以。跟鐘熙合作的話,可以嘗試合作些不一樣的內容。
你怎么看待CP?
這是市場觀眾賦予的,我們只是搭檔,但觀眾覺得我們是CP。
粉絲很磕你們,比如希望你們在一起之類的,你對這類事是什么態度?
這很正常。觀眾們看到的是影視化呈現后的效果,但短劇之外,我跟她都不是那樣的,沒什么可討論的。
你目前拍了多少部短劇了?
20多30部吧。
當你拿到一個劇本的時候,從文字到影視的呈現過程中,其實有很多種方式,過程中也能做到和解?
就是在現場走戲的時候,你要找到那種感覺。有的是在拿到劇本后,你在前期就要做一些表面文字的處理,但前提是拿到劇本到開機的時間足夠長。如果時間很緊張,你只能到現場去做調整。
我看劇本特別慢。如果我在家看到跟之前一場戲特別像的話時,我就會卡在這場戲,卡一兩個小時,思考在這場戲中,我如何呈現出區別于以往的表演,就坐在椅子上,一直想。
你會需要做預期管理嗎?
不用。你改變不了別人的想法,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調整自己就好了。
你在劇中的哭戲,是專程設計過的嗎?
哭戲是基于你的人物關系中,在不同的情況下,所呈現的方式不同,是自然流動出的一種狀態。而不是說我刻意去訓練不同的哭法,后者其實不太強調你所理解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只需哭就可以了。比如某個角色,他本身就是淚失禁體質,跟人吵架吵著吵著就哭了。
你演的戲,很多都會有一種破碎感,這種風格跟男演員的哪方面條件和能力有關?
我覺得是感受。我們劇本中并不會提到某段劇情中,你需要有什么樣的表演。往往在看劇本時,有必要的情況下另外加些內容。打個比方,大家都念123456,有的人就覺得123456是個稀疏平常的對話,但有的人念123456時,就會聯想到某些內容,那么這種情況下,最終呈現的效果也不一樣。這跟男女演員無關,跟演員的感受力有關系。
虐戀是你的舒適區嗎?
看你怎么看。
還是想多留點時間給自己
你平時會回頭看自己的劇嗎?
我會看一小部分,不會從頭到尾看完。看的時候有時候覺得自己某場戲演的還不錯,但其實在拍的時候,會有特別過意不去的點,覺得這個地方怎么可以這樣。有時候又覺得某部戲現場拍得挺好,現場反饋也不錯,但最終剪出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未及預期,總之,都是一直學習的過程。
跟喜歡的導演合作,他們在哪方面的處理,讓你覺得還不錯?
他們會非常懂得如何把你拍得很有魅力。像有些導演,即便年齡比你小,但拍攝會更加細膩,擅長氛圍的把控。
你拍過的爆款劇很多了,你覺得在接到劇本時,具備哪些特質的劇本能成為爆款?
我不知道。有的劇我覺得很一般,但就是爆了,有的劇我覺得還不錯,但反響平平。從演員角度來講,很難考量這件事,甚至很多制作方都不一定百分百拿得準,只能說在有限的時間內,將人物去盡可能的完善,其他的工種就交給別人。
你平時生活中有什么愛好嗎?
我喜歡運動,健身,拳擊,騎車。我覺得人長時間在一個工作氛圍中,大腦沒辦法輕松,比如我現在跟你說話的時候,很多時候有些混沌,我得很用力的組織我的語言系統。所以在我不工作的時候,我需要過運動去調整自己的狀態,讓大腦清醒。
我那天看你的直播回放了,有粉絲問你‘喜歡直播嗎’,那一秒你猶豫了,沒說話,那你喜歡直播嗎?
不喜歡。其實我每次直播都要喝酒,不喝酒就說不出話,我沒有當眾表達的欲望。但我不是有粉絲群嘛,里面有人反饋的話,就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心態,就覺得想播一下,跟他們聊兩句。一般要是最近有新劇的話,當天狀態又不錯,我就跟大家聊會,但其實我自己沒有那么多話要說。我不排斥別人直播,只是我不適合。
你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嗎?
大多數你看我直播狀態是什么樣的?很瘋癲的那種?
