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截至5月27日),全國平均氣溫17.1℃,較常年同期偏高0.9℃。除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北部、西南地區中部及內蒙古中東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5-2℃外,全國其余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華中中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及新疆、甘肅西部、陜西南部等地偏高2-4℃。河南、陜西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新疆、甘肅、陜西、河南、四川、湖北等地有287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春季歷史極值。
5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大氣環流異常:2025年春季東亞上空形成“西高東低”的異常環流格局,華北至黃淮地區上空被暖性高壓脊長期控制,下沉氣流抑制云層形成,導致晴空輻射增溫效應顯著,太陽輻射直射地表,熱量持續累積。同時,5月氣象衛星監測到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較常年北抬200公里,這個巨大的“高溫穹頂”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地表熱浪。
全球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是大背景,202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達425ppm,較工業化前上升50%,加劇了地球能量失衡。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我國高溫天氣呈現“四增”特征,即首發提前、頻次增加、范圍擴大、強度增強。
地形因素影響:氣流翻越太行山脈后,在下沉過程中因壓縮增溫產生“焚風效應”,使河南、河北南部等背風坡地區氣溫額外升高2-3℃,例如鄭州因地勢影響,成為本輪高溫的“熱力中心”。
城市熱島效應:城市中密集的混凝土建筑和瀝青路面吸熱快、散熱慢,加之植被覆蓋率不足,形成城市熱島效應。以鄭州為例,其城市熱島強度達5-7℃,在40℃的天氣中,市區實際溫度可能接近45℃,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全國平均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