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驍的吃播視頻被用摳圖方式嵌入了直播間。圖/網絡視頻截圖
“早上刷直播,他在吃雞爪,晚上刷他還在吃?!苯?,不少網友在多個帶貨直播間發現,演員朱梓驍在主播旁邊一言不發、低頭吃雞爪的畫面,原來是摳圖將網紅明星的吃播視頻嵌入直播間,不少網友吐槽這種“鬼畜”畫面看得人“大腦宕機”。
你以為全天直播吃雞爪的朱梓驍如此敬業,實際上,那只是個循環播放的“贗品”。問題是,你不仔細看,人家也不告訴你,即便有文字提示,有的畫面也盡量將字號做小,放在犄角旮旯,明擺著就是不想讓你看出破綻,目的是為了請君入甕,割你韭菜。
有人指出這種模式叫“直播切片帶貨”:通過對一些熱門主播的直播內容進行二次剪輯,以短視頻形式發布在自己的賬號上,借助主播的影響力,實現主播IP價值的重復利用。據說“瘋狂小楊哥”、郝劭文以及去年陷入“2000多個真假董宇輝”風波的東方甄選,都通過這種模式所獲不菲。
然而,必須分清的是,行業中普遍流行的短視頻“切片帶貨”與直播中植入“假人”帶貨有明顯不同:
前者,只不過是將直播內容切割剪輯成短視頻,再附上商品鏈接進行帶貨,畫面是原生的、真實的,產生直接的背書效果。
而后者,則是通過“摳圖”等技術方式,將畫面植入到另一場直播中,為消費者營造“以假亂真”的幻覺。消費者以為現場實時直播的是朱梓驍,實際上,此“朱梓驍”非彼朱梓驍。用一個不是現場直播的“朱梓驍”,告訴消費者這個就是正在直播的朱梓驍,這就是一種欺騙。
而且,這里面還涉及更為嚴肅的法律問題。植入朱梓驍直播畫面帶貨,是否取得了授權?朱梓驍在這場經營活動中,屬于廣告代言人還是商品經營者?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朱梓驍是否以及應當如何擔責?
因而,摳圖式直播帶貨,不只是一個欺騙消費者的問題,更涉及復雜的知識產權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應當引起相關機構、商戶以及主播的重視。
直播帶貨這一商業模式,自誕生以來,行業就始終呈現出一種“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火熱狀態。這的確是一個可以一夜造富的行當,李佳琦、薇婭與“瘋狂小楊哥”們的成功,讓許多人看到了行業掘金的無限可能。不論是明星大腕,還是草根大眾,都想入局這一賽道,以圖分一杯“潑天的財富”。
但是,快速的造富模式也在滋生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很多人從事直播帶貨,只是想賺快錢、“撈一把”,并不把行業生態的長遠發展作為自身責任。
這些年,與行業快速成長相伴的是各種產品質量、虛假營銷、價格誤導以及大主播的偷稅漏稅問題。你可以說這是“成長的陣痛”,但癬疥之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醫治,必將殃及整個行業的健康軀體。
切片帶貨作為行業認可的商業模式,可以視作直播帶貨經濟的新增量,但某種程度上,這也無不顯示出這一行業將快錢賺到極致的短期主義心態。
一場直播還不過癮,從業者們還要絞盡腦汁再分拆出若干個變現場景,“磨刀霍霍”向消費者的錢包。這并非原罪,但這種精致的搞錢心態,不免讓人五味雜陳。
摳圖式直播帶貨,則是在切片帶貨中,走出了荒腔走板的另一個高峰。這必然算不得什么商業模式的新物種了,因為其觸及了商業經營中最本質的東西:真實與誠信。商業世界自有其價值尺度,“賺到錢”不是唯一標準,靠打破規則換來的財富,不應當被鼓勵。
直播帶貨作為一個迅猛發展中的行業,依然前景廣闊。據艾瑞咨詢測算,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4.9萬億元,同比增速為35.2%。不論是個人財富實現,還是助力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業者都有理由將直播帶貨引入一個正確的軌道。
這就需要直播帶貨從業者盡快摒棄賺快錢“撈一把”心態,尊重規則,尊重消費者。至少,別再侮辱消費者智商。
撰稿 / 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