我覺得你看起來比較放松,耐心回答粉絲的問題,挺真實。
我平時自己安靜思考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連輸入的時間都不夠,還要向外界輸出,這對我來說是非常難的事。我覺得有的演員可以同時直播、演戲、綜藝、帶貨等,還能把戲演好,但如果讓我同時去做很多件事,我一定做不好。對于我個人而言,就是專注當下,再去直播的話,會有點累。所以我每次直播的時候都要喝酒,喝酒后,能把情緒都調上來,快不行的時候,我就下播。
你平時會關注他們對你的討論嗎?
會。
會在意嗎?
會,如果不在意,就不會關注了。
會對你造成影響嗎?比如心情上的波動。
現在體量還沒那么大,我覺得還是個度的問題。如果全網鋪天蓋地都是負面評價,那我心態也不會好。主要現在負面評論也不那么多,而且其中有一些講得還是有些道理的。
比如哪些?
比如有人說,你不能在每一部劇中相同的情節都是同一種方式,等等。
他們還是很關心你的。
對。你換個角度想,人家沒有要做的事情嗎?為什么會花這個時間發你一篇小作文,你還不一定能看得到,可能就是為你好,對你有期待。
如何看待粉絲對你的期待,會有壓力嗎?
坦白說,我現在不太會去看一些私信,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支持,我還是應該專注當下,專注自己。
粉絲反饋過于強烈,對于演員來講,可能會造成一種負擔,但你好像不會。
我不太會想這些。
你搭檔過很多美女演員,你父母平時關注你的作品嗎?在吃飯閑聊時,會聊起你在短劇圈的軼事嗎?
我爸媽會看我演的每部劇,但他們很少會跟我討論這些事情。
他們會對你的作品有哪些評價?
我母親看完后有時候會跟我講講。但她比較另類,他喜歡的那部就是我最討厭的那部男頻,我說‘你怎么會喜歡這種東西,好無語’。
說明短劇內容本身就具有公眾人群的情緒屬性。
說明它應對不同人群,也印證了那句存在即合理。你討厭的東西,不是只為你服務,總有人需要。
做演員,要多些人生體驗
你做短劇演員的路上,有沒有很感恩,或者很怨恨的人?
從我世界出發,到目前階段來講,我沒有很怨恨的人。因為演員這個公眾跟別的職業不一樣,別的職業會有好的、不好的事情,當然,演員也有好與不好,但不好是從另一方面來講的話,也是好的事情,是經驗的積累,你比別人多了一些人生體驗。因此,我想感恩的人太多了,但目前我還沒有要感謝大家的程度,因為我還沒有做出實際的成績。
我看到你去參加《開播!短劇季》了,為什么去參加這檔綜藝?
對應所謂的舒適圈,這種能夠讓我害怕、緊張的事物,我想去嘗試下。我第一次挑戰試鏡舞臺時,說了第一句臺詞,眼前都是黑的。但自那之后,我上舞臺的緊張程度,已經降低70%,等到第四次上臺,我已經完全不緊張了。還有我之前在鏡頭前接受采訪,會有心理障礙,但這次綜藝之后,也全都克服了。不一定說參加這檔節目會為你帶來什么,從個人成長來講,我覺得也挺值得。
希望能在這個舞臺證明自己嗎?
怎么講,就是你可以帶著這種期待去做這件事,但不是全力以赴就可以達到了,而是你只要全力以赴做了,就不怕自己沒有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后,結果不重要了?
結果重要,但結果不是你能左右的,你要以一種很平和的心態去看結果。
在參加節目前對這檔節目的了解,到真正參加節目后,會有哪些出乎意料嗎?
每一部都很出乎意料。即便他們講的跟你所理解的是一樣的,但當真實的舞臺出現,你親身感受現場每個環節的時候,給你的感受都是新奇的。
你當時跟鐘熙、屈夢汝各搭了一部戲,你感覺自己在這兩部戲中,表現怎么樣?
