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都過去七年了,他倆還是這么好嗑。
七年前,他落入湖底,杳無音信。
七年后,不會水的她非得跳下水去救他。
是救人還是趁機報復(fù)他屢次的捉弄不得而知,薅掉一把頭發(fā)倒是真的。
不說笑,想必你也能猜到今天的主角。
在《楚喬傳》七年之后,這對曾經(jīng)的古偶頂流CP終于歸來。
而且這架勢。
一看就是要搞大新聞啊:
與鳳行
說實話,開播之前Sir還是挺擔(dān)心的。
擔(dān)心趙麗穎憑借《第二十條》的演技積累起來的口碑,會因為重回古偶打回原形。
也害怕。
七年過去,星玥夫婦“已老”,不能維持住那份讓觀眾心心念念的一往情深。
然而,事實證明。
多慮了。
這次的《與鳳行》突出一個穩(wěn)字。
不僅原著黨滿意。
熱度更不必說。
目前劇集才更新一半多一點,已經(jīng)接連刷新收視率、站內(nèi)熱度、預(yù)約量、抖音日增量等多項紀錄。
口碑也不讓人失望。
264.5萬人在平臺打出9.3。
在粉絲都感慨趙麗穎飾演的沈璃帥得超乎想象的同時。
Sir比較好奇的是。
像仙俠劇這種內(nèi)娛已經(jīng)無比熟稔,玩出花來的類型。
這款《與鳳行》又是怎樣殺出重圍的?
01
相比于其他的仙俠,凹造型,懟設(shè)定,盡力地“裝”。
這回的故事一開場就是反套路。
把喜感往上堆。
一開場,是超A的沈璃大戰(zhàn)靈界諸多將士,逃離和仙界拂容君的聯(lián)姻。
看起來很霸氣吧。
但一集不到,就跌落凡間。
變成。
一只小鳳凰。
你沒聽錯,而且她被誤認為是家禽,拿來賣、拿來抓,還嫌丑……
誰看了都難免笑到破功。
但變小鳳凰也就罷了。
這劇有意思的是,女主是在變小鳳凰的時候,被男主買到的。
(這兩人的關(guān)系一開始也夠奇葩的)
一個看似“病嬌”凡人,行云(林更新 飾),不僅養(yǎng)了這只小鳳凰,還給她取了一個“咯咯噠”的名字。
所以,劇中一邊是女主各種擺“本王爺”的架勢。
張口閉口都是:
靈界一霸。
但另一邊,又在男主遞上的桂花糕面前。
實名真香。
啪啪打臉。
開心吃飯的樣子,真的好反差。
而這種喜劇設(shè)計。
除了女主“小鳳凰”外,《與鳳行》還安排了各種有趣的小動物。
就比如。
女主府上的這只鸚鵡“噓噓”。
不只是碎嘴子,而且每一句話,都在王爺?shù)睦讌^(qū)蹦跶。
(是真的很懂語言藝術(shù)哈)
好在差點被他聲音洗腦的時候。
他被禁言了,噓噓成功變“虛虛”。
比如作為反派的小豬。
獠牙外露,看似長得兇狠。
但所謂的“狠”,也就是拽著沈璃的衣角不放。
那樣子連沈璃都覺得該饒它一命。
所以直接一腳將它踹出了九霄云外。
除了這些動物增加的喜劇元素,對于古偶仙俠劇最重要的CP線,這劇也挺顛覆的。
比如行云收養(yǎng)小鳳凰。
如果按照正常邏輯,是不是一個:
跨種族養(yǎng)成故事?
