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幾乎是素人的10個少年,如今以新農人的身份被大家重新認識,上線的產品每款都賣爆單,一舉一動都能登上熱搜,甚至登上了今年春晚的舞臺,少年們如今有哪些變化?作為一檔綜藝節(jié)目,綜藝屬性和新農人身份如何平衡?各類產業(yè)是如何規(guī)劃的、進度如何?
作者 | 何婧(北京)
素面朝天、褲子沾泥,甚至鞋子上的泥都包漿了,鮮少有明星以這么淳樸的面貌示人,在日前的媒體探班活動中,我們在后陡門見到了綜藝《種地吧》中的10個少年。每個人皮膚都被曬得幾乎看不出原來的顏色,穿的衣服大都是耐臟的黑灰色系。
經過一年半的種地生活,相較于明星身份,這群歌手、演員如今對外的自我介紹往往是「農民」。
還沒進村,就先被一片油菜花田吸引了目光,這正是他們成立的農業(yè)公司「十個勤天」的產業(yè)。行至第二季,少年們的種植面積從一百多畝擴充到了四百多畝,除了小麥、油菜花外,還嘗試了辣椒、羽衣甘藍、郁金香等更過品類的種植項目,以及龍蝦、魚等水產的養(yǎng)殖。
節(jié)目的影響力也隨著產業(yè)升級不斷擴大,第二季開播首周,在愛奇藝的站內熱度就破8500,并持續(xù)保持8000以上的熱度。站在行業(yè)的視角看,《種地吧》無疑是一個成功的綜藝項目,面向2C,兩季的豆瓣評分分別為9.0、9.1,面向2B,隨著節(jié)目的播出,不斷有新的品牌贊助涌入。過往綜N代在綜藝市場上的壟斷地位被打破,甚至帶起了一批「種田」綜藝的風潮。
但種田并非這個節(jié)目成功的核心,不少從業(yè)者都認為,對于這種熟人綜藝來說,「人」才是節(jié)目的關鍵,《種地吧》也是如此。
10個少年們性格天差地別,吃苦耐勞是每個人的基本品質,有人外向到被叫「社交恐怖分子」,也有人沉默寡言卻總能在關鍵時刻指出問題所在,在種地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過各種爭吵和矛盾,但一次次的困難反而讓十個勤天這個名字更有凝聚力。鷺卓透露,他寫了一首新歌,里面的一句歌詞是,「即使想法再荒唐,有你陪我倔強。」這句話無疑是對于他們關系最好的總結,一年半的時間,通過種地,10個少年從陌生人成為摯友、家人。
當被問到,這一季如何分組時,他們的回答是,「沒有分組,只有十個勤天。」
當初幾乎是素人的10個少年,如今以新農人的身份被大家重新認識,上線的產品每款都賣爆單,一舉一動都能登上熱搜,甚至登上了今年春晚的舞臺,少年們如今有哪些變化?作為一檔綜藝節(jié)目,綜藝屬性和新農人身份如何平衡?各類產業(yè)是如何規(guī)劃的、進度如何?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到了后陡門,探班少年們生活、工作的狀態(tài)。
1「電子朋友們」的家
「電子朋友」是李耕耘對于他們跟節(jié)目觀眾「禾伙人」關系的總結,「我們也不會有各種包袱和架子。」正像李耕耘說的一樣,見到十個勤天的第一面,就有種到朋友家做客的熟悉感,少年們高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站在油菜花田旁邊迎接。
帶領大家參觀、介紹產業(yè),十個勤天化身攝影師為大家在油菜花田拍攝游客照,時不時地耍寶、講冷笑、battle唱歌、互懟。每個人的性格都跟節(jié)目中看到的別無二致,鷺卓和李昊是依舊是氛圍組擔當,最小的弟弟王一珩也再次展現(xiàn)了平地摔的能力。
說到種地,每個人都如數家珍,走到油菜花田,趙一博隨手摘下一顆路邊的油菜花蕊給大家展示,粗糙的雙手上是清晰可見的老繭,他剝開外皮,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綠色油菜籽。趙一博介紹,「它后面會用來榨油,這個還沒有完全成熟,后面這個豆莢干了之后,籽會慢慢變成黑色。」
走到一處被水淹到小麥田,卓沅有些惋惜,「這里地勢低,下雨水就會往這邊漫,所以這些小麥都有些發(fā)黃,會影響到收成。」
趙一博補充,「但這個問題我們一年沒有辦法改善,我們需要不斷地優(yōu)化品質,慢慢地讓這塊地越來越平整。」
對于少年們而言,后陡門58號是工作場地還是家?