我覺得第二次登上試鏡舞臺跟屈夢汝的合作,自己的表現肯定是不好的。不好之后,肯定會有沮喪,產生了負面情緒,但負面情緒也就出現了一天。因為知道自己付出努力了,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做到哪步,結果是沒有呈現出最理想的狀態,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演員就是這樣,不是你只演好一部戲,是以后的每部戲你都要演好,不能掉以輕心。即便每部戲都全力以赴,不見得每部戲都能取得成績。
看你跟鐘熙合作的那場戲,你表現的過程很放松,收放自如。
其實不是的。我跟鐘熙搭的時候,因為是第一次上試鏡舞臺,我自己的單人片段,還有跟她搭的戲中,我都有點緊張,第二次再上試鏡舞臺,我是一點都不緊張了,但影響最終結果的導向性原因很多,比如上舞臺前,是不是準備得過于充分了?是不是設想過于細化了?是不是想呈現出的內容過多了?跟搭檔沒有關系,屈夢汝是個很好溝通的人,我們上舞臺前練了很多遍,我自己沒事也會練,可能是過的次數太多了。
你本應該出現的本能反應,反而丟了。
是。
這次經歷之后,會帶給你哪些成長嗎?
我不覺得是成長,就是感受多了些。這些感受對我來說,是有用的,也是好的。
你對結果比較坦然。
這件事能影響什么,什么都影響不了。在你未來要經歷的漫長年份中,這只是其中一環,而你只是在這個環節發揮失常了,帶來不了什么負面影響。你自己要記住,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要注意調整,心態一定好要,就像寧靜老師說的,不要魔怔了。外界會評價你的能力,但你自己能否做到,只有自己知道。像我第一次上試鏡舞臺,無論是單人,還是雙人的表現,都還可以。
你覺得參加這種競技類綜藝,對于演員來講意味著什么?你的片酬漲了嗎?
我不會想這么多,參加的初衷是這是我沒參加過的節目,能帶給我新奇的體驗。其次,這個平臺不錯,能讓更多人看到我,給我帶來一些工作。
回去后,你的工作生活有什么變化嗎?
有一些看過這個節目找過來的工作,長劇、短劇都有。
這檔綜藝幫助你破圈了。
破圈這個詞有點大。一定程度上,被圈外人看到我了。我覺得在我的世界里,我沒有把很多事情標簽化,不分長劇、短劇,只要讓更多人看到你,這就夠了。
被更多人看到,是你作為一個演員,努力的目標嗎?
某種程度上,算是。因為你播出的內容,要有人看。
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你還會去嗎?
短期內不會。在短期內,你的能力不會有大幅度變化,不會比節目里的表現拉出明顯差距,也許過幾年會變得不好,我想先改變一下自己,再去參加體驗下。
你是覺得更有意義嗎?
我覺得一定要有變化。
會擔心自己多年內止步不前嗎?
我不擔心,因為一定會不一樣,不過,你需要在短期內呈現出這樣的變化。
新腕兒評語:被「顧少」引燃的演員人生
跟舒童交流近兩個小時,在劇組連續熬夜拍戲,周末中午的他,語氣中難掩疲憊,聊到一些過去的事情,他總得翻翻朋友圈。
也許是進入社會比較早,舒童經歷過最難捱的日子,因此,對于后來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更為珍惜和平常心,“我覺得我從學校出來后,接到的機會都很好”。和搭檔鐘熙不同,后者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在韓國留學就讀演員專業的研究生,還考上了博士,后者選擇成為演員,是熱愛,而前者選擇成為一名演員,更多是幾分生活底色的選擇。
如果不是遇到短劇,舒童大概率會繼續堅持做演員,但可能還是那些跑龍套的角色,一個劇組接一個劇組的演,是短劇引燃了他的演員人生。
相對來講,舒童的商業化態度更為克制。他不太喜歡過于輸出的商業類活動,例如直播。喜歡自己呆著,喜歡獨自運動,喜歡在優秀的劇組中看著前輩偶像演戲,那是一個吸收的過程,也是演員之路長遠的關鍵。
短劇的核心就是商業。從一部劇的劇本,到最終呈現,甚至演員的直播、發視頻,都是為商業做準備,但舒童會沉默的抗拒著。就像那天在直播間,面對粉絲的問題,他從下一秒就一言不發了。
新腕兒第二屆短劇大會火熱報名中
了解短劇,請關注新腕兒。
加入新腕社群請掃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