但。
在千篇一律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橋段中。
《與鳳行》來了點不同的花色:
比如讓人直呼過癮的大女主沈璃和她那“病秧子”小嬌夫行云間的日常拉扯。
男主行云負責(zé)做飯,女主沈璃負責(zé)打架。
碰到有人非法闖入。
行云直接陣眼一開,就讓沈璃恢復(fù)人身。
什么鐵令牌,給你徒手掰斷。
厲害吧。
但知道之前無法恢復(fù)人身,全是因為行云陣法上的這塊石頭時。
沈璃生氣了。
男主只能靠“賣慘”博同情。
怎么辦?當(dāng)然是選擇原諒咯。
于是恢復(fù)人身的沈璃,和行云過上了歲月靜好(吵吵鬧鬧)的小院生活。
直接,明明白白地撒糖。
開場就不玩虛的。
主線的男女主已經(jīng)在一塊兒了,那攪局的也快了。
但和其他的仙俠劇動輒搞三界爭斗,幾世的愛恨情仇不同。
這一次,劇情的松弛感拉滿:
天上世界,也是一年一度喜樂會的現(xiàn)場。
比如前邊因女主抗婚被落下的拂容君,就是一整個喜劇人。
入場直接滑跪。
看樣子還經(jīng)常被姐姐收拾。
最后因為招惹到女主的手下,也被一屁股踢到了人間。
而且還是人家喝多了的情況下。
沒錯,這角色就是這么衰。
雖然還沒看到《與鳳行》后續(xù)發(fā)展。
但這種前期鋪陳里的笑點和輕松,沒有那么多虛頭八腦,確實是適合當(dāng)下觀眾的節(jié)奏。
相對于過去,追逐于虐與痛等極端情緒的營造。
《與鳳行》用更輕松和更喜劇的路數(shù)展開。
可能就是這部劇的創(chuàng)作巧思所在。
02
當(dāng)然,不少觀眾對《與鳳行》依然有所吐槽,比如前四集的劇情發(fā)展緩慢等。
但慢節(jié)奏。
帶來的效果卻是顯著的。
稍微細心點可以發(fā)現(xiàn),《與鳳行》里,有著國產(chǎn)仙俠劇,乃至于古偶劇中那份求而不得的煙火氣。
可能有人會好奇:
幻想作為基底的仙俠故事,怎么還能有煙火氣?
因為世界可以是虛構(gòu)的,但期盼的愿景是普世的。
比如,與心愛的人一起,烹茶做飯,過著最平凡的市井生活。
而在劇中,對于久居天外天的行止和習(xí)慣了刀口舔血、百戰(zhàn)百勝的沈璃而言更是如此。
行云小院,三餐四季,聽葡萄藤中簌簌吹落的風(fēng),看從窗檐落下的雨。
這些動人的“尋常”,都在向觀眾呈現(xiàn),這是一個可以停下來歇息的地方。
不想紛爭,不問恩仇。
一個細節(jié)。
行云曾收集了小院中的每一片落葉,并在上面記錄著時序更替以及那些沉重的往事。
當(dāng)然不是因為人間的時間太慢,有太多的閑時可以揮霍。
而是因為他貪戀。
在設(shè)定里,這個承載了上萬年記憶的身軀,滄海桑田不過轉(zhuǎn)眼,卻難以把握一瞬間。
故而行云格外貪戀葉子落下,時序更迭的一瞬,也希望,在人間的記憶不會如同天外天的萬年一般輕易流走。
所以才會對落葉幾近偏執(zhí)地收集。
而后,即便他會回歸“天外天最后的神”行止的身份。
但他貪戀的,仍然是那份再尋常不過的人間煙火。
比如在鬧市之中,非嚷著沈璃給他買榴蓮味的冰棍。
比如在瘴氣去除后,想著給沈璃買一個兔子燈,一起看一場煙花。
而這份“煙火氣”之于女主沈璃更是絕殺。
對的。
這種生活氣息不僅能讓觀眾安心,對于男女主的感情也給了足夠動力。
每一個英雄,都想有一個溫柔鄉(xiāng)。
在劇中的設(shè)定里,除了男主,沒有人會將“沈璃”這個名字與尋常的“吃飯了”三個字連在一起。
也只有他,能不用仰視的、不解的目光,將她當(dāng)作一個王爺,一個“壯士”,而可以將她當(dāng)作一個尋常的姑娘:
下意識的摸頭殺。
甚至在“姑娘不宜”的畫面即將到達時候,蒙住她的眼睛。
對。
結(jié)合兩個角色的高概念設(shè)定,用這樣尋常情侶間的打鬧方式去把男女主的情感落實。
《與鳳行》選擇的“甜”與“慢”,對于當(dāng)下沉迷甜寵劇的工業(yè)糖精和短平快的爽劇的市場來說。
算是一個新選擇:
如果說,看爽劇、短劇如同過“天上一天”。
那這一部更像是拉著觀眾體驗“人間一年”。
沒那么爽快。
但足夠安心。
03
或許說到這里你該疑惑了:這樣充斥著笑點和煙火氣的仙俠劇,還是我們熟悉的仙俠劇嗎?
