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va
最近,聽說好幾年前播的《如懿傳》遭到大規模無情群嘲,非常非常的不如意。
跌宕起伏的精彩好戲更在后頭:“反懿起義”的星星之火,從B站一直燒到了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其它社交平臺。劇粉越是急得跳腳,怒斥“你們都沒認真看完”“你們不懂欣賞”“你們不夠資格評論”,逐幀鞭尸的“懿學”越是不可遏止,興旺發達,如長江黃河般奔流激蕩一瀉千里。而《如懿傳》大女主周迅方面及版權公司對若干up主的舉報,則進一步激化了矛盾,導致普通路人也跟著逆反起來——拍個清宮戲就真以為自個是老佛爺了?劇情這么爛,居然妄圖捂住人民群眾的嘴不許發聲?
憤怒的網友們還揭竿而起,占領了周迅工作室的微博評論區,既發泄對電視劇的不滿,也發泄對演員本人的不滿。
有反對觀點指出圍剿如懿是短視頻時代的急躁,觀眾靠剪輯出的片段審判大女主戾氣過重。但不少up主是耐心看完全劇后一集集吐槽不合理的,別把鍋甩到“短視頻斷章取義”身上哦
那么咱們實事求是地簡單分析下,《如懿傳》究竟是個什么玩意兒?周迅被罵冤不冤?人民群眾到底為什么這么生氣?
《甄嬛傳》這個IP大熱之后,原著作者流瀲紫吃盡紅利嘴角淌油,本著趁熱撈金的原則,抓緊推出了換湯不換藥的續作《如懿傳》。因為此前與鄭曉龍夫婦在《甄嬛傳》編劇署名上有所不快,流瀲紫在《如懿傳》的影視化過程里要求作為“唯一的編劇”,然此舉卻是埋了個雷,徹底暴露了她能力的不足與格局的卑下。
如懿青梅竹馬白月光人淡如菊尊貴女的“拼裝人設”宛如空中樓閣般虛浮,已經很假了,編劇還非得擰巴著繼續篡改事實,為烘托真愛,整出許多諸如富察皇后啊令妃啊其實皆不受寵之類的“再解讀”。然后耿直且聰慧的觀眾立馬就發現簡直狗屁不通了:皇帝最喜歡如懿,因為要保護如懿,所以得將她打入冷宮;皇帝鄙視、痛恨衛嬿婉,所以隔三差五找她“做恨”,生了不少娃,還讓其中一個兒子繼承了大統……劇情喜怒無常精神分裂,偏又被極其生硬、扭曲地縫合進歷史的記載,以彰顯“不是戲說”,結果便是離譜程度能氣活乾隆,跳出棺材后光速下一道“胡吣,杖斃!”的圣旨。
倘若筆法張弛有度,自成一格,“不符史實”不算問題,關鍵是邏輯。可怕的是基本所有重要人物身份和言行不符,言行和情感不符,情感和結局不符,仿佛一群穿著戲服機械cosplay的顛公顛婆。最終,流瀲紫竭力標榜的“帝后婚姻圍城悲劇”的所謂“立意”“深度”,繞來繞去還是繞不開腦殘小言“就算他往死里虐我,但他終將承認他最愛的是我”的潑天狗血,以及墮胎、殺嬰、不育等土味宮斗梗的堆砌。
沒有主角的慈悲超脫或決絕壯烈,沒有配角的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更沒有揭露壓迫與被壓迫權力關系的內在價值觀;觀眾只玩味地笑笑,覺察到編劇處于文青低級階段的無病呻吟,及其遮都遮不住的厭女癥——如懿斗“情敵”“賤婦”的勁兒挺足的,但她的不幸真的是同樣不幸的她們制造的嗎?事實上的加害者是誰?轉個身就只會疲軟哼哼“墻頭馬上”“蘭因絮果”傷春悲秋了?
