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確,但目前研究表明,其發生與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相關。
一、放射性因素
頭頸部放射暴露史:是已明確的重要危險因素。兒童時期接受過頭頸部放射治療(如淋巴瘤放療)、頻繁接觸放射性物質(如核輻射),會顯著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甲狀腺對放射性物質敏感,輻射可能導致甲狀腺細胞基因突變,誘發癌變。
環境輻射:長期生活在高自然輻射地區(如某些放射性礦場周邊),或短期內接觸過量人工輻射(如頻繁不必要的CT、X光檢查),也可能增加風險。
二、遺傳因素
家族遺傳性甲狀腺癌:約5%~10%的甲狀腺癌與遺傳相關。例如:
髓樣癌:約25%為家族性遺傳,與RET基因突變密切相關,常表現為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如同時合并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等)。
乳頭狀癌:部分家族性病例與特定基因突變(如BRAF、TERT等)相關,表現為家族成員中多人患病。
遺傳綜合征:某些罕見遺傳疾病(如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Cowden綜合征等)也可能伴隨甲狀腺癌高發。
三、激素因素
女性激素影響:甲狀腺癌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約3:1),提示雌激素、孕激素等可能與甲狀腺癌發生相關。研究發現,女性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等激素波動階段,甲狀腺癌發病率可能升高,但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四、碘攝入異常
碘是甲狀腺激素合成的關鍵原料,碘攝入過高或過低均可能增加甲狀腺癌風險:
高碘攝入:長期過量攝入碘(如飲用高碘水、過量食用加碘鹽或海產品)可能增加乳頭狀癌的發病風險。
缺碘:碘缺乏可能與濾泡狀甲狀腺癌相關,在碘缺乏地區,濾泡狀癌發病率相對較高。
五、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如橋本甲狀腺炎)的人群,甲狀腺癌發病率略高于普通人群。這類疾病會導致甲狀腺組織長期慢性炎癥,可能通過反復損傷-修復過程誘發細胞突變,但兩者的直接因果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
六、其他因素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吸煙、飲酒、熬夜、精神壓力過大等,可能通過影響機體免疫功能或激素水平,間接增加甲狀腺癌風險。
環境污染: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石棉、甲醛、多環芳烴等),可能與甲狀腺癌發生相關,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