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欣喜相逢,點擊上方“關注”了解更多名人故事。
《菊豆》劇照
閑來無事又刷了一遍《菊豆》,再次被飾演楊金山的李緯征服。
作為舊中國的染坊主,年過半百的楊金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他已經連著折磨死了兩房太太,為延續香火他又花大價錢買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菊豆(鞏俐飾)。
既是傳宗接代的工具,菊豆從一進門開始就遭遇了非人的待遇,被其百般虐待,最終菊豆忍無可忍與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私通并生下一子。
老來得子,楊金山滿心歡喜,為子起名天白,不久后楊金山中風半身不遂,此后菊豆與楊天青肆無忌憚,當著他的面明目張膽的偷歡,菊豆更是直接告訴楊金山天白不是他的兒子。
得知真相的楊金山欲殺天白報復,但因自己已癱瘓無能不成,而后誤墜染池喪命。
作為封建社會的頑固守舊分子,楊金山讓人恨,恨的牙癢癢,但是戲外扮演他的李緯卻讓人敬佩不已,不僅僅是因為他戲好,還有他對戲的癡迷和敬業精神。
出演《菊豆》時,李緯已經七十多歲了,身體不是很好,但是戲中那一場從樓梯上滾下來的戲,原本是想用替身的。
但李緯堅決反對用替身,堅持親自上陣。因為這事兒,當時去探班的朋友回來還責怪李緯的妻子張鶯沒管好他。
回到家里,張鶯問李緯為什么不用替身,他隨即說:“你這是外行話。滾的當中有戲,能找到角色的感覺,絕對不能找替身?!?/p>
《菊豆》劇照
這就是李緯,他一生嗜戲如命,絕不容有瑕疵,這大概也是為什么大家愛他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塑造的形象太生動了,亦正亦邪,給觀眾的印象非常深刻。
其實李緯算是老來紅,早期的他扮演的配角居多,且多是反派。
比如《南島風云》中他是個叛徒,《51號兵站》里他又是敵情報科的漢奸,《舞臺姐妹》中他又成了一個流氓戲霸。
一直到1963年的《飛刀華》,這是李緯和張瑞芳的丈夫嚴勵先生共同寫的電影劇本,李緯在片中扮演父母雙亡的雜技藝人華少杰,這才算是演了一個正面人物。
《飛刀華》李緯劇照
當然,李緯的作品遠不止這些。
熟悉他的人幾乎都看遍了他的作品,五十多部,除了上面提到的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小城之春》《沒有航標的河流》《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等太多好的作品了。
李緯的戲路非常的寬闊,他可以演正、反、文、武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因而他又被觀眾譽為“銀幕千面人”,是我國電影百年百大影星之一。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李緯成為影壇的一個傳奇離不開他的妻子張鶯。
銀幕伉儷李緯和張鶯,相親相愛54年不分離,成就彼此讓人敬佩
其實張鶯也是著名的電影演員,只是比起丈夫李緯的高產,她因為容貌俏麗,時髦靈秀,與當時銀幕提倡的“工農兵形象”氣質不符,所以作品較少。
后來張鶯又干脆轉行做了電視制片人,但一逮到合適的機會,她也還是會過一把戲癮,也正是因為這樣,她與李緯才走到一起。
張鶯與李緯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前者性格外向,好動,是個直腸子;后者性格內向,寡言,好靜。
但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對電影的執著與熱愛,他們從銀幕伉儷走向現實成了一對真夫妻成就了彼此。
張鶯比李緯小7歲,生于北京一個大家族,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小姐。
張鶯從小就生的漂亮,才藝出眾,尤愛戲劇,上學時是學校的文藝骨干,演過話劇,名聲不小,但他的父親反對她從事演員這一行當。
