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就連有錢人的孩子,到了十幾歲長成半大小伙子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叛逆的心理。
最近演員劉孜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山間的下雨視頻,看著非常的寧靜和清幽。
但是劉孜卻在視頻下方配上了與視頻內(nèi)容格格不入的一句話:孩子沒救了,還是我想多了。
家中的孩子究竟做了什么事情,竟然讓一向脾氣很好的劉孜,腦子一熱說出“孩子沒救了”這話。
看樣子母子二人發(fā)生了不愉快以及失敗的溝通。
劉孜12歲那年,就獨自離開家鄉(xiāng),從貴州老家去北京,進入北京舞蹈學院追逐藝術(shù)。
那時候的她,估計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日后娛樂圈和設(shè)計界的雙棲才女。
16歲時她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和徐靜蕾、劉琳、謝潤并稱為北電93級“四朵金花”。
這四位女孩,不僅長得各有千秋,氣質(zhì)也各具特色,劉孜的大氣嫵媚尤為出挑。
1997年她從北電本科畢業(yè),2006年又重返校園,攻讀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藝術(shù)碩士(MFA),2009年順利拿到學位。
在北電的日子,劉孜不僅打下了堅實的表演基礎(chǔ),還結(jié)識了一群后來在娛樂圈大放異彩的同學。
她的起點并不低,畢業(yè)后迅速投身演藝事業(yè)。
劉孜的演藝生涯起步于1997年,與張國立搭檔參演了首部電視劇《危情時刻》,初露鋒芒。
同年她還在電影《相愛在西雙版納》中飾演女主角阿月,展現(xiàn)了清新靈動的少女形象。
在任賢齊版的古裝劇《神雕俠侶》中飾演陸無雙,嬌俏中帶著幾分倔強,讓觀眾記住了這個靈動的貴州女孩。
2000年劉孜迎來了事業(yè)的一個小高潮。她在電視劇《永遠有多遠》中首次嘗試“壞女孩”角色,飾演的“西單小六”潑辣又立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部劇讓她開始被更多人認識,也展現(xiàn)了她在表演上的可塑性。
2001年她在《我這一輩子》中飾演敢愛敢恨的鄭大妹,與張國立、李誠儒對戲,演技越發(fā)純熟。
緊接著出演《白領(lǐng)公寓》,《曼谷雨季》,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鹿鼎記》中飾演方怡……
2009年她主演的《狙擊手》在湖南衛(wèi)視拿下收視第一,女主角蘇云曉的堅韌形象深入人心。
第二年她憑借電影《我和你》入圍第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配角,演技再獲肯定。
劉孜是《上海女子圖鑒》中飾演職場“女魔頭”Scarlett,是《少年派》中的母親裴音,這個角色因?qū)鹤拥母邏阂笠l(fā)了不少爭議。
她的志向并不止于演戲,2000年前后,她還短暫涉足綜藝,主持北京電視臺的《歡樂總動員》,與程前搭檔,節(jié)目收視率一度名列前茅。
但她很快意識到,表演才是她的本色,于是果斷退出主持圈,專心演戲。
后來她逐漸將重心轉(zhuǎn)向了家居設(shè)計,創(chuàng)立了個人品牌“Zi”,并在2018年正式上線,開啟了從演員到設(shè)計師的華麗轉(zhuǎn)身。
劉孜的興趣和才華,從來不局限于一個領(lǐng)域。
她的奶奶畢業(yè)于四川美術(shù)學院,父親擅長畫畫和寫作,家庭的藝術(shù)氛圍讓她從小就對設(shè)計充滿熱情。
她開始涉足家居設(shè)計,家里的“提拉米蘇風格”別墅頻頻登上《三聯(lián)生活周刊》《ELLE家居廊》等雜志,成為家居界的名人。
還獲得《時尚家居》“最具品味”大獎,成為該獎項8年來首位非專業(yè)獲獎者。
她還為意大利品牌Kartell做代理,策劃“瓷器花園”展覽,擔任“P.S.I LOVE YOU”設(shè)計展策展人,甚至受邀在清華大學“創(chuàng)意營”擔任講師。
這種跨界的能力,讓劉孜從一個熒幕上的“漂亮寶貝”變成了一個有想法的女強人。
這一切的背后,劉孜都有一默默支持的她的丈夫,名叫楊泓。
大學期間,她曾與導演滕華濤有過一段戀情,滕華濤的父親滕文驥是大導演,給了劉孜不少資源支持,比如《危情時刻》和《簽約季節(jié)》的角色。
但這段感情在1998年因滕華濤移情高圓圓而結(jié)束。
劉孜沒有大吵大鬧,而是選擇體面分手,保留了與滕華濤的友誼,為日后合作留下了余地。
2011年劉孜與商人楊泓結(jié)婚,兩人育有一個兒子,取名Nemo。
楊泓低調(diào)務實,與劉孜的藝術(shù)氣質(zhì)形成互補。2011年2月11日凌晨,劉孜在和睦家醫(yī)院順產(chǎn)生下Nemo,這個小生命成了她生活的新重心。
早年間,劉孜常在社交平臺分享與Nemo的溫馨日常:一起做手工、一起看書、一起旅行。
Nemo繼承了父母的優(yōu)良基因,五官像爸爸楊泓,清冷的氣質(zhì)隨媽媽,才14歲身高就超過180厘米,比劉孜高出半頭,儼然是個小帥哥。
時光飛逝,今年劉孜已經(jīng)是一個14歲的媽媽了,Nemo進入了青春期,一切開始變得不一樣。
劉孜在社交平臺上透露,兩個月前,Nemo從國外學校放假回家,宣布期末考試后要“擺爛”。
她起初以為兒子在開玩笑,還笑著應了句“好啊”。
沒想到,Nemo說到做到,整整兩個月,他像條“人形軟體動物”,每天抱著手機癱在沙發(fā)上,足不出戶,連基本的作息規(guī)律都沒有。
劉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曾經(jīng)那個讓她驕傲的小男孩,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她的“心病”。
Nemo的叛逆期來得猝不及防。劉孜曾以為,憑借自己溫柔又堅韌的性格,加上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足以應對兒子的成長變化。
可現(xiàn)實給了她一記重擊。Nemo的“擺爛”狀態(tài),不僅讓她感到焦慮,更讓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她嘗試與兒子溝通,但Nemo的回應總是冷淡,甚至帶著幾分對抗。
她曾在社交平臺無奈地寫道:“這小子沒救了,我得去山里清修幾天冷靜冷靜。”
劉孜的“進山修行”并非真的要出家,而是她想通過短暫的獨處,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尋找與兒子相處的新方式。
她坦言,Nemo的叛逆讓她意識到,孩子不再是那個需要她事事操心的小男孩,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
作為母親,她既想放手讓兒子成長,又害怕他走偏。
與其說是逃避,不如說是一種自省和充電。
她相信,只要用心溝通,母子間的隔閡總會消融,Nemo終會找到屬于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