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楊冪主演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因票房太低宣布撤檔,引發眾怒。
與此同時,她在諜戰劇《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演技也引發群嘲。
“影劇雙撲”,讓楊冪又一次陷入巨大爭議。這一次,來自路人的負面評價要比以前多得多,也嚴重得多。
對于85花來說,近兩年競爭格局開始洗牌:趙麗穎憑借《第二十條》成功擁有大銀幕代表作,好幾年沒接戲的唐嫣,一出手就是《繁花》這樣的驚艷水準;劉詩詩倒是人淡如菊,但即便以家庭為重,也有人夸她在《一念關山》中體態輕盈,身段優美。相比之下,楊冪的轉型之路要艱難得多。
別看今年楊冪才38歲,但按照戲齡來說,她已是妥妥的“老戲骨”。她4歲就開始進劇組演戲,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人見人愛,小時候錄制的北京話示范,至今看起來都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
如果說童星經歷多少有點玩票屬性,那么當18歲的楊冪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時,她已經確定了要走演員這條路。
初入演藝圈時,楊冪接的也多是配角,比如《紅粉世家》里的李曉桃、《北京童話》里的白血病女孩朱珠等。別看這些角色不大,但楊冪的表演自然靈動,吸到了她最早一批粉絲。
至于《神雕俠侶》里的郭襄、《仙劍奇俠傳三》里的雪見、《上書房》里的富察敦兒、《王昭君》里的昭君、《美人心計》里的雪鳶,楊冪各個造型漂亮,人設討喜,有時是端莊聰明的大家閨秀,有時是靈動活潑的純情少女,非常拉好感,直接讓人看到了業內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現在許多網友回憶起來,都覺得那是楊冪最美好的時期,個人特質與角色、演技配合得恰到好處。
楊冪出道時多演正劇,如果照著這個路線堅定發展下去,也許演藝圈會多一個實力派演員·冪。但她那時顯然在多方面嘗試,《仙三》這樣的古偶仙俠劇也接,而且演完后就能看到飆升的人氣,正反饋效應非常顯著。或許就從那時開始,奠定了她接戲的思路:能漲粉、難度不大可以美美談戀愛的劇。
于是,我們看到了2011年讓楊冪大爆、直接躋升一線明星的古偶劇《宮鎖心玉》。
現在看來,這部劇制作粗糙,阿寶配色辣眼睛,情節也有抄襲《流星花園》的嫌疑,但當時爆得一塌糊涂,哪里都在放《愛的供養》。楊冪也因為這部劇直接開啟了國內影視行業的粉絲經濟、流量為王時期。
那一年她主演的恐怖片《孤島驚魂》上映,粉絲組團觀影,一個人買三四張票,愣是把這部當時根本無人看好的片子刷到近9000萬的票房,震撼了整個電影圈。很多從業者和專家發聲解析,說這是“楊冪現象”。
電影公司一看,請粉絲多的演員當主演這么好賣,趕緊安排上。隨后那幾年,電影圈將流量明星捧上神壇。這一風氣,直到2019年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壘》票房慘敗后,才得以扭轉。
楊冪的《小時代》系列也是在這一時期拍的。雖然這個IP出了很多網絡梗,當時被罵得體無完膚,但架不住人氣太高了。粉絲真情實感看,路人跟風看,影迷邊罵邊看。
