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導演「發瘋」了。
高群書這兩天在微博上頻發微博「懟」網友。
因為他的新片《三叉戟》上映后口碑不如預期。
于是,一邊發微博回應差評。
另一邊,努力點贊和感謝喜歡這部電影的人。
不難發現,高群書所言的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態度有一種「不是電影不行,而是你們欣賞不到位」的感覺。
所以,這番回應立馬引起了反效果。
不少網友吐槽高群書面對差評如此破防,根本就是輸不起的表現。
這倒是激起了魚叔的好奇,想看看這《三叉戟》究竟有什么魔力。
沒想到,又工傷了…
《三叉戟》
本片改編自公安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
這部作品早在4年前就拍過一部電視劇。
由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
劇集整體質量還不錯,豆瓣曾一度被打出8.4的高分。
按理來說,有原著打基礎,最起碼在內容上應該不會有很大問題。
再加上,高群書導演本人也是有代表作的。
他手中不僅有口碑超高的電影《風聲》。
還有豆瓣9.1分的掃黑神劇《征服》。
在內地刑偵反黑題材中,他稱得上一聲佼佼者。
只是,這兩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拿出來的作品各種槽點。
前段時間的一部電視劇《獵冰》,故事和女主姚安娜被全網群嘲,最后得了4.3的成績。
到了這部《三叉戟》,再次維持爛片的水平:
5.2分。
關于高導的微博,主要有兩點中心思想:
一是訴苦。
高導在微博中直言,《三叉戟》拍攝于疫情之前,整個過程困難重重。
而且太窮了。
拍攝時沒錢。
投資不到一個億,導演個人投資都幾乎過半。
以至于很多演員都是出于情義,出于對電影的熱愛而幾乎零片酬出演客串。
宣傳也沒錢。
推廣與商業化都無錢去做,因此好聲音出不去,壞聲音傳千里。
二是抱怨。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網絡中對于警察辦案生活的質疑。
不少人覺得片中的警察都太假了。
對此,高群書直言:
三叉戟作者,編劇之一是從警24年的現役警察,影片歷經公安部門各部門上上下下十幾次審查,居然說假。 無語。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這個電影,我敢說,三叉戟無一處假。
對于這兩點,魚叔其實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
且不說,放眼全球「成本低但口碑好」的電影從來都不少。
遠了,有魚叔剛和大家聊過的昆汀的《低俗小說》。
它以800萬美元(演員片酬500萬)的成本,收獲全球2億美元的票房以及超高的口碑評價。
成為影史上著名的低成本高票房的范例之一。
近了,有與《三叉戟》同期上映的電影《朱同在三年級丟了超能力》。
同樣是不高的成本,還有極少的排片及極少的宣傳。
卻看一個喜歡一個。
最主要的是,《三叉戟》的問題實際上根本就不在于警察方面是否真實。
而是整部電影都不合理。
先簡單說說故事情節。
片名「三叉戟」指的是三名警察。
「大背頭」崔鐵軍(黃志忠飾)是一名心思縝密,有大局擔當的經偵警察。
「大棍子」徐國柱(姜武飾)是負責武力輸出和人脈資源的巡警。
「大噴子」潘海江(郭濤飾)則是由刑警轉為預審員,伶牙俐齒,善于洞察人心。
因為三人能力出眾,20年前一同破獲一樁大案而成了警界的傳奇組合「三叉戟」。
20年過去,就在老三位臨近退休時,他們被臨危受命調查一件涉案金額巨大的國內聯合國外的金融洗錢大案。
在調查過程中,社會黑惡勢力、體系內貪腐、三位警察的過往也逐漸浮出水面。
而且這個案件與20年前那個令他們聲名大噪的案件竟也有關系。
「三叉戟」該何去何從,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成了故事的核心線索。
本片的故事邏輯本身其實并不復雜。
但就是硬生生地搞成了一鍋粥。
這么說吧,魚叔感覺自己像看了一部超長的電視劇預告。
里面的每一個情節,都像是從一部電視劇中抽出了一段,然后拼湊在一起。
很多內容都是沒頭沒尾的,敘事順序更是被剪得稀碎。
像是三人組因為20年前的案子產生了分歧,關系發生了裂痕。
畫面中三人站在海邊,相互質疑,大棍子甚至還出拳重擊大背頭。
就當你以為他們要決裂時,下一秒又宛如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大背頭第一時間主動去接了受傷的大棍子。
然后,畫面又切回海邊,大背頭開始傾訴自己的計謀。
道理我好像都懂,但剪成這樣我又不懂了。
明明并不是那么復雜的劇情,這樣一來一回搞得好像多出幾條故事線。
同樣混亂的還有龐大的出場人物數量。
