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24開幕大戲,4月10日晚,國家大劇院制作的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震撼上演,兩艘巨輪“駛入”歌劇院舞臺,結合多部投影器營造出的驚濤駭浪,帶給了觀眾堪比裸眼3D效果的沉浸式觀演體驗。
《漂泊的荷蘭人》擁有簡單又離奇的故事情節,一位受到詛咒的荷蘭人船長每隔七年才能短暫靠岸,縱然擁有無數財寶卻注定在海上孤獨漂泊,想要解除懲罰的唯一方式就是得到一位女性發自真心的愛,而他竟然真的遇到了這位女子,然而之后,這兩位相愛的人卻經歷了命運帶給他們的考驗。
當晚,在指揮家馬庫斯·波什的執棒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率先奏響凝結了全劇樂思的序曲:弦樂層疊奏出大海的洶涌咆哮,圓號則吹奏出荷蘭人之船從遠方駛來的氛圍感,英國管的美妙旋律則預示著劇中女主角珊塔的命運,一場關乎愛與救贖的深邃悲劇徐徐展開。
隨著大幕拉開,巨浪中風雨飄搖的挪威海船出現在觀眾面前,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飾演的水手們的歌聲中,俄羅斯歌唱家迪米特里·烏利亞諾夫飾演的船長達蘭德與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隊演員王沖飾演的挪威舵手率先“登船”,王沖以一曲“舵手之歌”深情演繹了水手對家鄉情人的思念,但遠方一艘神秘之船愈發接近的黑影打破了甜美的夢境……
瑞士女高音蒂亞娜·拉瑪爾飾演的女主角珊塔于第二幕登場,在與女中音牛莎莎飾演的紡紗女瑪麗奶媽的對手戲中,珊塔以一段“敘事曲”向眾人講述了荷蘭船長每七年才能登陸一次尋找真愛的傳說。芬蘭男高音托馬斯·卡塔亞拉飾演的年輕獵人艾瑞克也在這一幕中營造出了令人心弦緊繃的情感沖突,為第三幕無限升華的哲學命題埋下伏筆。
《漂泊的荷蘭人》是瓦格納創作風格走向成熟的重要代表作,音樂與腳本皆由作曲家本人親自操刀。2012年,在瓦格納誕辰200周年前夕,國家大劇院曾將《漂泊的荷蘭人》作為本院制作首部“瓦劇”奉獻給廣大觀眾。本版創新的舞臺呈現打造了全新的觀演體驗,巨大的可移動實景輪船與多角度投影帶給觀眾仿佛置身其中的沉浸感,這些寫實與寫意相結合的自然景象也象征著劇中角色的情感,穿行于各幕之間。該劇將演出至4月14日。
文/本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