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冰雹蘋果:趙露思直播助銷引發關注!誰能想到,一個娛樂圈的小花旦竟然能讓600噸滯銷的“丑蘋果”起死回生?8月9日晚,趙露思在直播間舉起一袋蘋果干的那一刻,“冰雹果”這個陌生詞匯瞬間沖上熱搜,背后折射出中國農業“顏值歧視”的殘酷現實。當我們沉迷于挑選完美無瑕的陽光玫瑰、車厘子時,有多少品質過關但外表有疤的農產品被無情淘汰?這場意外的助農直播不僅拯救了陜西果農的燃眉之急,更撕開了農產品銷售的“窗戶紙”,讓我們重新審視什么是真正的“網紅爆款”。
趙露思在直播間的這句樸實話語直接讓無數網友破防:“就是這個蘋果干,收了農民的冰雹果,600噸也銷不出去,它不是壞心的,它也不是腐爛的,只是因為長得不好看,農民可難受了。”所謂冰雹果,是陜西果農遭遇自然災害后,蘋果表皮被冰雹砸出疤痕的“受傷果”。雖然外觀不佳,但果肉完好無損,甜度完全達標,只因“顏值不過關”而面臨滯銷困境。
這些“丑蘋果”的命運本該是低價賤賣甚至爛在地里,但被制成無添加的厚切蘋果干后,在趙露思的鏡頭下煥發新生。直播過程中,她特意關閉了打賞功能,精準狙擊了農產品“以貌取果”的痛點,“不以貌取果”的呼吁瞬間點燃網友的支持熱情。直播結束后,多家銷售蘋果干的店鋪直接被沖爆,庫存瞬間清空,連帶她此前推薦過的竹蓀、葛根茶等農產品也意外“爆單”。
青川農戶趙海伶后來回憶,自家竹蓀突然被搶購一空時,她還在納悶原因,直到朋友打電話告知:“趙露思直播時順嘴提了你家產品!”這種“意外帶火”的效應讓無數小眾農產品商家見識到了流量的威力,也讓趙露思無意中成為了農產品界的“金牌推薦官”。
這已不是趙露思第一次“無心插柳”帶火小眾商品。此前她光顧過的小面館銷量翻番,試戴過的發飾成為爆款,甚至連她直播時點的外賣都能讓商家措手不及。但這次助農直播的意義顯然更加深遠,她把“明星效應”用在了最值得的地方,讓流量真正變成了“新農具”。冰雹果制成的蘋果干確實爭氣——軟糯清甜、無添加糖精,靠實力扭轉了顏值劣勢,證明了品質才是硬道理。
然而,熱潮之下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部分不良商家開始趁機溢價售賣山寨產品,包裝簡陋的“三無”散裝貨也開始混水摸魚,試圖蹭上這波熱度。消費者在購買時必須擦亮眼睛,認準“助農”“無添加”標識,選擇成分、保質期標注完整的正規產品才是關鍵。業內人士提醒,流量帶貨雖好,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不能因此降低標準。
趙露思的嘗試為“流量助農”提供了全新思路:明星背書+品質保障+情感共鳴的組合拳,或許比簡單的價格補貼更加可持續。她用真誠和樸實的態度,讓粉絲們意識到支持農產品不僅是消費行為,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情懷表達。這種模式的成功證明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依然是最樸素的真誠。
熱度過后,如何建立長效機制讓“以貌取果”的消費偏見真正改變,仍然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農產品的“顏值歧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想要徹底改變消費者的固有觀念,需要更多像趙露思這樣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持續發聲。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建立更完善的農產品分級標準,讓“品質優良但外觀有瑕疵”的農產品有更多銷售渠道。
從供應鏈角度看,冰雹果事件也給農業產業化提供了新啟示。將外觀有瑕疵的原果深加工成蘋果干、果脯等產品,不僅能夠延長保質期,還能規避外觀缺陷,實現農產品的增值銷售。這種模式值得在更多地區推廣,讓“丑果”也能通過深加工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趙露思在這場助農直播中展現出的專業態度和社會責任感,也為其他明星如何正確運用影響力提供了范本。她不僅關閉了打賞功能,還詳細介紹產品背景,讓粉絲明白購買的意義,這種“無商業化”的純公益模式更容易獲得公眾認同。相比那些純粹為了商業利益的帶貨直播,這種有溫度、有情懷的助農行為顯然更有價值。
當“流量”遇上“農業”,當“明星效應”遇上“社會責任”,趙露思用一場看似隨意的直播為我們打開了新的思考空間。600噸冰雹果的命運被徹底改寫,原來流量用對了地方,真的能變成幫助農民的“新農具”。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如何運用影響力比擁有多大影響力更加重要。下次再看到“丑蘋果”,你會給它一個機會嗎?至少這一次,我們見證了流量的正能量,也看到了農產品銷售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