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臺詞、沒有字幕,8名舞者用肢體語言重新塑造經典,讓《雷雨》再度震撼人們的心靈。近日,舞劇《雷雨》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上演,以詩意的東方美學展現中國情懷。與此同時,舞動長寧·第14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終評也拉開帷幕。
8月6日至21日期間,《雷雨》《楊家嶺的春天》《破冰》《英歌》《10909》《孩兒枕·家和興》6部入圍舞劇作品將陸續亮相,角逐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作為全國性舞蹈藝術專業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被譽為中國舞蹈最具權威性的“專家獎”。
鋪開藝術長卷
6部入圍舞劇作品既有回溯民族記憶的紅色經典,也有聚焦時代命題的當代力作。它們以跨越空間的舞蹈表達,鋪展多元共生的藝術長卷。
舞劇《雷雨》首度以全本、全角色的舞蹈創編把觀眾耳熟能詳的文學經典完整搬上舞臺。舞劇《楊家嶺的春天》創作靈感來源于延安木刻版畫,再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文藝工作者奔赴延安、融入革命洪流的故事。
舞劇《英歌》(見上圖)聚焦傳統非遺“英歌”,結合現代舞臺藝術,講述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家族傳承故事,劇中還融入了耍花槌、鐵枝木偶、木雕等嶺南地域文化元素。舞劇《孩兒枕·家和興》則以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為創作源點,挖掘民間傳說,詮釋“家和萬事興”的傳統理念。
舞劇《破冰》是國內首部禁毒主題舞劇,改編自熱播電視劇《破冰行動》。而舞劇《10909》則聚焦中國載人深潛事業,以中國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為原型,探索“藝術+科技”的創新表達。
展開藝術對話
“荷花獎”的舉辦既是中國舞蹈界的一次比拼,也是舞迷和舞蹈愛好者的一次福利。昨晚上演的舞劇《雷雨》以《侍萍凝眸》開篇,通過《鬧鬼》《喝藥》《混戰》《貴客》《春夢》等8場戲,串聯起一場看似偶然的宿命故事。“以舞帶戲”的敘事手法,讓觀眾看到舞蹈穿透文字所帶來的心靈映現,實現了經典文學與舞蹈藝術的深度對話。
演出現場既有資深舞迷,也有遠道而來的舞蹈愛好者。今年將升入大學的吳韻云從南京趕來,一口氣買了《雷雨》《英歌》《破冰》三場演出的票。她說:“平時要上學,沒時間看演出,現在放假了,正好來上海一口氣看個夠。”
在評獎進行的同時,“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完善標準體系座談會”“新時代舞蹈評論的使命與創新交流會”等研討會活動也將同步開展。本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國舞蹈家協會共同主辦。(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沒有臺詞、沒有字幕,8名舞者用肢體語言重新塑造經典,讓《雷雨》再度震撼人們的心靈。近日,舞劇《雷雨》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上演,以詩意的東方美學展現中國情懷。與此同時,舞動長寧·第14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終評也拉開帷幕。
8月6日至21日期間,《雷雨》《楊家嶺的春天》《破冰》《英歌》《10909》《孩兒枕·家和興》6部入圍舞劇作品將陸續亮相,角逐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作為全國性舞蹈藝術專業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被譽為中國舞蹈最具權威性的“專家獎”。
鋪開藝術長卷
6部入圍舞劇作品既有回溯民族記憶的紅色經典,也有聚焦時代命題的當代力作。它們以跨越空間的舞蹈表達,鋪展多元共生的藝術長卷。
舞劇《雷雨》首度以全本、全角色的舞蹈創編把觀眾耳熟能詳的文學經典完整搬上舞臺。舞劇《楊家嶺的春天》創作靈感來源于延安木刻版畫,再現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文藝工作者奔赴延安、融入革命洪流的故事。
舞劇《英歌》(見上圖)聚焦傳統非遺“英歌”,結合現代舞臺藝術,講述了一段跨越時空的家族傳承故事,劇中還融入了耍花槌、鐵枝木偶、木雕等嶺南地域文化元素。舞劇《孩兒枕·家和興》則以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為創作源點,挖掘民間傳說,詮釋“家和萬事興”的傳統理念。
舞劇《破冰》是國內首部禁毒主題舞劇,改編自熱播電視劇《破冰行動》。而舞劇《10909》則聚焦中國載人深潛事業,以中國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為原型,探索“藝術+科技”的創新表達。
展開藝術對話
“荷花獎”的舉辦既是中國舞蹈界的一次比拼,也是舞迷和舞蹈愛好者的一次福利。昨晚上演的舞劇《雷雨》以《侍萍凝眸》開篇,通過《鬧鬼》《喝藥》《混戰》《貴客》《春夢》等8場戲,串聯起一場看似偶然的宿命故事。“以舞帶戲”的敘事手法,讓觀眾看到舞蹈穿透文字所帶來的心靈映現,實現了經典文學與舞蹈藝術的深度對話。
演出現場既有資深舞迷,也有遠道而來的舞蹈愛好者。今年將升入大學的吳韻云從南京趕來,一口氣買了《雷雨》《英歌》《破冰》三場演出的票。她說:“平時要上學,沒時間看演出,現在放假了,正好來上海一口氣看個夠。”
在評獎進行的同時,“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完善標準體系座談會”“新時代舞蹈評論的使命與創新交流會”等研討會活動也將同步開展。本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國舞蹈家協會共同主辦。(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