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這個潛伏在血管里的“隱形殺手”,一旦堵塞血管可能引發腦梗、心梗、肺栓塞等致命疾病。但它在形成前,往往會通過身體發出一系列信號,及時捕捉這些“預警”,能大大降低風險。
一、肢體異常:腫脹、疼痛、溫度變
血栓最易在下肢靜脈形成,初期常表現為腿部異常:
單側腿腫:突然出現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粗,按壓小腿肌肉會有疼痛感,尤其腳踝或小腿部位腫脹明顯。這是因為血栓阻礙血液回流,導致血液淤積在下肢。
皮膚發紅、發熱:靜脈血栓會引發局部炎癥反應,使皮膚溫度升高,顏色發紅,摸起來比其他部位更燙。
“間歇性跛行”:走路時小腿肌肉突然酸痛、乏力,休息幾分鐘后緩解,但再次行走又會重復出現。這可能是下肢動脈血栓的信號,提示血管狹窄或堵塞。
二、呼吸與胸痛:肺栓塞的“危險信號”
如果血栓脫落隨血液流到肺部,會引發肺栓塞,這是致死率極高的急癥,前期可能出現:
突發胸悶、氣短:明明沒做重體力活,卻突然感覺呼吸費力,稍微活動就喘不上氣,且休息后無緩解。
胸痛與咳嗽:深呼吸時胸口刺痛,可能伴隨干咳,甚至咳血。這是血栓阻塞肺動脈,導致肺部缺血、缺氧的典型表現。
莫名心慌、頭暈:肺栓塞會影響氧氣交換,導致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出現心慌、頭暈甚至暈厥。
三、言語與肢體活動:警惕腦梗相關血栓
腦血管被血栓堵塞會引發腦梗,前期信號多與神經功能異常相關:
突然說話含糊:想表達卻舌頭打結,說不出完整句子,或別人聽不懂自己說的話。
單側肢體無力:拿東西時突然掉在地上,走路時一條腿拖曳,甚至無法站立,這是大腦運動中樞缺血的表現。
視物模糊或重影:突然看不清東西,或看物體出現雙重影子,持續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可能是眼部血管被血栓影響。
四、其他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肢體麻木、刺痛:尤其是單側手腳發麻,像有螞蟻爬過,或伴隨輕微刺痛感,可能是血栓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神經供血不足。
下肢皮膚顏色變深:長期靜脈血栓可能導致小腿皮膚變成暗紫色,甚至出現濕疹、潰瘍,俗稱“老爛腿”,這是慢性血栓的典型表現。
久坐/久臥后不適:長時間不動(如長途飛機、術后臥床)后,起身時突然感覺腿部沉重、疼痛,要警惕血栓形成。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血栓偏愛這幾類人群:
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者(如上班族、長途旅行者);
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孕婦、產后恢復期女性;
長期服用避孕藥或激素替代治療者;
有血栓家族史、曾發生過血栓的人。
血栓的形成往往悄無聲息,但身體的這些“求救信號”從不會缺席。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多個信號同時出現時,務必及時就醫(通常需做下肢靜脈超聲、CT血管造影等檢查)。記住:血栓的黃金救治時間很短,早發現、早干預,才能把危險降到最低。日常多喝水、適度運動、控制基礎病,都是預防血栓的有效方式——畢竟,對健康而言,“防”永遠比“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