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著名作家趙德發的小說《繾綣與決絕》改編的年代劇《生萬物》正在熱播,劇集以魯南農村為背景,講述了跨越兩代人的命運故事,受到觀眾好評。趙德發在接受采訪時分享了關于創作和人生的感悟。
趙德發出身農家,童年時參與了許多農活,這些經歷深深影響了他的創作。24歲開始寫作時,他選擇了土地和農民作為主題。1993年,他決定嘗試長篇小說,以便更全面地展現他對土地和農民的情感。《繾綣與決絕》成書于1995年至1996年間,期間他收集并整理了大量農村故事,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并研究了中外文學作品中關于農民與土地的描寫。
在創作過程中,趙德發借鑒了其他作家的寫作風格,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主題和藝術追求。這部小說描寫了中國農村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變遷,時間跨度極大。他通過人物的命運來反映歷史事件,使歷史和人物的命運緊密相連。
趙德發認為,土地對農民來說不僅是生存的基礎,也是身份認同和精神歸宿。他在作品中展現了農民與土地之間難以割舍的情懷,以及近代中國農村在土地關系和思想觀念上的變遷。繾綣代表了老一代農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而決絕則是改革開放后一部分人離開土地走向城市的現象。
《繾綣與決絕》被改編為電視劇《生萬物》,眾多實力派演員加盟,引起觀眾期待。劇名改為《生萬物》,突出了土地的生養功能,也暗含了傳統文化中的理念。劇組對一些民俗情節進行了藝術加工和改造,增加了新情節,如封大腳領著抬繡繡的花轎繞村轉了三圈,為繡繡正名。
趙德發對《生萬物》的拍攝和制作感到非常滿意,觀看了前三集后,他感動得幾次落淚。許多平時不太聯系的朋友都告訴他他們的觀感,表示拍得太好了。新版《繾綣與決絕》已經加印了兩次,銷售情況非常好。
主創團隊曾到日照莒南進行采風,選擇沂蒙影視基地作為拍攝地。拍攝過程中,場景布置還原度高,年代感充足。趙德發認為,適合影視化改編的作品應具備強情節性,有精彩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個性。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例如今年問世的《大海風》。
趙德發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他的創作靈感和素材大多來源于他對農村生活的深刻記憶和體驗。他轉向海洋文學的創作是因為在日照海邊居住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他認為細節是小說的核心生命力,只有充沛的細節才能使作品具有真實感。下一步,他計劃繼續創作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并在山東大學開設小說創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