當時質疑楊冪接爛劇/片、演技差的聲音已經甚囂塵上,但還不像這次這么大面積,且當時她的粉絲和路人緣還很能扛。最關鍵的是,2017年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讓楊冪迎來了第二個人氣巔峰,大大挽救了她之前的負面形象。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創了一種新的古偶劇模式:神仙談戀愛、前世今生代代糾纏。楊冪一人分飾三角,司音的愛恨分明,素素的善良單純,白淺的大氣淡然,被她演出了區分度。紗裙古裝造型雖然現在已經爛大街,當時看的確很美很仙。
這部劇給楊冪維持頂流續上了狠狠一波。
再加上她的確深諳做明星之道,團隊拗人設、搞營銷、炒熱度都是一把好手。會穿衣,楊冪私服至今被認為是最適合借鑒的明星穿搭;戀愛、結婚、生女、離婚,感情生活的每個階段都被密切關注;各種人設和言論時不時沖上熱搜,有時是“人間清醒”,有時是酷颯女孩……這一切都讓她能一直維持流量女王的身份,不管走到哪都有關注度和人氣。
不過,所有偶像明星都得踏上轉型之路,不論主動或被動。道理很簡單,人會老,演藝圈會推陳出新,粉絲會變心,再高人氣都不可能持久。
楊冪其實很早就開始轉型了,只不過轉得很淺嘗輒止,一看效果一般,馬上縮回舒適圈。這讓她給大家造成了“一直在轉型,從未成功過”“出道多年,歸來依舊是古偶”的印象。
這些年來她演的劇基本都還在偶像劇的圈子里打轉,只不過有時是古偶(《扶搖》《斛珠夫人》),有時是現偶(《愛的二八定律》),有時是披著職業劇的偶像劇(《親愛的翻譯官》)。
劇對她來說應該是賺錢+維持人氣的定位,她主要從電影方面尋求突破。
楊冪的電影之路一開始也算穩扎穩打,從戲份少的角色開始做起。
比如路陽執導的《繡春刀2:修羅戰場》,在幾個男性角色之外,楊冪是鑲邊女主角。她飾演的畫家北齋本應如梅花一般清高孤傲,但楊冪完全暴露了自己的演技短板,駝背體態氣質盡失,一開口原聲臺詞更是讓人出戲,像拍古裝寫真誤入片場。
相比之下,片中辛芷蕾的戲份少很多,卻讓人印象深刻,甚至多年后被王家衛相中演《繁花》里的李李,都是因為這部戲。而楊冪,則被認為是這部優質武俠片的敗筆之一,屬于無效出演。
文藝片楊冪也嘗試過。
2018年她在劉杰執導的《寶貝兒》中飾演一位因先天缺陷被父母拋棄的棄兒。這個角色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楊冪也扮丑素顏出演,但最后的效果就是讓人感覺浮于表面,沒有走入人物內心,單薄生硬的表演令人無法共情。
《寶貝兒》是楊冪目前為止主演過的唯一一部文藝片。
商業片方面,楊冪一方面復制了她的電視劇路線,憑借高人氣在《小時代》《何以笙簫默》《爵跡》等作中刷票房。但從本質看,這些影片都屬于在大銀幕上播出的偶像劇,在當時就引來許多差評,更經不起時間檢驗。
另一方面,楊冪也會在一些商業大制作中擔任主演,比如《畫皮2》《刺殺小說家》。但她飾演的角色工具人屬性較強,缺乏人物魅力,片方找她多半是沖著她的高人氣,她的表演也不功不過(因為確實沒啥發揮空間)。演這些大片雖然能有一份漂亮的表演履歷和傲人的票房數據,但她個人的表演成績卻沒啥加持。
這次出演《哈爾濱一九四四》,是楊冪在電視劇上的一次大突破。
論類型,諜戰正劇,主創張黎、秦昊代表品質保證;論角色,她飾演的特務科科長關雪是女性大反派,冷酷狠辣的同時深陷情網。一個幼時飽受日本人欺凌的女孩是怎么一步步成為日偽系統的情報頭子,她怎么看待日本人?身為殺人如麻的女魔頭,卻把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給了男主,她內心有著怎樣的盔甲和軟肋?這個角色復雜立體,戲劇張力拉滿,在近幾年的國產劇中極為罕見,演好了,絕對是職業生涯一次大飛升。
楊冪的表現,大家都看到了,現在被全網吐槽。
演員最基本的聲臺形表,全都不合格。
