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雙手發麻是一種常見的不適癥狀,可能與神經受壓、血液循環不暢、疾病因素或生活習慣相關。
一、姿勢性壓迫:最常見的“生理性”原因
睡眠姿勢不當:睡覺時長期保持仰臥時雙手舉過頭頂、俯臥時壓到手臂,或側臥時將手壓在身體下方,會導致手臂神經(如尺神經、正中神經)或血管受壓,阻礙血液循環和神經信號傳導,引起雙手發麻
特點:麻木多在醒來后出現,活動手臂、改變姿勢后幾分鐘至半小時內緩解,無其他伴隨癥狀。
二、神經卡壓性疾病:需警惕“病理性”壓迫
腕管綜合征
腕管內的正中神經被過度壓迫(如長期用鼠標鍵盤、腕部反復活動),導致拇指、食指、中指麻木,夜間或清晨癥狀加重,有時會麻醒,活動手腕后可減輕。
常見于頻繁用手工作的人群(如程序員、廚師、教師)。
肘管綜合征
肘部尺神經受壓(如睡覺時肘部彎曲過久、肘部外傷),表現為小指和無名指一側麻木,伴手部無力、精細動作(如扣紐扣)困難,夜間麻木感更明顯。
頸椎病(神經根型)
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壓迫神經根,可引起雙手(或單側)麻木,常伴頸肩酸痛、僵硬,低頭或轉頭時癥狀加重,夜間睡眠時若枕頭過高/過低,可能加重神經壓迫。
三、血液循環問題:肢體供血不足引發麻木
血管硬化或狹窄:老年人、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可能因血管彈性下降,夜間血流速度減慢,導致手部供血不足,出現麻木,常伴手腳發涼。
雷諾現象:遇冷后手指血管痙攣收縮,血流中斷,先發白、再發紫,最后麻木刺痛,溫暖后緩解,多見于年輕女性。
四、全身性疾病:影響神經或代謝的潛在問題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損傷周圍神經,表現為雙側對稱的手部麻木(如“戴手套”樣感覺),夜間更明顯,還可能伴感覺減退、刺痛。
電解質紊亂或營養缺乏
缺乏維生素B1、B6、B12(參與神經修復),或低鉀、低鈣等,可能導致神經功能異常,引發麻木,常伴乏力、肌肉酸痛。
其他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類風濕關節炎、腦供血不足等,也可能通過影響神經或血液循環導致手部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