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金馬,好片頻出。
《周處除三害》《老狐貍》都拿下了好口碑。
最近,又有一部獲獎作品上線。
正是這部電影,助力演員吳慷仁,擊敗了阮經天、許光漢等熱門選手,一舉拿下金馬獎影帝。
今天,魚叔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它——
《富都青年》
![]()
![]()
本片的最大看點,無疑就是吳慷仁。
去年的金馬獎上,他 首次入圍,就拿下最佳男主角獎杯。
一時間風光無兩。
![]()
作為新一代臺灣影視頂梁柱,吳慷仁受到了不少業內大咖的贊譽。
不久前,「社恐」梁朝偉就高調地稱贊——
「我真是好欣賞吳慷仁啦」
「他真是好出色」
![]()
李安也曾在金馬獎后臺,夸贊了吳慷仁在《富都青年》中的表演。
豎起大拇指,并送出了一句忠心建議:
「寧愿犯錯,不要boring。」
這樣簡單一句話,激起吳慷仁強烈共鳴。
倘若回頭看他的演藝生涯,就能發現這句話幾乎就是他過往的真實寫照。
![]()
吳慷仁早期的演藝生涯并不順利。
沒有受過系統學習的他,接演了很多小角色。
直到2009年的偶像劇《下一站,幸福》成功,才 讓他真正嘗到了演戲的快樂。

2015年,吳慷仁迎來了自己演藝生涯的轉機。
三部主演劇集先后播出,全都口碑不俗。
《出境事務所》,講述殯葬行業。
《麻醉風暴》,聚焦醫療體制。
《一把青》,展現動蕩時代下的命運浮沉。
一系列出色的演繹,讓不少人真正認識了吳慷仁這個男演員。
![]()
成名后的他,也剛好趕上了臺劇的轉型期。
甜蜜泡泡的偶像劇成為歷史,聚焦現實的題材晉身主流。
吳慷仁對「不boring」的堅守,讓他成了近年來最亮眼的臺灣演員之一。
《我們與惡的距離》,他是為死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
即便不被家人理解,還招來民眾的憤怒, 依然 堅持 自己對民主法治的追求。
![]()
《俗女養成記》中,他是女主不負責任的叔叔。
戲份不多,卻將一個自私自利又心有苦衷的敗家子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
?
再到《她和她的她》, 他成了一個變態性騷擾犯。
衣冠禽獸的 真實面目暴露一刻,瞬間讓人生理不適。

等到了《有生之年》,似乎大家都忘了他不久前還是個「變態」。
眼前的,卻變成一個吊兒郎當的廢柴青年。
![]()
當然,吳慷仁并非全是佳作。
除了那些大火的作品和角色之外,也有一些口碑不好的作品。
但是,這些都對應著他自己的選擇。
寧可犯錯,從錯誤中學習,也不局限于同一類角色和題材中。
這才讓他有了許多副面孔。
醫生、律師、檢察官、精神病等等,乃至一無所有的普通人。
甚至還在《華燈初上》里演了一把「便裝皇后」。

到了這次的《富都青年》,又是一大嘗試。
從角色,到題材,再到核心表達,都不同于以往。
吳慷仁過去的日積月累,在這部電影里得到了釋放。
![]()
![]()
吳慷仁這次能拿下金馬影帝,靠的是一個聽障角色。
全片幾乎無臺詞,全靠手語交流。
這樣的角色,對他來說也是頭一遭。
![]()
殘障角色向來容易打動人,并獲得表演獎的認可。
梁朝偉曾在《悲情城市》里飾演了一個聾啞人,連同電影一起載入史冊。
![]()
去年大爆的國產劇《漫長的季節》,讓飾演啞巴的蔣奇明火出了圈。

吳慷仁這次的角色,又多了些特別的地方。
他飾演的角色叫阿邦,跟弟弟阿迪相依為命。
兩人因為沒有馬來西亞公民身份,只能干著底層工作,茍且偷生。
說白了,就是黑戶,干不了正經工作。
![]()
阿邦在市場上殺雞,有活兒就干。
一直辛勤工作,任勞任怨。

