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余溫未絕,乒協的一紙聲明,又將“飯圈”,帶進了大眾視野。
樊振東更是在采訪中直言:贏球不行,輸球也不行。
因為飯圈始于娛樂明星,所以影視行業,苦飯圈久矣。
可一場奧運會,又牽出了不少牛鬼蛇神。
他們將無處安放的飯圈習慣,帶進了體育運動,帶進了巴黎奧運賽場,也明晃晃地帶進了普羅大眾的認知中。
奧運會期間,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因為出色的表現,反差的言論或優越的外貌被捧上頂流,本無可厚非。
同樣是為國爭光,他們有權利享受這15天的流量傾斜。
平時默默無聞的艱辛訓練,也給了他們享受全民注視,爭當國家英雄的資格。
可是,潑天的流量,帶來的并非潑天的榮譽和富貴。
一些奇怪的東西夾雜其中,有的影響到了運動員本身,有的甚至影響到了他們的家人。
01、
早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全紅嬋就帶著自己的稚氣和“水花消失術”出圈。
精湛技能和年齡的反差,稚嫩的面龐和樸實的認知,草根的身份和冠軍的光環……
一時間,他成為“國寵”,成了唯一一位得到人民日報認證的“辣條自由”頂流。
但這個只知道跳水訓練,連一次游樂場都沒去過的小姑娘,卻不知道,自己一夜成名,到底是好是壞。
拿冠軍后,全紅嬋家曝出的第一條新聞,是生病媽媽的哭訴。
“現在才知道,家里有這么多親戚。”
從四面八方涌來的各種親朋好友,差點踏破了全家的門檻。
還有直接開口借35萬的。
一家人不得不大門緊閉。
聞訊而至的“遠親”是攔住了,但卻攔不住每天屋外來回上千人的“觀摩”。
大家正常打卡,其實無可厚非。
中國人天生有對英雄的好奇和崇拜,帶著相機來奧運冠軍門口“沾沾光”,也不算奇怪。
尤其邁合村還為這種“打卡”拓寬了路面,修建了基礎設施,可以說十分貼心。
可去全紅嬋家里打卡的,并非都是善意的游客。
有很多沒有邊界感的“粉絲”,不僅在全紅嬋回國時強行強行摟抱貼臉,還跑到人家家里堵門、扒墻。
這些不懷好意者,看上的,是全紅嬋身上自帶的巨大流量。
他們在全家門口支起三腳架,打開補光燈,24小時沒日沒夜直播,嚴重影響了全洪嬋及家人的正常生活。
平時訓練比賽,本身壓力就大,現如今私生活還被無死角圍觀,擱誰誰能受得了?
巴黎奧運會后,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全紅嬋母親不得不決定,全家人遷居果園。
嘴上說是將別人的老屋留出,實際上因為什么,大家都知道。
家門口變美食街,水泄不通,根本走不出去,這是全紅嬋哥哥的自述。
而全紅嬋本人,也不止一次呼吁:正常交流不行嗎?
如果全紅嬋還算是“幸福的煩惱”。
那對于同樣“奪冠”的李發彬來說,就真有點難以下咽了。
東京奧運會上的金雞獨立,讓李發彬成了中國舉重隊的代表人物。
今年再奪金牌,讓31歲的李發彬,成了妥妥的人生贏家。
閉幕式舉旗進場,對李發彬來說,本就是莫大的榮耀。
可誰能想到,收獲巨量關注的同時,李發彬的妻子,卻被網暴了。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有營銷號扒出李發彬的家人情況,并表示“一個奧運冠軍卻找個賣菜的”。
“李發彬妻子是菜販子”瞬間沖上熱搜。
不管“賣菜”一事是否屬實,在這些話的語境里,都充滿了對李發彬妻子職業的偏見和貶低。
不少不明真相的觀眾也被帶節奏,導致李發彬妻子被網暴。
李發彬忍無可忍,終于在直播的時候,罕見提及家人并澄清:
妻子并非菜販子,她有自己的工作。
因為李發彬父母本就以賣菜為生,所以妻子有時候會幫父母賣菜養家。
這事細想起來,相當離譜。
你能想象李發彬遭受了多少惡言惡語,才會在聲明中著重強調,“我不覺得賣菜可恥。”
李發彬還表示,父母靠賣菜培養自己這樣一個奧運冠軍很不容易。
自己實現奧運兩連冠,與妻子背后的默默支持也密不可分。
事實上,李發彬和妻子很是恩愛,奪冠后第一時間就到處“找老婆”,現場撒狗糧。
所以對妻子被污蔑一事,他看得很重。
并在澄清后嚴肅表示“希望大家別影響我的家人”。
“奧運冠軍家人受影響”,這字面魔幻的詞條,現實中,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家境不好的射擊冠軍謝瑜,就因為采訪和報道中很少提及母親,就被造謠“母親嫌家里窮跟別人跑了”。
為此,謝瑜不得不多次在公開場合,對母親表示抱歉。
同時不斷澄清,母親不是網絡上造謠的那種人,而是罹患癌癥后剛剛出院。
謝瑜父親靠送水養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尤其讓媽媽受了委屈,謝瑜不知道有多自責。
運動自由帶來的,并非行為和言論的無約束。
奧運冠軍本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承載著全國人民的期盼。
還請這些網友能保持理智,以后再開口,不要影響到他們的家人。
02、
“還沒退役就想借名氣撈金?”
