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抖音直播,一句“得干點正事,永遠不要招惹比你閑的人”,引爆彈幕。這看似不經意的調侃,猶如投入職場湖面的石子,激蕩起無數奮斗者的共鳴。
在信息爆炸、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此言之所以引發燎原之勢,正因其精準刺中了當代職場人的痛點。無論是埋頭苦干的“實干者”,還是疲于應對“閑人”干擾的“受害者”,都能在這句話中照見自己的影子。這看似隨口的經驗之談,既是郭德綱多年江湖智慧的結晶,更是對當下社會生態的鋒利解剖。然而比避開閑人更重要的,是主動靠近賢能——避閑只是防御姿態,親賢才是破局的進取之道。
職場生態林林總總,“閑人”自成一道怪誕圖景。
其一為“職場植物人”。他們如精致綠植,每日準時“光合作用”,卻永不結果。深諳“不遲到、不早退、不干活”的“三不”生存法則,將“中庸之道”異化為職場隱身術。開會穩居后排,討論必言“沒意見”,任務分配永遠“我都行”。其最大本事,是看似忙碌卻深潛于“摸魚”之海。
其二為“檸檬精本精”。“我不干,你也不能干”是其扭曲信條。當你雄心勃勃提出新方案,他們冷言“這早試過,行不通”;你為項目焚膏繼晷,他們怪聲怪氣“喲,這么拼給領導看?”自己能力平平,卻視他人進取為眼中釘。如同職場毒瘤,不生長,亦阻他人成長;不創造,更嫉他人價值。
更有甚者,是“麻煩制造機”。比“占位無為”更惡劣的,是“占位胡為”。要其寫報告,必錯漏百出;托付項目,定混亂不堪。待你焦頭爛額收拾殘局,其心安理得,甚或反咬你“多管閑事”。
最令人窒息者,當屬“找茬專業戶”。自己無所事事,卻如手持放大鏡緊盯實干者。某領導批評下屬:“別以為你沒毛病,有人反映你上班打哈欠!”此等“雞蛋里挑骨頭”的絕技,令人嘆為觀止。專注工作被批“不合群”,偶爾飲水被指“摸魚”,接聽私人電話即成“公私不分”——他們精于將瑣碎無限放大,讓實干者精力盡耗于無謂辯白。
“閑人”文化蔓延,自有其扎根的社會土壤。
某些單位的“大鍋飯”機制首當其沖。干多干少無別,干好干壞無異,“劣幣驅逐良幣”成必然。當努力無報,偷懶無懲,誰愿負重前行?
辦公室政治的濁流亦推波助瀾。當“搞關系”重于“干實事”,“拍馬屁”優于“真能力”,精力自然從工作本身流向人際周旋。
管理者“老好人”心態更是縱容之源。懼于得罪,不敢對“閑人”說不,對惡行睜眼閉眼。此等“和稀泥”式管理,寒了實干者的心,更壯了“閑人”的膽。
現代社會的“內卷”焦慮同樣難辭其咎:當部分人視階層突破為天塹,“躺平”便成無奈選擇。不再渴求進步,不再向往成功,只渾噩度日,終成職場“閑人”。
其實細品郭德綱這句話,不僅觀照現實,更與歷史深處驚人共振。明萬歷帝三十年不朝,縱容宦官,朝政荒弛,終致帝國崩塌——此乃“閑人誤國”的慘痛標本。與之輝映,清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以熱血捍衛疆土——恰是“實干興邦”的壯麗豐碑。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早已警醒:“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此金石之言,穿越時空,依然被視為箴規。
面對形形色色的“閑人”,實干者如何自處?如何護持本心不被干擾?關鍵在策略與智慧。
首要者,如郭德綱所示,“得干點正事。”務必心無旁騖,聚焦自身目標與價值創造。謹記:與“閑人”論短長,你已不戰自敗——他們時間用來消耗你,你的時間當用于生長。
其次,需筑清晰邊界,習得體拒絕。對“閑人”的無理索求,須禮貌而堅決地說“不”。莫讓無謂“不好意思”助長其氣焰。你的善意如珍貴水源,應澆灌值得的苗圃,而非任“閑人”肆意揮霍。
再次,讓成果成為最響亮的語言。面對無端指責,最佳反擊是實績的光芒。當你的努力開花結果,業績熠熠生輝,閑言碎語便如朝霧遇陽,自然消散。實力,終究是這個時代最雄辯的宣言。
最后,主動結賢聚能,營造實干者生態。孤軍奮戰力薄,眾行者致遠。積極聯結志同道合的實干者,構建彼此滋養、共抗濁流的正向社群。在此土壤中,實干精神蓬勃生長,“閑人”文化自然凋零。與賢者并肩,不僅可抵御閑人干擾,更能汲取力量,在荊棘叢生的職場走出更寬的路。
郭德綱的“要干點正事,永遠不要招惹比你閑的人”,是幽默的調侃,更是對職場生態的犀利洞察。在“避閑”這一生存智慧之上,“親賢”才是真正的升華與超越。時間精力貴如金,當傾注于創造價值之地。與“閑人”糾纏,無異于空耗生命;與賢者同行,方能在時代激流中勇立潮頭。
左宗棠有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愿以此自勉,既心懷天下志,又做足腳下功。避閑人之干擾,親賢者之光芒,在實干與結賢中,讓人生價值如金,在歲月長河中沉淀永恒光芒——因唯此,方不負這僅有一次的熱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