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火了!獲年度高分,它擊中了哪些人?該劇也沒辜負央視的期待,首播當日收視率破1.5,輕松沖上全國第一的位置,看來央視這次又押到寶了!
《我的阿勒泰》講述了生長在阿勒泰的漢族少女李文秀(周依然飾)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屢次受挫,無奈之下回到家鄉(xiāng),結(jié)識了哈薩克少年巴太(于適飾)。
隨著對這片樸野清新的草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李文秀也產(chǎn)生了不同的感悟,用筆記錄下這里的美好。
這是在當下懸浮的國產(chǎn)劇中很難看到的特質(zhì)。
劇組先后在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和哈巴河縣等地拍攝,劇中成群的牧羊、馬匹,空曠寧靜的草原風光,還有質(zhì)樸真誠的游牧民族應(yīng)有盡有。
在這一刻,誰不想跟女主一樣遠離城市的喧囂,來奔赴這一個充滿原始生命張力的“烏托邦”?
當然,除了沉浸式體驗民族風情,這部劇戲劇性的情節(jié)也超出觀眾預(yù)期了。
女主李文秀回家路上遇到牛群,渾身沾滿牛糞,狼狽不堪地跑向自己的親媽。
哪曾想親媽都沒認出來她,場面雞飛狗跳,也讓文藝范的畫面有了不同的煙火氣。
導演和編劇保留了散文集中的部分設(shè)定和讓人印象深刻的出彩情節(jié),又根據(jù)當?shù)夭娠L做了原創(chuàng)的改編。

比如書里欠李娟家錢的人,是用馬抵債而非可以扛貨的駱駝;而劇中李文秀閑逛著就發(fā)現(xiàn)了木耳,但實際李娟兩母女花了很大的力氣才在夏牧場找到木耳。
生活在阿勒泰固然有很多不易,但書里沒有廣東仔這個騙錢又騙色的“反派”從天上掉下來;于適扮演的巴太,也是一個全新的角色,并非書中李娟暗戀的麥西拉。
對沒有看過李娟原著的觀眾而言,劇集的改編或許可以讓他們在欣賞美景之外,被情感故事吸引。
不過后期的一些狗血設(shè)定,讓人突然長出個戀愛腦以及必須在重要的事物二選一的沖突,其實與《我的阿勒泰》本身的氣質(zhì)有不小的矛盾。《我的阿勒泰》火了!獲年度高分,它擊中了哪些人?
好在戀愛算不得主線,真正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的,是新與舊的沖突。話題不新鮮,但故事發(fā)生在阿勒泰,更具有原始的粗糲和兩難的惆悵。
在阿勒泰的牧場上
相聚又分離
扮演李文秀的周依然和扮演巴太的于適,都是近兩年冒頭的新人演員。在形象足夠貼近角色的基礎(chǔ)上,可以看出二人的表演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越來越自然。
和原著中李娟從小生活在阿勒泰不同,劇集中的李文秀對這片土地不算熟悉,是一個新鮮的闖入者。
她沒受過太多教育,但天生喜愛寫作,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北京,做一個有用的人。但窘迫的經(jīng)濟狀況讓她只能回到母親身邊,從自己的生活寫起。《我的阿勒泰》火了!獲年度高分,它擊中了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