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還有個話題,頻頻引發爭議——
奧運冠軍及家人的“商業關聯”。
只要他們出現“掙錢行為”,就會被網友扒出,送上熱搜。
全紅嬋的哥哥名叫全進華。
他本身就是一位網絡主播,從事這個行業已經很久了。
早在妹妹成名之前,他就做起了直播帶貨。
雖然粉絲不多,不溫不火,但好在能有一份收入。
全紅嬋爆火后,全進華原本可以打著“全紅嬋哥哥”的名號,狠狠圈一波粉絲,掙一波流量。
但全進華一直沒有這樣做。
巴黎奧運會后,因為觀看妹妹的比賽,全進華的身份被扒出。
直播間瞬間涌入40萬觀眾,嚇得他趕緊關停了直播:有點兒被嚇著了,不知所措,只能干脆關掉了。
對此,不少網友夸贊全進華是“人間清醒”,但也有很多人質疑他“利用妹妹為自己謀取利益”。
事實上,“利用”這個詞,肯定不合適。
有媒體統計過,全進華賬號里有200多個視頻,其中提到妹妹的只有2個,有一個甚至有兩秒妹妹的背影。
看得出來,為了不影響妹妹,也怕大家指責自己“利用妹妹牟利”,全進華一直在刻意回避自己和妹妹的關系。
并且,他所帶的貨,大多都是幫農民銷售的農產品,可以說十分難得了。
坐擁“國寵”妹妹,全進華本有機會在三年前就成為全國最大的帶貨網紅。
但他一直默默到現在,已經可以說明問題。
有媒體評價得好:
哥哥合理合法掙錢補貼家用,讓全紅嬋少操心,好好訓練多拿金牌,不是更好的事嗎?
相較于全進華兄妹,陳夢的爭議,或許要更大一些。
事實上,陳夢乒乓球特色學校早在兩年前就成立了。
巴黎奧運會上,陳夢女乒單打兩連冠之后,這件事就又被翻了出來。
奧運冠軍教乒乓球賺錢,一聽就是爆款新聞標題。
有不少網友看到標題就開始當起了“網絡判官”,表示奧運冠軍“還沒退役就想借名氣撈金”。
那真相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陳夢是開了乒乓球學校,暑期訓練營一共20天,總費用9000塊,還包括食宿和訓練。
如果生活在城市,為小朋友報名過課外班,就會發現。
包吃包住,還有奧運冠軍親自參與培訓,一天450塊,這個性價比其實很高了。
其他乒乓球冠軍也開了班,整體價格也都算得上良心。
乒乓球冠軍王楠的訓練營,25天收費9800塊。
許昕的乒乓球夏令營,項目稍微多點,8天價格8000塊。
而前冠軍張繼科,也早早就開辦了乒乓球培訓班,每月9800元。
就事實看,這些價格確實不太屬于“撈金”范疇。
退一步講,即使真“撈金”,也算不上大問題。
相比于娛樂明星,運動員的職業壽命要短很多。
在有限的職業壽命里,早早為退役之后的生活做打算,其實無可厚非。
現如今,在運動越來越商業化的今天,也有不少運動,需要商業化去推動,去拓展知名度,去提高競爭力。
冬奧會上的谷愛凌,今年網球項目的鄭欽文、張之臻,都是例子。
在不影響成績和訓練的前提下,運動員開培訓班,甚至接代言。
在規則允許的范疇內,掙自己的那部分勞動報酬,是被允許的。
03、
“全紅嬋的腳,李發彬的鎖骨,他們看到了,又似乎沒看到”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網上這些亂七八糟的聲音,本質上都是“偏見”。
他們覺得這些通過訓練出來的體育明星,就應該保持謙卑,不能發怒,更不該去掙大錢。