走起路來畏畏縮縮,哪有特務頭子的氣場全開。
生氣發火全靠瞪眼硬吼。
臺詞有時含混不清,有時像念課文一樣棒讀,有時連邏輯重音都搞錯。
別忘了,當年她可是專業課第一名考進北電的。
楊冪這次沒努力嗎?其實也挺認真的。帶表演老師進組,被導演張黎評價是唯一一位不用帶劇本去現場的演員。
但常年不走心拍戲、模式化表演帶來的習慣,已經積重難返。
演戲時偶像包袱重,習慣找鏡頭,說臺詞不愛張嘴,說一句閉一下嘴,被吐槽是“ppt嘴動翻頁”。
一直是這樣:
表演還停留在演情緒的階段,不深入揣摩人物心理。雖然看著是在流眼淚,但肯定不是出于角色狀態。
楊冪的表演老師郭爾泰說,楊冪能立馬哭立馬笑,但哭與笑的背后是什么,她并不知道,也無心探究。
這一點,當年挖掘楊冪的貴人、導演李少紅很早就指出來了:
說楊冪不拼,不公平。歸根結底,她是用戰術上的看似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
她20出頭就爆紅了,但似乎一直沒明白人氣要轉換成實力才能持久的道理,不肯舍下曝光度沉下心磨練演技。成立嘉行傳媒后,她雖然上位成為資本,卻也被資本和流量裹挾,為了業績、股價拼命賺快錢。一年拍11部戲、生完孩子三個月就復出,聽起來的確讓人佩服,但影視行業要想出精品,恰恰最不應該講效率,而是要用匠人精神來打磨。
演員作為用身體來創作文藝作品的職業,更需要全身心去感知世界、體驗角色,讓人物從自己身上長出來。這些都需要時間、精力和全情投入,而楊冪,多年來一直在用自我消耗的方式換取流量、票房、關注度,久而久之,口碑被透支,靈氣被消磨,連基本功也退步了。
此外,現在的楊冪,對輿論似乎有種自欺欺人的鴕鳥心理。她的個性是豪爽耿直的北京大妞,一直走“人間清醒”人設,也靠此贏得了不少好感。比如之前的腳臭傳聞,她好幾次發微博自黑,自我調侃的豁達態度看著的確不錯。
面對各種爭議和負面,她說,自己把情緒戒掉了。無論多大的事、多難聽的評價,她都能跳過情緒化的過程。
這樣做并不是沒道理。眾聲喧嘩的時代,屏蔽一些外在的聲音,的確可以讓自己更積極平和,但楊冪顯然矯枉過正了。
首先,對演員來說,情緒太寶貴了。只有對各種情緒有過豐富感知和體驗、擁有強大的共情能力,才有助于他們在作品中表達各種各樣的復雜情感。楊冪老被批演技不走心,像急著收工下班一樣,不正是因為她的表演里看不出真情實感么?
第二,負面評價真的一無是處么?有些人身攻擊的惡評的確很傷人,確實不用當回事,但屏蔽一切外界聲音,也意味著中肯善意的批評被拒之門外,要知道,這些聲音很多都來自喜愛楊冪的觀眾和粉絲,他們希望她能變得更好。一味閉目塞聽,最后只會形成油鹽不進的“混子”心態。
聽不進去別人的聲音,溝通時也容易產生隔膜,無法真誠地交流表達。
前段時間楊冪有一個很出圈的訪談,看似說了很多,其實多是令人疑惑的空話和套話,看不到她的真誠和自省。
比如上面這段,是不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說一千道一萬,楊冪的轉型之難,其實難在她自己的心態。好在她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公司經營上的壓力,咖位也足夠她慢慢挑劇本。
作為觀眾,建議楊冪首先可以停下腳步、放慢節奏,用心感悟生活和角色,逐步恢復演員的敏銳感受力和表達力,這些她曾經有過。
第二,接戲時不要急于求成或求全責備。如果是電影,好導演、好劇本、好班底是第一要求,角色小一點沒關系,但務必有一擊即中的驚艷效果;如果是劇集,咱們可以慢慢來,在貼合自己氣質的前提下有一兩處突破即可。
本期編輯:袁云兒
本期監制: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