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吃飯時間有助于控制體重,合理的進餐時間能優化人體的代謝功能,減少脂肪堆積。
早餐:建議在上午8:00前食用。早晨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相對較高,早餐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轉化為能量,而不是被儲存為脂肪。而且,早晨蛋白酶活性處于活躍狀態,此時攝入的蛋白質能夠被更高效地利用。一項為期12周的研究表明,早進餐組(6:30-7:00)相較于晚進餐組(7:00-9:00)體重減輕更多。
午餐:建議在12:30到13:30之間進食。一項針對超重人群的研究發現,在攝入完全相同食物和熱量的條件下,午餐進餐時間較晚的人群減重效果降低35%。另一項大型觀察性研究也表明,習慣性在14:00之后吃午餐的人群,其體重指數(BMI)和腰圍通常更高。
晚餐:最好安排在18:00-19:00,最晚不超過20:00。晚上7:00之后,人體胰島素敏感性會逐漸下降,脂蛋白酶活性相對較高,機體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減弱,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轉化為內臟脂肪。因此,晚餐過晚不僅可能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增加身體儲存脂肪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