他們不會在乎,要成為一個奧運冠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巴黎奧運會上,觀眾們都只看到了女隊員們的水花消失術,卻沒有注意到,她們腳上纏著的膠布。
全紅嬋的“膠布”甚至從腳踝包到了腳后跟。
在游泳隊,全紅嬋是訓練最認真,最刻苦,對待動作要求最高的運動員之一。
她一直以男運動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每天的訓練量大到可怕:
懸垂卷腹幾百個,離心轉圈上千個,負重倒立,負重倒掛起身卷腹,負重側卷腹,堅持跳水400多個……
這導致全紅嬋渾身上下都是傷病。
從手指到手臂,從手腕到腳腕,都有不同程度的傷勢。
巴黎奧運會的時候,全紅嬋依舊有腳踝水腫的問題。
這其實就是長期訓練造成的,遇到比賽只能通過這種“肌貼”緩解,無法根治。
陳芋汐的腳踝和肩膀,也貼著肌貼,都是一樣的道理。
同樣,舉重冠軍李發彬,鎖骨的傷勢也異常顯眼。
因為從小兩邊鎖骨不一樣高,而舉重又是壓迫性很強的運動。
在杠鈴翻擰的過程中,杠鈴的桿會壓在鎖骨的骨頭上。
所以每次比賽,李發彬總要承受鎖骨被壓破的痛苦。
可在采訪中,李發彬卻滿眼都是為國戰斗的光芒。
摔跤選手馮紫琪,大家可能不熟悉。
在自由式50公斤級比賽中,她拿到了一枚銅牌。
比賽過程中,她眼角被打出血,卻渾然不覺,直到最后勝利,自己才發覺。
男子體操肖若騰,頂著嚴重傷病的困擾,忍受著肩上腳踝傷的痛苦,打著封閉上場,胳膊破皮流血,自己都不知道。
這些,還都是拿到獎牌的。
舉重老將石智勇,之前就有嚴重的腰傷,6個月打了50多針封閉。
巴黎賽場上,又遭遇內收肌斷裂無緣獎牌。
可淚灑賽場的他,不是關心自己的身體,而是給全國人民道歉。
因為他覺得,自己丟掉了這枚舉重金牌,辜負了全國人民的期望。
你能說,他們流血,流淚,拼命拼到肌肉斷裂,是為了直播,為了商業,為了流量嗎?
顯然不是。
能站在奧運賽場的運動員,幾乎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高強度的訓練,身體都有不可逆轉的傷病。
這些,是為國爭光的軍功章,也是奧運健兒們獨有的病痛和折磨。
他們,其實根本不在乎這些流量。
走上賽場的那一刻,腦子里肯定也不是掙多少錢,撈多少金。
以我們中國人的浪漫,大概只有一個想法:升國旗,奏國歌。
可是反觀漸漸入侵體育的飯圈,就感覺有點無奈甚至可笑。
追星本沒有錯。
這種場下鉆研技巧、場上堅持拼搏的運動員,本身也值得崇拜。
讓大家不齒的,是那些打著追星的旗號,行飯圈腌臜事的部分人。
他們以不擇手段的方式引流引戰,以不計成本的方法造謠污蔑。
他們追求的并非運動員昂揚的狀態和不屈的拼搏精神,而是無腦營銷,是人設打造,是資本助推市場環境下的泛娛樂化。
這是對為國爭光健兒們的不公,也是對真正喜歡他們觀眾和粉絲的不公。
央媒說得好: 別讓畸形的流量堵了全紅嬋回家的路。
而這三大毒瘤,最好早點管管,扼殺在萌芽中。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蜉蝣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