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塌房”兜底的復出
封面 I 仝卓微博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俗話說,有利潤的地方就有人鋌而走險。
這條鐵律放在娛樂圈同樣貼切,不論是明星網紅偷稅漏稅問題,亦或是各類違法失德行為,背后都藏著一門生意經。
可一些曾淹沒在輿論洪流下,染上污點后悻悻然退場的藝人,在沉寂的日子里從未真正放下過曾經的“光輝歲月”,試探各種方式復出的人不在少數!
最近,這塊野蠻生長的掘金地又迎來了一位“返場嘉賓”,曾因自曝高考舞弊的歌手、演員仝卓,現身視頻號自然的開啟直播帶貨,似乎往事已化為云煙。
有關這次直播風云,輿論又被撕扯成了兩端,有人稱贊其努力積極,知錯能改;有人質疑劣跡藝人緣何如此平穩地復出。
實際上,“樓塌了”與“重建高樓”的奇觀如今早已屢見不鮮,唯一有懸念的是采取何種手段浮出水面,隱秘又安全的重拾昨日榮光。
當你尚未從一次次的明星網紅塌房事件中咂摸出味道,人家已經順著流行趨勢組織起了下一次沖鋒,回頭再見時別驚覺突兀,否則還會有人嘲笑你已經趕不上趟、落伍了。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正好互聯網的也是。
奔走在互聯網吃瓜一線的網友對于仝卓不會陌生,2020年5月,他鬼使神差的在直播中自曝高考時通過特殊手段將自己從往屆生變為應屆生,其離譜程度不亞于翟天臨“知網事件”。
事后,多個部門對相關高校和中學展開調查,最終牽連出多個徇私舞弊人員,仝桌本人高考成績被判無效,至此消失在了娛樂圈。
但各位都很清楚,娛樂圈中的“塌房”與復出向來是一體兩面的。
在沒有強制性效力限制的下,一些“劣跡藝人”往往會時不時浮出水面繼續撈金,順帶著試探輿論的溫度。
仝桌的直播試水并非頭一次,直播過程中管理員回復網友質疑稱:“仝卓都直播一年半了,不必少見多怪”。
圖注:6月27日,仝卓在直播帶貨
的確,除了微信視頻號之外,其抖音賬號的“直播動態”顯示,去年12月至今,已累計直播70余場。
不難看出,這些藝人雖不在江湖,但仍有著不俗的號召力,其強大的吸金能力和IP價值讓不少品牌和粉絲甘愿為其買單。
因此,究竟該如何看待這類人群,成了輿論爭吵不休的難題。
說到底還是犯錯成本問題,而且不同的劣跡難以對其不同等級規制的顆粒度。
最近還有個相同的事件,因為觀看瘋馬秀被抵制的楊穎Angelababy,最近頻繁出現在熱搜,幾天前還在辛巴直播間參與直播帶貨,引發了不小的爭論。
圖源:快手
這兩件事情之所以引發大眾熱議,主要原因還是太過于赤裸裸,在直播間這種場合,選擇直播帶貨這條路是包含一定特殊性的,因為直播間既是一面鏡子,觀看門檻低人群眾多,同樣也是個發聲筒,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放大,迅速掠過整個互聯網。
相比之下,如薇婭、范冰冰等人,雖然遭遇了同等的處罰,卻慢慢淡出了前臺,在新的商業領域闖出了一片天,這是不同手段帶來了對應結果。
畢竟臺前和幕后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從榜樣作用到反面教材,該不該再回臺前,是個問題!
接連不斷的明星網紅尋求復出,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少人都會將直播間作為自己試水的主陣地。
先小范圍不聲張的試探,一步步讓大眾脫敏,進而找機會重返更大的舞臺。
原因不難揣測,這些明星網紅,賴以為生的基礎就是流量,廣告收入會與粉絲關注度密切相關,在直播間能夠更直接的與鐵粉互動,維穩粉絲群體,更重要的是通過直播數據的反饋證明自己尚存“明星”價值。
于是走進直播間,成了最直白的試水良方。
只是流量帶來的不單單是銷量及價值反饋,還有可能是網友們的口誅筆伐。
但不論如何,直播間能夠拯救一些走投無路的劣跡藝人,這或許是電商時代新營銷方式的勝利。
還有個現象,對于直播間這根救命稻草的看重,同樣是一些債務纏身的企業家們的最愛。
例如,靠著直播帶貨,羅永浩一年還了4個億,而且生意盤越擴越大。
身背九億債務的鐘薛高,也選擇在直播間開啟“真還傳”,林盛首場直播便是售賣五斤42.9元的紅薯,而且靠著直播開始一步步扭轉口碑,打造新的“人設”。
圖源:抖音
之前因為離婚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的汪小菲,在拉下臉皮進到直播間后,接住了“潑天的富貴”,流量成功轉化成了銷量。
還有幾個月前在直播間痛哭的“前夫哥”李亞鵬,哭訴已經還了十多年的債,與此同時其直播間銷售額不斷上漲,稱得上賺了個盆滿缽滿。
失意企業家的“第二春”來得看似有些不講道理,但說明了直播間本就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地方,門檻低圈層屬性強,不同人群可以精確匹配到自己所需要“賽博偶像”,從而為其買單。
對于劣跡明星網紅同樣如此,直播間的特性讓TA們得以完成另一種維度的“復活”,有些人干脆專心吃起了流量這碗飯。
不過,這也正是缺少完善符合實際的、寬嚴相濟的、可操作性強的劣跡藝人規制辦法的緣故。
安迪·沃霍爾曾預言,“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
但放在短視頻時代,或許都用不上15秒……
淡忘與遺忘是人類這種社會動物的天性,記憶網絡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信息,周遭的環境同樣在翻天覆地的變。
一些鉆空子渴求復出的明星網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意圖在少人問津的角落悄無聲息的“復活”,“貓一杯”就是如此,只可惜她低估了事情的嚴肅程度,錯判了復出的方式方法,于是難免再度遭到封禁。
但廣大網友們氣憤的不止如此,還有一些頂流明星的復出顯得更加輕巧,例如曾因“男女問題”被全網抵制的蔡徐坤,在沉寂一年后,突然被頂奢范思哲官宣為全球品牌代言人,一時間讓人摸不著頭腦。
圖源:范思哲官微
也就是說,“塌房”明星,亦有區別。
有些商業價值嬴弱的,或許經此之后,徹底沉入水底,淡出大眾視野。
可有些粉絲基礎大、商業價值高的藝人,背后自有團隊為其規劃著未來,操辦一系列復出流傳。
正因如此,“塌房”顯得無足輕重,以一場華麗的復出兜底,逐漸成為了心照不宣的秘密。
甚至直白一點說,更像是一場“保護性塌房與擁護性復出”。
不過也應該看到,對于“魔高一丈”的做法,廣電總局還在不斷推出新的規定,對一些“劣跡藝人”處以更嚴格的限制。
同樣得看到,部分人群的利己行為,會放大為對整個行業的信任消磨,從而加劇公眾與從業者之間的對立情緒。
其實,要說普羅大眾們的訴求也很簡單,大把大把的掙錢頂多就是眼紅,關鍵是德得配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