流瀲紫已經如此災難,周迅的操作也十分迷惑,為她喜提“三金大如”的封號。群眾根據海量幕后采訪獲悉,三金影后·大如·周對劇本做了很多改動,比如把長難句改成短句,把玲瓏心腸改成無辜單蠢,以至于人物形象愈顯扁平、呆滯、無聊。同時,為了表現如懿的“淡”,被誣陷、被扇耳光、被鞭子抽,娘娘要么瞪著委屈的眼睛,要么嘟著傲嬌的嘴巴,要么干脆呈現迷迷糊糊的放空狀態,始終就沒個正常人的反應,令觀眾惋惜當年《大明宮詞》《風聲》里可圈可點的迅哥兒,究竟消失在時光的哪個縫隙里。
彈幕說出了觀眾的心聲: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除了嘟嘟嘟,周迅還執著于高貴后妃戴護甲的“體面”,在冷宮亦不忘初心。于是乎,觀眾被迫“欣賞”了一幕幕很容易聯想到僵尸嬤嬤的“長甲戲”,搭配女演員年華老去的浮腫臉色與不協調的“龍須眉”,畫面實在太美。
直挺挺翹著利刃出鞘的蘭花指準備晾衣服。真·勞動人民看到這種造作無比的裝樣會打人的
容貌羞辱不正確。而如果劇本質量過硬,編導再大膽、悉心調教一番,觀眾何至于只盯著大女主的手和臉無語凝噎?演技是最好的“一鍵美顏”
劇情崩壞潰敗,顏值與表演也一言難盡。在這樣的前提下,大女主卻依然享受著特權,享受著“皇帝的新衣”般的贊美。周迅自帶張叔平作為個人造型師,她的服裝和妝容遂與整體氛圍格格不入。有網友扒出,其他女配的頭上,戴的是義烏批發的塑料發簪,就連皇太后的耳墜也是廉價的米老鼠造型;可大如主打一個艷冠群芳,戴的是真古董點翠,穿的是私人訂制的旗裝。網友最不能忍的是,劇組在幕后還拍了部當代影視圈版本的《官場現形記》,大家都很懂人情世故,所以大家都爭著搶著好一通閉眼瞎吹。
最后,戲里戲外互相比照,人民群眾越是仔細思量,越是怒氣勃發。極度自私、精致利己的如懿本質上一貫奉行“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雙標,是以神奇的回旋鏢打臉情節時不時在劇中出現。
好姐妹、好仆人陪著一起吃苦,她云淡風輕,理所當然。同伴遭受敲打折磨,她波瀾不驚,老僧入定——沒法子,大如的人設就是這么的仙氣兒。不知道、不覺得、不負責是她的三板斧,貴族階級的腐臭虛偽與道德優越更是被她發揮得淋漓盡致。
出身高貴的大如不食人間煙火,她的霸凌小團體也和她一樣堅持“一日為奴,終身賤格”的偏執,對底層宮人充滿惡意與歧視。
可憐的衛嬿婉女士在照顧大阿哥的時候和皇帝略作交談,就被視作蕩婦發配到花房,再然后又倒霉地當了嘉妃的宮女,被滾燙的洗腳水潑,被拳打腳踢,做人肉燭臺,吃餿了的飯菜……而大如后來的態度是什么呢?是“你有何苦衷”的反問,聽聽這還是人話么。
嬿婉得自救,耍心機成了皇帝的妃子,又靠自己的努力發展為六邊形戰士,學完詩詞昆曲再學騎馬射箭。但大如心底里還是瞧不起她,理由是勾搭皇上不安分,奴婢竟敢翻身,可見狐媚子反了天了。“我們才不屑像她那樣”“奴婢就該當一輩子的奴婢”,霸凌小團體“二代嘲笑寒門”的傲慢刻薄,打壓下層隔絕上升路徑的狠毒,觀眾看了自是扎眼扎心,火冒三丈。
諷刺的是,大如評價他人的道德標準拔得很高,輪到自己無縫銜接到另一個維度。她和凌云徹保持著一種號稱靈魂伴侶的關系,其實就是精神出軌。這兩位或在長街徐徐漫步,或宮門口坐著單獨暢聊,連鞋子、枕頭什么的都給人家做過了,但大如自認清白即清白,她還是個好女孩。觀眾如有異議,說明淫者見淫裹小腦了,不理解自由靈魂無畏反封建的浪漫主義。
衛嬿婉本是反派,全靠同行襯托,泛出幾分鮮活的光澤。而劇情安排大如靠周圍專業干臟活的黑手套鏟除異己,把自己摘了個干凈,觀眾卻只會鑒別出又當又立的面目可憎,而不會認同強行安利的“清高自持”“傲骨如梅”。平心而論,《如懿傳》的服化道、攝影、配樂不是全無優點;女主角只要不斷提高演員的人文修養,知曉謙遜、低調,口碑估計也會回升;但一顆果子核心爛掉了,怨不得人民群眾的口誅筆伐。
張頌文被吐槽“窮酸”,本人回應!
三位拉美外長幾乎同時訪華!阿根廷總統米萊派來的她,該學誰?
“網紅教授”羅翔,又添新身份!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