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不僅提供咸味,還能補充人體必需的鈉元素。目前市面上的鹽種類繁多,功能和適用場景各有不同。
常見鹽的種類及特點
1.精制鹽(精鹽)
來源:由海水、地下巖鹽等經過精煉加工,去除雜質后制成,氯化鈉含量高達97%以上。
特點:顆粒細小均勻,溶解快,咸味純正,價格低廉,是家庭最常用的鹽。
缺點:加工過程中可能損失部分天然礦物質(如鉀、鎂)。
2.海鹽
來源:以海水為原料,經蒸發結晶而成,保留了少量天然礦物質(如鈣、鎂、鉀)。
特點:顆粒較粗(也有細鹽版本),帶有淡淡的海洋風味,適合調味或腌制(如腌肉、海鮮)。
注意:部分海鹽未經過碘強化,碘含量較低。
3.巖鹽(礦鹽)
來源:從地下鹽礦中開采,純度較高,可能含有天然礦物質(如鐵、鋅),顏色因雜質不同而有差異(如粉色、灰色)。
代表:喜馬拉雅粉鹽(因含氧化鐵呈粉色,宣稱富含84種礦物質,但實際含量極低,主要成分仍是氯化鈉)。
特點:顆粒較粗,適合研磨后撒在成品菜上增味,價格較高,更多作為“風味鹽”使用。
4.低鈉鹽
特點:用部分鉀鹽(氯化鉀)替代鈉鹽,氯化鈉含量約60%-70%,能減少鈉的攝入,同時補充鉀元素。
適用人群:高血壓、心臟病、腎功能正常的人群(需控制鈉攝入)。
禁忌: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鉀代謝障礙可能導致高血鉀)。
5.加碘鹽
特點:在精制鹽中添加碘酸鉀(或碘化鉀),預防碘缺乏?。ㄈ缂谞钕倌[大、克汀?。?/p>
適用場景: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遠離海洋、缺碘地區)需普遍食用,是國家推行的“全民補碘”重要方式。
注意:高碘地區(如沿海常吃海帶、紫菜的人群)可根據需求選擇無碘鹽。
6.其他功能性鹽
加鈣鹽/加鋅鹽:添加鈣、鋅等礦物質,但含量低,無法替代食物補充,性價比不高。
竹鹽:將鹽裝入竹筒燒制而成,宣稱有“排毒”功效,但缺乏科學依據,且鈉含量與普通鹽無異。
玫瑰鹽、蒜香鹽等風味鹽:添加香料或植物提取物,適合特定菜肴調味(如烤肉、沙拉),本質仍是鹽,需控制用量。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鹽?
優先考慮“控鈉”核心
無論哪種鹽,核心成分都是氯化鈉,過量攝入鈉會增加高血壓、中風風險?!吨袊用裆攀持改稀方ㄗh成年人每日鹽攝入不超過5克,選擇時不必追求“功能性”,控制總量更重要。
根據人群需求選擇
普通健康人群:加碘精制鹽即可(滿足碘需求,性價比高)。
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低鈉鹽(需確認腎功能正常)。
沿海高碘地區/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無碘鹽。
追求風味或烹飪需求:海鹽(腌制)、巖鹽(調味)等可作為補充,但不作為主要用鹽。
警惕“概念營銷”
如“天然鹽”“礦物質鹽”等宣稱,其額外礦物質含量遠低于日常飲食(如蔬菜、肉類),無法達到“補充營養”的效果,不必為高價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