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繡把苦日子過出了花兒。盡管物質上貧窮,但她讓生活有滋有味、有奔頭、充滿快樂。她家與鐵頭家的短暫矛盾源于1926年的土地制度問題,但并未演變成底層互害。
《生萬物》第二集的大婚場景揭示了封建禮教和包辦婚姻的殘酷,而第十一集鐵頭撞墻則展現了地主階級壓迫的具體表現,讓人期待新的變革。劇中的女性角色尤其出色。
寧繡繡是地主老財寧學祥的女兒,但她選擇成為大地的女兒,擁有大地的力量。從千金小姐變為農戶小媳婦,她的物質條件大幅下降,但她能感受到生活的本質快樂。她學會了編蓑衣賣錢,幫助大腳找到掙錢的方法,使家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她衡量世界的標準不是金錢,而是人性的溫度和樸素的力量。
封二終于舍得買火柴時,老兩口像捧著蟠桃一樣遞過來,寧繡繡感受到了他們的心意。她還成功說服封二買牛,讓原本嫌棄的老頭開心得滿村炫耀。她以智慧和溫暖重新驅動這個家庭,將尊卑變成了溫情,將歧視變成了家人間的齊心協力。
寧老財只會算計卻無法建設,而繡繡心中裝著人和世界,即使再窮也能如春風般帶來生機和自由。她繼承了母親的良善,并走得更遠,展現出堅定改變命運的勇氣。她既有具體的謀略,又有長遠的智慧,能夠踏實做好眼前的事,同時預設新篇章。
費左氏是一個在潰爛制度中保持善心的人。她體恤莊戶們的困苦,只收口頭祝福而不拿東西。雖然她不蓄意覬覦別人的地,但在觸及地主利益時同樣寸步不讓。她活在“地主收租天經地義”的結構中,私人情感上的良善被困在階級壓榨中。她一手操辦出婚姻悲劇并非出于惡毒,而是受限于舊觀念。
寧郭氏溫和慈愛,處處有余溫。她在破壞和壓榨的結構中盡力作柔性承接。寧老財四處搜刮,而寧郭氏則竭力封印他的貪心。她放走被逼迫的封四,待之以鄉鄰之禮。馬子窩里,郭二冒著生命危險放走繡繡,因為寧郭氏對幫廚的郭媽媽視作姐妹。葬禮上,許多人真心悼念寧郭氏。她有一種柔性的力量,母性的慈悲溫暖。
寧郭氏在封印大刀的同時,自己也遍體鱗傷。涉及家中核心利益時,寧老財說了算,寧郭氏無力改變。她的結局很悲劇,但她的一生很溫暖,女兒能在她的托舉中獲得新生。
蘇蘇天真爛漫,即使在被包辦的婚姻中仍保留著豁達。她不在乎文典信中是否提到自己,也不在意婆家的細節,只在乎眼前的快樂。她能觸及本質,但經驗和實踐不足。她本應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年幼單純加劇了悲劇感。
繡繡和婆婆的日常充滿了快樂和溫情。她們一起干活、做飯、編蓑衣,斗老頭子,都展現出大地基色的快樂。《生萬物》中的女性群像真正拍出了“生萬物”的年輪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