片中人物個個都像走馬觀花一般從觀眾眼前掠過,而且恨不得每個人都有外號。
每當你以為這個人有什么了不起的故事時,就突然下線了。
例如魏晨飾演的警局政委。
身為「保護傘」,他本該是三位主角最大的障礙。
結果,其作用除了和韓庚進行了一場尷尬對戲外,就只剩下金融案boss黃老板(金士杰飾)口中「他幫忙拖三天」而已。
整部電影廢戲一堆,看得人心累。
故事難看,人物也不會好。
「三叉戟」的老三位與其說是警察,還不如說是行走江湖之人。
聲音一個比一個大,做事兒一個比一個莽,個個就像打了雞血一般。
三位主角在片中除了領獎就沒有穿過警服拿過槍。
總是戴著蛤蟆墨鏡,要么穿著皮風衣,然后手持鐵棍嗷一嗓子就上去械斗。
在他們身上我很難感受到一點人民警察的不易。
反倒是宛如小馬哥一般,充滿超雄氣息的個人英雄主義瘋狂溢出。
至于片中的女性角色更是讓我坐立難安。
因為她們的存在完全是被用來凸顯男性魅力的作用。
片中一共主要有三個女性角色。
黃小蕾飾演的妻子,是等待被拯救的形象。
何杜娟飾演的女秘書,是被男人踩在腳下或用開水燙的玩物。
陳都靈飾演的女孩,則是被迫出賣肉體來色誘他者的籌碼和構建沖突的「紅顏禍水」。
在她為數不多的出場中,要么是被男人玩弄,要么就是自己的性愛視頻被故意泄露而自殺。
這說一句惡臭,不算過分吧。
另外還有一點。
本片還極盡夸大視覺上的奇觀化。
《三叉戟》邀請了韓國電影《黃海》《極限逃生》的動作指導團隊。
并聘請了十幾名韓國動作演員,是中國電影中聘用韓國動作演員最多的電影。
因此片中充滿了大量血腥暴力的場景。
可以說,在審查允許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直觀展現出來。
但,真的不好看啊。
當然,依舊有一些人表示喜歡這部電影。
他們在高導的微博下應和他的不易,同時也提到了刪減帶來的影響。
將這種觀點與高群書的回應放在一起看,其實就能發現,內娛現在早已形成了一種風氣:
合理甩鍋。
劇情亂,怪審核與刪減。
畢竟我得能上映才行啊。
人物假,怪觀眾不是專業的。
因為「老警察看了都說真實」。
如果這些都怪不著了,現在還有一種方式來逃避,叫做「撤檔」。
種種借口,很容易就讓這些創作者們主觀忽略真正的問題所在。
就像《三叉戟》中我覺得最離譜的片段。
大背頭與大棍子去追捕一個窮兇極惡的殺人犯,此人手底下還帶著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小弟。
兩人既沒有槍,人數又抵不過,卻還要上去硬剛。
這就算了,因為支援一直未到,兩人也受了傷,眼看就要被一刀捅死。
一群和他們同樣年齡的老司機們,因為壓抑不住心中對于正義的一腔熱血,手持鐵棍大喊著沖了上去。
場面很燃,打斗也很激情,但這背后的邏輯真的合理嗎?
如果將這種高漲的情緒拉出戲外,再看看高群書的微博。
你會發現,高導無論戲里戲外都仿佛陷入了一種對過去榮光的沉迷,從而透露出高高在上的說教爹味兒。
其實,不少人在看完本片后都給出「觀感很像《老炮兒》」的評價。
就像剛才提到的對打橋段,就和《老炮兒》中六爺冰面「茬架」的感覺很像。
而且兩者都是一個關于「爹宇宙」的故事。
《三叉戟》中有一句臺詞:
永遠不要忘記,警察就是你爹,是你爺爺。
這話完全奠定了《三叉戟》的核心基調。
三位老炮兒年輕時威風凜凜,老了更是以一當百。
如此巨大重要的案子,年輕人不行,還得他們老三位來。
你要說他們因為辦案經驗豐富,我可以理解。
但也用不著將年輕警察描繪過于「青瓜蛋子」吧。
在他們三位大殺四方之時,跟著他們的小刑警找個線人都會被砸腦袋。
要是辦事辦得好了,也必須說上一句「師父教得好」。
無處不在彰顯「父輩們的榮光」。
而且片中的人物關系也是充滿了年輕人與老人的對立。
歐豪飾演的耿小青是20年前被大棍子擊斃的嫌疑人的兒子。
也是整個故事最終的boss。
本來他已經手刃了黃老板這個干爹,要去找大背頭等人復仇了。
他大叫著:
那些老屁股們霸占這個世界太久了。
但最終無論如何發瘋賣狠,還是被「老屁股」們利落收拾了。
為何?
因為姜還是老的辣嘛。
你仔細想想,這種書寫是不是與高群書在微博上懟人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樣的?
但《三叉戟》和《老炮兒》還是不同。
甭管再怎么說六爺如何生猛,但在他倒在裂紋的冰面上時,他的時代就過去了。
可在《三叉戟》中,高群書不愿放手。
因為他讓大背頭他們放棄了退休。
讓本該往上走的徒弟們退后了一步,大喊著「師傅」后繼續襯托爹們的故事。
他電影中高放著崔健的那首《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他將這首新世代暢想未來的歌曲變成了老家伙們的贊歌。
可他沒想到。
最終竟只落了個一地雞毛。
老家伙們的榮光,終究只能在虛構的電影世界里不合理地膨脹。
戲外,再怎么嘴硬,也還是爛片一部。
全文完。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