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TFBOYS出道十二周年的話題剛在熱搜上刷屏,易烊千璽就因一段“剮蹭路人”的視頻被推上風口浪尖。視頻中,工作人員態度強硬,保鏢圍人,引發了網友對藝人“耍大牌”的質疑。
輿論迅速分化,一方指責易烊千璽飄了,另一方則質疑視頻斷章取義。隨后,易烊千璽的工作室回應稱,對方是蹲守狗仔,多次惡意拍攝并阻攔車輛,導致沖突發生。
視頻片段顯示,車門半開,保鏢伸手擋鏡頭,背景音嘈雜。網友據此定性為“耍大牌”。然而,完整監控放出后,畫面顯示狗仔一路跟拍,手機幾乎貼到車窗,司機兩次鳴笛示意讓路無效,剮蹭是狗仔主動靠近所致。現場路人證實,保鏢并未動手,只是形成人墻,直到警察到場。
當天,易烊千璽行程緊張,彩排后連夜轉場,路線臨時更改,狗仔提前蹲守。工作室報警后,警方認定對方阻礙公共秩序,出具警告。盡管如此,輿情仍未平息,“頂流”身份使任何動作都被放大。
過去五年,易烊千璽因“考編”爭議、演唱會“借運”謠言、泥塑創意被曲解等事件多次陷入羅生門,每次澄清都趕不上新話題的速度。粉絲忙著甩出監控和時間線,但路人只看到熱搜上的“疑似耍大牌”。
在算法時代,真相往往跑不過情緒。盡管監控已證明易烊千璽沒有打人也沒有撞人,但“耍大牌”的標簽依舊被反復轉發。一些人看完完整視頻后,認為名氣大就應該忍受鏡頭懟臉和隱私被侵犯。
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那十幾秒的沖突,而是我們默認一旦成名,任何邊界都可以被打破;一旦辯解,就是洗白。如果下次狗仔把鏡頭伸進車窗、跟到酒店門口,藝人再報警,是否還會被罵“小題大做”?
當圍觀者只在意情緒而不在意證據時,翻車現場永遠有人搭臺,也永遠有人被推下去。這次易烊千璽僥幸有監控作證,下一次又會輪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