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講的什么故事
《南京照相館》取材于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真實罪證影像,講述了1937年南京淪陷后,一群普通百姓藏身于“吉祥照相館”,與日軍斗智斗勇,成功保存并運送日軍屠城罪證照片的故事。
郵差阿昌(劉昊然飾)為求活命,冒充照相館學徒躲進吉祥照相館。他在日軍翻譯王廣海(王傳君飾)脅迫下沖洗底片,卻發(fā)現照片中被屠殺的百姓都是自己的舊相識,意識到這是能證明日軍屠城的罪證。與此同時,戲曲演員林毓秀(高葉飾)為了獲得離開南京的通行證,給日本人唱戲,后在王廣海的安排下,與阿昌假扮夫妻住進照相館。照相館老板老金(王驍飾)則帶著家人躲在暗處。
阿昌向老金苦學沖印技藝,眾人決心將底片運送出去,讓世人知曉真相。日軍一面殘忍殺戮,一面企圖通過拍攝“親善照”來營造虛假景象,掩蓋大屠殺真相。而翻譯王廣海在求生與良知間反復拉扯,他會為了活命背棄同胞,卻也在關鍵時刻對日軍產生憤恨,最終為救情人倒在日軍槍下。
巡警宋存義曾躲在林毓秀放電影膠片的箱子里僥幸逃生,當他看到阿昌洗出自己弟弟被日軍殺害的照片時,積壓的憤怒沖破了恐懼,他用南京城門樓的石頭砸死了洗照片的日本兵。老金為了護住孩子和林毓秀,舉起相機對準日本人,最終犧牲。林毓秀則將底片縫入旗袍戲服,在關鍵時刻展現出女中豪杰的風范,將通行證讓給了老金的妻子兒女。最終,他們成功將底片運送出去,讓日軍的罪行得以曝光。電影結尾處,日軍戰(zhàn)犯被執(zhí)行槍決,林毓秀用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
南京照相館是真實事件改編嗎
《南京照相館》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1938年,南京“華東照相館”學徒羅瑾在沖洗日軍軍官送來的膠卷時,發(fā)現了記錄日軍暴行的照片,他冒著生命危險悄悄加印了30余張,并精選16張制作成相冊保存。后來,相冊意外失蹤,又被羅瑾的同學吳旋在毗盧寺的草叢中發(fā)現。吳旋將相冊藏于佛像腹中,隨身攜帶六年之久。1946年,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征集證據,吳旋將相冊呈獻,最終這本相冊成為審判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的“京字第一號證據”。電影《南京照相館》便是以此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借“照相館”這一切口,展現了那段慘痛歷史中普通人的堅韌與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