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長》海報。 出品方供圖
10集人文歷史紀錄片《長城長》在北京衛視播出后,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收視成績。從籌備到拍攝再到播出,多年間,這部紀錄片經歷了很多困難,我全程見證了王淳華總導演帶領團隊制作這部片子的艱辛歷程。創作初期,王淳華帶領團隊扎實做好相關資料的積累和研究工作。有一次,王淳華和我們一起爬長城,她說這是她退休之前拍攝的一部大片,要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情感去做這件事,給自己畫上一個重要的句號,這對我們這些年紀較大的人真是一個激勵。
我曾參與中央電視臺、中國長城學會和日本廣播協會聯合制作的紀錄片《望長城》的拍攝工作,為日本導演大野清司的團隊做地方有關部門的銜接和學術支持。這部紀錄片于1991年播出,開長城題材紀錄片先河,也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就長城而言,這部片子的特點是更多地表現空間上的長城,告訴人們長城不是只有八達嶺這一段,全國各地的長城是各式各樣的。
2015年,紀錄片《長城:中國的故事》播出,我是這部紀錄片的學術顧問,全程參與該片創作。這部紀錄片的特點是呈現了長城深厚的歷史,梳理了長城誕生、興盛與衰落的脈絡。
2024年春節期間播出的紀錄片《長城之歌》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為切入點,重新觀照長城,重點體現長城文化內涵,深入挖掘長城在“何以中國”“何以中華文明”的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獨特貢獻。
有關長城的紀錄片已經拍攝了多部,怎樣在前人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新路?這是王淳華他們拍攝《長城長》前反復思考的問題。在我看來,《長城長》既有《望長城》對長城的空間展示——雖然是以北京為代表的空間,但可以輻射到全國,又有《長城:中國的故事》對歷史的呈現,還有《長城之歌》對長城文化、精神價值的挖掘,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這部紀錄片擷取其他片子的要義并進行融合,是為集大成者。
以往的長城題材紀錄片更多地關注空間的長城,也就是建筑體量的巨大和雄偉,還有時間的長城,也就是它歷經數千年風雨滄桑,見證歷史的延續和變遷。《長城長》在關注長城的空間、時間的同時,還關注生活在這個空間、時間中的人,其中既有古代修建和戍守長城的人,也有今天生活在長城腳下的農牧民以及長城文化愛好者、研究者和保護者,從而真正做到了時間、空間和人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這部紀錄片還根據王淳華的指導意見,采訪了眾多專家,體現了較強的思想性,其中既有國家級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基層的長城研究者,這兩部分采訪對象的講述都深刻地提煉了長城的精神內涵,讓長城文化走進觀眾內心。
(董耀會 作者為中國長城學會首席專家、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