所以她畢業后先是成了一名播音員,后來才進電影公司,拍了電影成了電影演員。
李緯原名李志遠,生于河北一個鐵路職員家庭,家里有兄弟八個,他排行老二,其中有兩個弟弟叫李農、李志輿也成了演員,在當時他們被稱為“滬上三兄弟”。
李緯的父親原本也跟張鶯父親一樣不許他做演員,為此上初中時他還被父親關在家里半年,不許他去學校。
是后來去了重慶,沒人管他了,又剛巧碰上了著名電影導演孫瑜,在他編導的《長空萬里》中出演了一個抗日英雄。
從此以后李緯就癡迷于演戲,并通過努力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好。
1950年,在電影《生命交響曲》中,李緯與張鶯相識,1951年,兩人再度合作,在《只不過是愛情》中分別出演男女主角并將戲里的情緣照進了現實。
第一次合作,張鶯只覺得李緯戲演的好,真是天生的演員,再次合作,她發現他是一個正直且善良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對藝術的執著與不懈追求與自己一致,志同道合,互相欣賞,在一起水到渠成。
此后他們又先后合作了《霧海夜航》《護士日記》《藍色檔案》三部作品,這成了張鶯最難忘的經歷,也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前文提到過張鶯因為形象問題與當時的熒幕形象需求相去甚遠而作品較少,八十年代初她干脆轉型做制片人了,不過她對電影的熱情絲毫未減。
這一點除了體現在她對自我的追求,還有她對李緯無條件的支持上。
李緯《小城之春》劇照
我們都知李緯是戲癡,所以一旦接了戲,他整個人就掉進去,什么都不管不顧了。
這作為演員絕對是好的,但作為丈夫,沒有幾個妻子接受的了。
一開始張鶯也不喜歡他這樣,覺得他討厭極了,一門心思老想著他演的角色,不近人情,不光是看不見她,也看不見別人,因此常常被人誤會他架子大,目中無人。
為此張鶯很懊惱,因為有很多人跟她說過他先生架子大,跟他打招呼都視而不見,她覺得特別不好意思,所以回家她就數落他怎么不跟熟人打招呼。
實際上一直沉迷于角色的李緯不是不理,而是壓根就沒看見,因為他心里裝著的全是他的角色。
后來張鶯也遇到一個越劇團的演員跟李緯一樣走路全看不見別人, 別人打招呼不僅不理,自己一路上還用手比劃,嘴里也說個不停,跟個神 經似的。
那一刻她才明白了,這個演員跟他們家老李是同類人,她一下子就能理解李緯了,所以后面也不說他了,別人再說的時候,她就耐心的解釋。
當然,張鶯對李緯的支持與理解絕不僅有這些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還有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永遠都是他堅強的后盾。
1994年,李緯在拍攝《銀飾》時與一個青年演員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導致他中風,此后一直飽受病痛折磨,是張鶯不離不棄的照顧他,直到2005年8月離世。
對這個結果,張鶯不能接受,她覺得他走的太突然了,所有人都沒想到。
李緯一生熱愛表演事業,非常愛惜自己的銀幕形象,中風以后他時好時壞,備受病魔困擾,即使這樣,一有電影活動他總是積極參加。
1997年,他還作為《小城之春》的男主角,不遠千里,坐著輪椅去北京參加了中國電影資料館召開的“費穆電影研討會。”
后來為了不讓喜愛他的觀眾看見他生病的樣子,搬到上海郊區去住,拒絕別人的拜訪,這期間一直是張鶯貼心照顧。
張鶯與李緯相依相守了54年,他們約定要一輩子的,他卻突然在86歲這一年撒手先她而去,她悲痛至極,好在他們有那么多共同的回憶。
2016年10月20日,張鶯也在上海病逝,享年90歲。
如今,兩位電影藝術家已經相繼離開我們多年,但他們對電影藝術的貢獻,相濡以沫的愛情佳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永遠懷念!
你看過李緯夫婦的作品嗎,最喜歡哪個角色,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聲明:取材網絡,謹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