李耕耘在門口花壇種下的玫瑰、風鈴草、藍莓和香水檸檬似乎給出了答案。就在探班的前幾天,李耕耘給秋千換了新繩子、門口的觀景臺刷上了藍色的漆。正如十個勤天在《后陡門的夏》中唱的那句歌詞,「是誰來把這荒蕪變成愛的家,等枝椏成繁花。」在種地之外,少年們正一點點把這里裝點得更像家。在第一季錄制結束后,本應該返回各自家中的少年們,卻仍三不五時的出現(xiàn)在后陡門,幾乎把這里當成了常駐地。
相較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精心設計的明星見面會,少年們也展現(xiàn)出了一種在家中待客的松弛感,蔣敦豪介紹自己的蜂蜜時,讓大家走的時候一人挖兩勺走;鷺卓隨手摘下院子里的藍莓分給大家品嘗;李昊帶著自己的狗到后陡門過周末;何浩楠在采訪結束后,拿著魚竿就到門口的池塘釣起了魚。
在會議室的黑板上,還記錄著小麥種植的思路,具體到選擇什么品種小麥、用什么肥、如何開溝、購買種子的渠道、以及用什么播種,問題被列出來一個個解決。少年們房間門口的每一雙鞋都沾滿了泥,甚至黑板旁的礦泉水,甚至還沾有泥土的痕跡。每一個角落都記錄了少年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痕跡。
2.從錄綜藝到開公司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最大的變化,除了產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少年們對種地這件事的理解,從錄綜藝變成了做一個真正的農業(yè)公司。
第一季時,可以說少年們是被節(jié)目組推著走的,首先給出一個大命題,收割水稻、種植小麥,中間遇到的種種困難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種植小麥后,節(jié)目組又推著他們找到更多賽道,于是十個勤天分成種植組、養(yǎng)殖組和基建組,開始嘗試不同的農業(yè)領域。
《種地吧》總導演楊長嶺也認為,第一季的時候十個少年還處于對這種這件事熟悉的階段,第二季最大一個創(chuàng)新是他們真正把「做大做強」這個口號落到了自己的心里。「我們的策劃就是督促他們,鼓勵他們勇敢干自己想干的事。」
而到了第二季,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少年們在帶著節(jié)目組走。在第二季開始前的團綜游學季《你好種地少年》中,他們體驗了各種不同的產業(yè),因此在第二季開始前,他們就已經有了想要做的目標產業(yè),并且?guī)е霎a品的思維。
我們觀察到,第一季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埋頭做事,甚至對于賺錢這件事有羞恥感,也沒有考量過成本和利潤,以至于挖了兩天的筍,不算人工費僅僅凈賺6.39元,被大家調侃是「做慈善的」。
而第二季大家開始考慮到更多市場化的因素,處理一些更加落地的問題。
蔣敦豪正在養(yǎng)蜜蜂產出蜂蜜,食品安全問題,是他最大的顧慮,他希望像真正的企業(yè)一樣去把產品推向市場,而不僅僅是利用節(jié)目熱度去賣給粉絲。陳少熙的魚塘還在養(yǎng)殖階段,但也已經在考慮活體包裝運輸以及食品安全問題。
鷺卓從第一季的觀賞玫瑰,到第二季開始種植可食用玫瑰,他介紹,目前正在研制玫瑰餅的配方,希望這個產品的口感上是可以跟市場對標的。
卓沅的水培產品周期較短,已經收獲了兩批產品,從水培生菜到郁金香鮮切花,到現(xiàn)在嘗試的香料——百里香,多番嘗試的目標都是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
在產品類型上,十個勤天也開始更加多元化的嘗試,卓沅的丹東草莓不只是售賣鮮果,還做了草莓醬,并且規(guī)劃了一系列的衍生品。一方面,這拓寬了產品的品類,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草莓的利用率。趙小童也計劃嘗試把羽衣甘藍磨成粉或者探索干果凍干。
王一珩的蝦即將上市,卻趕上今年小龍蝦價格大跳水,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他計劃做成龍蝦的預制菜或者即時類零食,并且他還打算把游學時認識的養(yǎng)殖戶的蝦也收過來一起制作擴大規(guī)模。
第二季相較于第一季的另一個升級在于自動化設備。在第一季的節(jié)目,種地的「難」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第二季節(jié)目中卻鮮少強調其中的辛苦與勞累,而是向大眾展示了各類技術和技術和設備在農業(yè)中的應用。
第二季一開始,少年們就在大棚中嘗試了滴灌系統(tǒng)、水肥一體機、以及自動監(jiān)控土壤酸堿度和濕度的設備。作為理工男的趙一博還在不斷嘗試用新的技術加持農業(yè),「我們今年的所有產品都會做統(tǒng)一的溯源處理」,他還透露即將引入一個新的自動化設備,「5月底之后就不用巡田了。」
李昊則在考慮銷售渠道的問題,他在面試節(jié)目時,曾做過一個PPT,當時設定的目標是做一個像謝霆鋒品牌「鋒味」這樣「美食王國」,隨著十個勤天產品逐漸進入市場,他的藍圖是讓十個勤天的產品走進線下的商超。
從每個人的規(guī)劃中不難看出,如今種地這件事對于十個少年來說,不僅僅是在錄制一檔綜藝,而是在規(guī)劃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
「不忘初心」是鷺卓對自己的期許,不過一年半的種地生涯依舊改變了很多人的心態(tài),「做就好了」幾乎成為了少年們共同的人生指南。
「人生就是白干加白干,」這是陳少熙最常說的一個句話,不過第一季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更多的是沮喪和懊惱,第二季就只是調侃,「更多的是覺得雖然白干了,但還可以拾起來重新干」。在經歷了蝦塘的種種困難后,王一珩也忍不住感慨,計劃趕不上變化,無所謂的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什么問題,去面對它、解決它就好了。「孤狼」李耕耘也引用了《士兵突擊》里的臺詞,「你不要對一件沒有做過的事情說沒有意義。」
對于更長遠的未來,少年們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但希望從「少年之家」到「中年之家」,從《種地吧》少年篇到《種地吧》家庭篇,在大家的設想中,《種地吧》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