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大劇院迎來開幕十四周年。恰逢甲辰龍年,廣州大劇院以“十四·龘”為主題,寓意以“龘龘”之姿,與城市共同生長,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兩部廣州大劇院原創劇目——歌劇《馬可·波羅》、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載譽歸來獻禮院慶,一系列線上線下藝術活動向觀眾開放,類型涵蓋展覽、沙龍、見面會、講座、紀念打卡等,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觀眾前來共慶。
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再敘中意友誼
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羊城首演
馬可·波羅不僅僅是旅行者、旁觀者,更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一部《馬可·波羅游記》向西方揭開了東方國度的神秘面紗。2024年是中國與意大利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也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為此,廣州大劇院復排原創歌劇《馬可·波羅》,并于5月3日、4日上演,以絲綢之路上的人文風采揭開十四周年院慶的序幕,近200人的龐大演出團隊再現了這部美輪美奐的史詩巨制。
自2018年5月首演以來,廣州大劇院原創歌劇《馬可·波羅》曾到北京、泉州、意大利米蘭、熱那亞巡演,目前已是第四輪演出。為持續增進中意兩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互鑒,歌劇演出期間還舉辦了藝術沙龍和非遺作品展。中外友人在展出的藝術作品中跨越山河、觸摸歷史,感受中西文化交融、致敬先行者精神。
從恢弘的傳奇史詩到充滿嶺南風情的灣區故事,5月9日至14日正在熱演的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同樣看點十足,作為內地第一部受邀參加香港藝術節的音樂劇載譽歸來。該劇講述了一位平凡少年歷經坎坷拜師學藝,舞獅頭、參加醒獅大賽不懈追夢的故事。大灣區 一眾實力派主創主演強強聯手,用粵語演繹本土故事,讓觀眾倍感親切,直面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的非凡魅力。
廣州大劇院在十四周年院慶之際重磅推出兩部劇院原創作品,體現了劇院作為城市文化地標助力國際文化交流互鑒、鏈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資源的作用,以及在中演院線、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紫荊文化集團優勢資源的加持下,持續推進文藝精品創作,講好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的決心。
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
廣州大劇院14周年院刊發布
開放取閱渠道,交流藝術觀點
無數精彩紛呈的演出日復一日地被見證與記錄,伴隨著一座劇院的成長,與觀眾共同書寫了城市的藝術篇章。廣州大劇院自開幕起,便以院刊記錄著城市與劇院的點滴。2024年,廣州大劇院以“龘”為主題,以昂揚姿態探索藝術的海洋。

過去一年,演藝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場景不斷涌現,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隨著文旅融合趨勢逐漸顯現,對經濟和產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各地紛紛出臺發展演藝、打造“演藝之都”等相關的方案和政策,正促使演藝行業進一步繁榮發展。廣州大劇院14周年院刊對2023年演出及行業事件進行了梳理,邀請多方撰稿,匯聚了創作者,演藝界、學界專家以及觀演者的不同觀點,關注行業風向,公布年度數據,傳遞行業資訊并預告2024年精彩演出劇目。
據統計,廣州大劇院2023年共舉辦演出及巡演380場,十四年來共舉辦演出 3722 場,接待中外藝術院團1900多個、藝術家48000多名;共舉辦藝術活動 2768場,線下參與人次超 98.5 萬,線上參與人次達1.5億;累積培養合唱、芭蕾、器樂等青少年人才21231人;超過 600 萬人走進廣州大劇院參觀、交流、參加活動和觀看演出。
目前,廣州大劇院14周年院刊電子書已同步上線發布,并對業內同行開放實體書取閱渠道,與讀者廣泛交流藝術觀點,助力演藝行業高質量發展。
邀觀眾共慶、共賞、共游
城市藝術樂園,精彩迭出
廣州大劇院不僅原創作品好戲連臺,還奮力用藝術書寫現代文明的廣州篇章,以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深度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據悉,廣州大劇院自4月以來陸續以十四周年院慶為契機推出一系列藝術活動,邀請廣大觀眾一同參與,在共慶、共賞、共游中感受城市藝術樂園的精彩。圍繞歌劇《馬可·波羅》展開的5G直播欄目“漫游經典”【Air Onsite·院慶特輯】,邀請了歌劇《馬可·波羅》指揮錢駿平與樂評人趙毅敏“漫談”歌劇《馬可·波羅》中的東方與西方。圍繞音樂劇《雄獅少年》開展的主演見面會,吸引了線上線下眾多粉絲率先領略粵語版精彩片段;還有主創對談的演前導聆,幫助觀眾快速入戲;廣東醒獅省級非遺傳承人趙偉斌引領點睛儀式,中國非遺品牌趙家獅團隊帶來舞獅快閃,音樂劇《雄獅少年》粵語版內地熱鬧開演。
劇院還通過限定紀念章打卡、劇院忠粉禮贈、熱門劇目馬拉松式優惠開票、滿減優惠券發放等舉措給觀眾大送福利。此外,從5月9日起,廣州大劇院斜柱空間水池旁的“劇場人生四格?拍照機”正式營業,多款廣州大劇院主題相框、劇目主題相框可供選擇,讓廣大觀眾用最“潮”的方式記錄有關劇場的精彩回憶。
“龘”,蘊含著演藝事業蓬勃發展的意象與氣勢,它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展現著傳承與創新,正如廣州大劇院十四年來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文藝作品、提供文化服務,持續為廣大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