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是劇組全體人員共同打造的心血,在播出之后也成功吸引來非常多的觀眾,大家對于這部制作優良的影視劇抱有豐富的探知欲,而《玫瑰的故事》這浮夸的原著真后悔看晚了就是其中之一,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因為劉亦菲的美,《玫瑰的故事》里讓一眾男性對玫瑰一見傾心的俗套劇情變得合理,在一邊盛贊劉亦菲的神顏,一邊吐槽劇情崩壞三觀的口碑兩極分化中,我讀完《玫瑰的故事》原著,才發現電視劇還是改編的保守了,原著里的愛情故事更為浮夸,但真后悔看晚了,它妥妥是一部當代女性的情愛寶鑒呀。
《玫瑰的故事》小說分四個章節,講述了女主角黃玫瑰的四段愛情故事,以及另外3位玫瑰的情感過客。無一例外,男人皆驚艷于玫瑰的美麗,一眼萬年誤終身,在這種今天看來土氣的戀愛腦故事里卻寫著如何成為大女主的答案。
1.通透的美人知道自己要什么
黃玫瑰是亦舒筆下特殊的存在,在她的小說中女主大多獨立自愛,用心搞事業,有格調,她主張“女人要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而黃玫瑰則是相反的,母親因她奇裝異服說她“凈丟人“,哥哥說她“只讀過小說”,她自己也說“除了打扮什么也不會”,她自稱沒有大志向,不計后果執著地追求愛情。這些看似“戀愛腦”的特征,讓她與大女主背道而馳,而且她被人詬病明知追求者已婚仍不拒絕對方的付出。
這些看似“戀愛腦”的特征,讓她與大女主背道而馳,而且她被人詬病明知追求者已婚仍不拒絕對方的付出。
但細細讀來,黃玫瑰對每一個出現在她身邊的追求者都有清醒的定位:因為寂寞和周士輝見面,為了學壁球和雅歷斯交朋友,她愛莊國棟也知道他愛的自私,她視傅家明是靈魂伴侶,她在初戀回歸時卻忠于內心選擇了羅德慶。
書中出現過的喜歡玫瑰的男性,他們都有優秀的一面,也對玫瑰愛的真切,不忍辜負也好,左右為難也罷,現實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清醒的選擇,反而陷入迷茫和徘徊。
而玫瑰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她追求純粹的愛情,卻沒有盲目的接受以愛的名義和她相伴的請求。
2.愛情是瘟疫
亦舒在小說里有一句愛情是瘟疫,道盡了愛情的真相。
小說里每一個喜歡黃玫瑰的男人,無不例外對她一見鐘情,這樣的描述也被很多讀者吐槽夸張。的確,在小說中對每一個男性的描寫都能看得出他們具有獨特的魅力,但當他們看到玫瑰都變得愚蠢。這真的只是小說的懸浮嗎?
他們只是看了一眼玫瑰,為她的美麗傾倒,因此就可以放棄自己多年的情感,甚至婚姻,還自以為自己對玫瑰的愛深刻的獨一無二,這難道不正是體現了男性的膚淺嗎?
他們并不了解玫瑰,只是美化了玫瑰為他們幻想中的樣子,因此自行對比其他女性都不如玫瑰,在沒有得到玫瑰的回應時,或者自暴自棄,或者心猿意馬,把自己的墮落、不思進取、移情別戀都歸于是因為玫瑰。這對他們身邊的女性既不公平,也不夠尊重。他們愛的究竟是玫瑰還是自己的想象力?
所以,女性面對感染愛情瘟疫的男性看似轟轟烈烈的表白要清醒,病態不等于真摯。
3.學會對愛情袪魅
劉亦菲在劇情的美麗讓觀眾禁不住評論“大女主獨自美麗不好嗎?”其實,愛情與女性獨立并不對立,讓女性專心搞事業不要愛情是對女性的另一種束縛。
獨立女性不是不談愛情,而是要清醒的談愛情。
小說里的女性她們都在清醒的談愛情。關芝芝在短暫的痛苦和不甘心后果斷放棄了周士輝,為七年的情感劃下了句號;蘇更生在經歷了外界眼中十幾年模范愛情后忠于內心對愛情的理解選擇離婚;咪咪為愛等待只為和傅家敏在一起,即使他們之間有不可言說的隔閡;薛小曼為實現階層跨越和不愛自己的羅震中結婚。
社會在男性視角下審視女性,對女性的依賴說成戀愛腦,沒主見;對女性的主見說她們拜金和有野心;希望女性對自己有助力又擔心自己的自尊,想要女性有思想但又要對自己崇拜。
所以,大女主不要怕,面包和愛情勇敢做選擇和取舍,不必追求成為普世的十全十美,我們要做的不過是對自己負責。
以上所述就是關于《玫瑰的故事》這浮夸的原著真后悔看晚了的所有內容。我們相信,隨著劇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您不太明白的情節,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廣大觀眾持續關注我們的大眾娛樂網。我們會給您帶來更多最新最詳細的影視劇情分析和人物解析,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劇情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