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仝卓舉報33家關聯公司偷稅漏稅 從舞弊者到舉報者的轉變!5月2日,仝卓工作室通過微博發布33份企業工商信息截圖,實名舉報多家公司涉嫌偷稅漏稅,涉及影視投資、藝人經紀等多個領域。國家稅務部門已啟動核查程序,其中5家公司被證實存在異常經營名錄記錄。
回顧時間線,2020年仝卓自曝高考舞弊導致學歷被撤銷,2023年他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到了2025年轉型成為職業舉報人。此次事件中,被舉報的企業包括3家曾與頂流藝人合作的影視公司,這使得5部待播劇面臨審查風險,行業震動明顯。
從舉報規模來看,單次舉報33家企業創下了行業紀錄,相比之下,2018年范冰冰案牽涉9家企業。波及范圍方面,本次事件影響了12個在拍影視項目,而鄭爽案則導致4部劇集永久禁播。輿情反應上,該事件在48小時內登上17次熱搜,薇婭案的輿情熱度則維持了72小時。
支持者認為娛樂圈需要像仝卓這樣的“鯰魚”,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3億,網友整理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間追繳稅款超過217億,藝人關聯企業的偷稅手法相似度高達81%。然而,質疑派指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表示舉報需有完整證據鏈支撐,目前公開材料尚不足以認定違法。此外,網友發現被舉報企業中有兩家與仝卓存在合同糾紛。
法律流程方面,稅務機關需在30日內決定是否立案,重大案件可延長至60日。若查證舉報不實,舉報人可能面臨誹謗罪指控。行業變革也在發生,北京文化商會緊急召開稅務合規培訓,278家企業簽署了《自律公約》。
對于這一事件,你如何看待劣跡藝人轉型為職業舉報人?如果查實33家企業確實存在偷稅行為,是否應該給仝卓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歡迎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