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有個熱詞,叫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作為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正引領中國走向更加繁榮的未來。那么,新質生產力涉及哪些行業呢?
新質生產力主要涉及哪些行業?
一般認為,新質生產力主要包括 8 大新興產業和9 大未來產業。
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
未來產業包括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9 大未來產業。
另外,部分賣方認為,基于新質生產力概念提煉出來的聚焦方向,主要對應出海、提升高附加價值產業比重、智能化和數值化等方向,包括的具體產業,除了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之外,還應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因此綜合來看,新質生產力主要就是三大產業方向,一是戰略新興產業,二是未來產業,三是出海的傳統產業,這三大產業方向都是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方向,均具備著較高的附加價值。
哪些行業屬于新質生產力范疇?
1、信息技術產業
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這些技術已經和我們的生活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如何將數字技術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成為關鍵。
2、高端制造業
包括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能夠提升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
3、生物醫藥產業
包括生物技術、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等領域,這些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能夠推動醫療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

4、現代服務業
包括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影視、游戲、設計、音樂領域,以創新的理念和方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這些領域的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能夠提升服務業的質量和效率。
5、新能源產業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它匯集了材料科學、電子工程、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個高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每一次技術突破都能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6、數字經濟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的加速,電子商務、數字營銷、共享經濟等行業迅速崛起,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是新質生產力行業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為主要特征,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能推動經濟增長,也能為傳統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和產業升級的方向。
新質生產力將如何改變生活?
1. 購物方式的革新:曾經,我們需要走出家門親自去商店挑選商品;如今,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我們只需輕點手機屏幕,心儀的商品就會被送到家中。新質生產力讓購物變得更加便捷,也讓我們享受到了更多的選擇。
2. 出行方式的變革:共享單車、網約車、無人駕駛汽車……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出行方式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公共交通,而是可以享受到更加個性化、高效的出行服務。
3. 娛樂方式的多元化:流媒體平臺的崛起,讓我們可以在家就能觀看世界各地的電影、電視劇;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能夠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游戲樂趣。新質生產力讓娛樂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未來產業是什么?
未來產業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有望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前瞻性和先導性產業。未來產業呈現交叉融合、協同發展趨勢。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科技創新的復雜性不斷提升,并且呈現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趨勢。未來產業在技術迭代和產品創造過程中也呈現多領域交叉融合趨勢。未來產業的技術和市場均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從技術層面來看,未來產業的技術前沿不斷拓展、技術標準尚未統一、技術路線復雜多變,需要進行分散式的科技創新。從市場層面來看,未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具體的應用場景,需要聚焦應用場景建設,通過市場的大規模試錯進行場景創新,加快推進未來技術產業化。根據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委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未來產業包括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9大領域。而2024年1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則進一步提出,未來產業包括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方向超過50多個細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