午休吃飯時,他只啃面包。
身旁的印度移民都看不下去, 還好心分點醬料給阿邦。

阿邦沒有太多心思,心里只有一個目標。
那就是幫自己跟弟弟兩人弄到合法公民身份,再有個安穩的生活。
這就夠了。
![]()
弟弟阿迪截然相反。
他一心想賺錢,無論手段光彩與否。
![]()
對于哥哥一心求安穩的念頭,阿迪也一直不太理解。
有時候,甚至表現出明顯的抗拒心理。
他不在乎身份,只在乎兄弟倆能不能活下去。
![]()
就這樣,兄弟倆之間的感情連接成了本片著墨最多的部分。
雖然兩人想法不同,但阿邦一直很能理解弟弟的心思。
他對弟弟的偏袒和愛護,就濃縮在那些日常細節中。
每一天,兩人都會一起吃飯。
阿邦煮上兩顆雞蛋,兄弟倆一人一顆。
坐到桌前,互相在對方頭上敲破蛋殼。
這個舉動,早已成為倆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阿邦還會把自己試好的襯衫送給弟弟穿。
明明自己更合身,阿迪穿著偏大。
但阿邦還是堅持讓弟弟穿著。
在他看來,弟弟要想有個好工作,就要穿得好看。
讓弟弟的生活變好,是他的責任所在。
![]()
![]()
吳慷仁自然的演技,讓人感覺演員和角色的渾然一體。
說不出話,只靠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傳遞出隱藏在內心的情緒。

電影里大部分時候,阿邦的眼神都是一種麻木的狀態。
無神,認命,看不見未來。
在關系到弟弟時,眼中才又閃爍出光。
面對熱心幫他們解決問題的志愿者,總會露出少有的陽光溫柔一面,

最出彩的一幕,當屬阿邦在監獄中與法師見面的那場。
短短幾分鐘,吳慷仁演繹出角色多重情緒的變化。
![]()
起初,他是不屑。
手中比劃著,我無親無故,跟法師聊有什么用。

隨后,他變得困惑。
他不解為什么自己的生活會這樣。
自己想要的,只不過是被愛而已。

到后來,他變得憤怒。
憤怒自己的出身,憤怒自己的聽障,憤怒自己的生活。
他憤怒自己生來就沒有未來。


最后,阿邦釋然了。
短暫的宣泄后,又回到了原先的淡然。
說了那么些,也不能改變現狀。

一時間,魚叔差點忘了吳慷仁并不是聽障人士。
他從神態到肢體動作,都拿捏得十分到位。
尤其當他用模糊不清的聲音嘶吼出「我想死」,并一遍又一遍重復時, 那一刻,任何人都會被他的表現力震顫。

過去幾十年的生活經驗,讓他有了對各種角色嫻熟的駕馭能力。
阿邦這個角色,像是他演戲這么多年的一個必然結果。
拋開臺詞,全靠肢體動作就能 呈現給我 們一個生動的角色。
繼而讓整部電影因為他而出彩很多。
![]()
![]()
吳慷仁參演本片,并不只是因為角色的聽障身份。
更深層次的,是電影投射的對馬來西亞底層華人的關注。
《富都青年》最可貴的地方就在于,拓寬了華語電影的視野。
馬來西亞社會里嚴重的非法外勞問題,極其嚴峻。
2021年 曾有過報道,馬來西亞的非法外勞多達120萬至140萬。
如此龐大的群體,自然也就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
因為沒有身份容易被抓,他們往往住在偏遠地區。
就像電影里的「富都」,就是個外籍勞工的聚集地。
![]()
而居住環境,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住所狹小,而且環境臟亂差。
就像阿邦兄弟的房子里,只有一盞昏黃的燈,倆人擠一張床。
![]()
沒有身份,讓這些外勞每天都過得心驚膽顫。
他們只能干最低端的勞工。
看到警察時,下意識只會想跑。

他們得不到為人該有的尊重。
影片開頭,阿邦干完活被少給錢。
就是因為老板有恃無恐,料定這些外勞不會找警察而自找麻煩。
可見整個社會,都對他們充滿歧視和偏見。
![]()
電影中展現的生存困境,還只是現實中的冰山一角。
實際上,馬來西亞的 這些外勞支撐起了一國的低端勞動產業。
但也因此,更加深了偏見和歧視。
本地人和外鄉人被區別對待,而被壓榨的后者只能敢怒不敢言。
壓榨外勞,幾乎成了整個社會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
本該管理的政府,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政府既需要他們,又排斥他們。
一旦動起手來,又十分嚴苛。
這都應了片中說的那句話:
「起初政府讓他們進來,現在又逮捕他們。」
![]()
這樣的故事背景,讓人唏噓不已。
近些年,金馬獎 不斷地將視野擴展到中港臺以外的華語電影。
第5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頒給了新加坡華人電影《爸媽不在家》。
![]()
第58屆金馬獎,贏得最佳新導演的《美國女孩》, 則 聚焦于美籍華人回到故鄉 后引發的文化沖突。
![]()
又比如第57屆金馬獎拿下最佳新導演的《南巫》。
則是馬來西亞的驚悚故事。
![]()
視野的擴大,無疑能給華語電影注入新的血液。
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華人群體,在不同的世界角落里發生的故事。
這,恰恰是電影藝術的重要價值之一。
借助銀幕,看到不同,卻又相似的你我。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輯:噠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