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絕不會告訴你的控糖狠招:3分糖可能比全糖更可怕!
午后,陽光慵懶地灑在辦公桌上,忙碌的你是不是總想來一杯香氣撲鼻的奶茶提提神?或是逛街時,被奶茶店飄出的香甜氣息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奶茶早已成了當代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快樂源泉”。然而,糖分問題遠比我們想象中復雜。
走進奶茶店,店員問你要幾分糖時,你是不是習慣性選3分糖,覺得這樣既有點甜味,又不會太甜,熱量還低?但現(xiàn)實可能會給你“當頭一棒”。目前奶茶行業(yè)并沒有統(tǒng)一的甜度標準,不同品牌甚至同品牌不同門店,對3分糖、5分糖的定義都可能千差萬別。有些店為了保證奶茶風味,即便你選了3分糖,實際添加的糖量可能比其他店的全糖還多。
從營養(yǎng)角度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g以下,最好在25g以下。而一杯500ml的“標準糖”奶茶,糖含量通常在24 – 36克。要是不小心選到糖分超標的3分糖奶茶,一天的糖分攝入量很容易就超標了。長期高糖飲食不僅會讓你體重直線上升,還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加速皮膚老化,讓你提前和“黃臉婆”“中年油膩男”形象“接軌”。所以,別再盲目相信3分糖就一定健康,點單前不妨多留個心眼。
選奶茶時,很多人只關(guān)注甜度,卻忽略了配料表這個“藏糖大戶”。仔細看看,除了明顯的白砂糖、果糖糖漿,還有不少“隱形糖”藏在其中。比如,你以為健康的椰果、布丁,制作過程中往往加了大量糖來提升口感;珍珠、波霸這類淀粉制品,本身雖不含糖,但浸泡它們的糖水,糖分含量高得驚人。就連一些標榜“無糖”的奶茶,也可能添加了麥芽糊精、果葡糖漿等甜味劑,這些成分在體內(nèi)會轉(zhuǎn)化為葡萄糖,同樣會升高血糖。
某些品牌的奶茶,配料表前幾位就有“植脂末”,這東西不僅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不利,為了提升風味,往往還添加了大量糖分。還有些水果茶,打著新鮮水果的旗號,實際為了平衡水果的酸澀,添加的糖量遠超你的想象。選奶茶一定要花幾秒鐘看看配料表,盡量避開那些糖分靠前、成分復雜的產(chǎn)品,選擇配料簡單、以真奶、真茶和天然食材為主的奶茶,從源頭減少糖分攝入。
大部分人點奶茶,默認選常規(guī)基底,卻不知這可能是高糖的“元兇”之一。傳統(tǒng)奶茶常用植脂末作為奶基底,前面提到,植脂末不僅沒什么營養(yǎng),還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為了掩蓋其本身的味道,商家往往會添加大量糖。現(xiàn)在很多奶茶店推出了用鮮奶、燕麥奶、椰奶等做基底的奶茶,這些“真奶”基底不僅營養(yǎng)更豐富,口感也絲毫不輸植脂末奶茶,它們本身不含額外添加糖,你可以根據(jù)自己口味控制糖分添加。
比如,一杯用鮮奶做基底的紅茶拿鐵,不額外加糖,茶香與奶香完美融合,清爽又健康;燕麥奶基底的奶茶,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腹感,且自帶淡淡的谷物香甜,即使不加糖也別有一番風味。大膽和店員說“幫我把基底換成鮮奶/燕麥奶”,既能享受美味,又能輕松控糖。
奶茶的小料種類繁多,看似豐富口感,實則是糖分和熱量的“重災區(qū)”。奶蓋一般由奶油、牛奶、芝士等制成,脂肪含量高,還添加大量糖漿,一份奶蓋的熱量輕松破百千卡;珍珠、芋圓、紅豆這類淀粉小料,本身碳水含量高,再加上浸泡的糖水,糖分爆表。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和小料“絕緣”,只要搭配得當,同樣能享受美味。
椰果是個不錯的選擇,它富含膳食纖維,熱量低,口感Q彈;仙草、龜苓膏也相對健康,雖制作時加了少量糖,但整體熱量不高,還有清熱降火的功效。要是實在割舍不下珍珠、芋圓,那就少加一點,同時減少主食攝入量,保證一天的碳水攝入總量不超標。小料是為了提升奶茶口感,而不是成為健康“殺手”,適量選擇,才能讓奶茶喝得無負擔。
如果想完全掌控奶茶的糖分和用料,自制奶茶無疑是最佳選擇。在家自制奶茶,原料新鮮、干凈,放多少糖都由自己決定。準備好茶葉(紅茶、綠茶、烏龍茶都可以,紅茶更經(jīng)典)、牛奶(純牛奶、低脂奶、脫脂奶任你選)、少量冰糖或蜂蜜(也可以不加)。先把茶葉用熱水泡開,燜幾分鐘,讓茶香充分釋放;再倒入牛奶,小火加熱,煮至微微沸騰,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少許冰糖或蜂蜜調(diào)味(不加糖也很好喝),最后過濾掉茶葉,一杯香濃美味的自制奶茶就完成了。
要是喜歡水果茶,那就更簡單了。準備新鮮水果(如草莓、藍莓、檸檬、橙子等)、茶包和適量蜂蜜(可選)。把水果切成小塊,放入杯中,加入茶包,用熱水沖泡,待水溫稍降后,根據(jù)個人口味加蜂蜜攪拌均勻。自制奶茶不僅健康,還充滿樂趣,周末午后,自己動手做一杯,享受悠閑時光,簡直太愜意了。
掌握這些控糖狠招,無論是選3分糖還是全糖,都能巧妙避開高糖風險,讓你放心享受奶茶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