所謂仙俠劇,不該是生生世世虐你千遍嗎?
放心。
從前面的情節(jié)看來,《與鳳行》的終極“目的”,恐怕還是那個字:
“虐”。
而它之所以鋪排這么多“接地氣”的情節(jié)。
說到底。
是試圖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讓這種“虐”,不再浮于表面。
一般的仙俠劇是怎么呈現(xiàn)這種虐戀的?
大多是等級。
舉例來說,仙族靈族不在一個階層上面,所以跨族的結(jié)合往往就會涉及到種族高低,以及世代恩仇的因素,于是作品的重心往往會放在兩個相愛的人沖破束縛試圖走到一起,可歌可泣。
可同時,也老套而陳舊。
畢竟都2024年了,還走打破封建禮教的那一套,有誰還能感同身受呢?
于是《與鳳行》弱化了這種“外力”的阻撓。
把重心放在“內(nèi)力”上面。
就拿女主來說。
劇里的沈璃并不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女主,她不像別的作品一樣需要經(jīng)歷挫折磨難,并通過打怪升級強大自己。
自始至終。
她所面對的“敵人”都是自己。
就像逃婚,很多人并不理解,怎么前一集還在懟天懟地,為了自由不顧一切的女子,到了下一集就開始妥協(xié)了?甚至主動去聯(lián)姻?
其實答案很簡單:
尋常的生活。
沈璃下界的這段時日讓她過上了一段尋常的生活,她不再擔(dān)負某種使命,也不再具備某種身份,也正是這樣平和的、波瀾不驚的生活,才使得她可以如此灑脫:
她可以對愛上的人說出:
我約莫是
看上你了
也可以為了讓一個凡人活下去,直接消耗了五百年的靈力修為。
灑脫地活過一次,使她意識到過去的虛妄,與眼前“尋常”的可貴,因而才會希望讓更多的人都過上尋常而灑脫的生活。
這段身為凡人的經(jīng)歷,才是《與鳳行》情感的落點。
在這里,身為人的幸福,是大于神的。
也因此。
在她逐漸要變成一個只會履行責(zé)任的AI的時候,行止的“貼心”(勾引),卻讓她擁有了一絲不一樣的溫情。
雖然“愛”會讓沈璃的生命中有更多的掙扎。
但這樣的她無疑才更加完整。
男主同樣如此。
比起其他的仙俠劇動不動就將三界蒼生和愛的人放在主人公面前,讓他二選其一,《與鳳行》前半部分對于“虐”的表達,是相對隱晦且高級的。
就拿人間歷練來說。
行云明明知道,只要他終結(jié)自己的生命便可以恢復(fù)神的身份,從而也可以到靈界見到沈璃。
然而他卻選擇了度過這凡人的一生。
一蓑煙雨,三十年,靜靜地看著自己逐漸衰老。
為什么?
非但是為了不負沈璃的愿望:
往后日子不一定好過
但你一定能活下去
平平安安的
更是因為他知道,作為神的他是不能動情的,而作為凡人,他可以把自己無限的思念徹底地暴露出來。
人間相思固然苦澀。
但可以打破神的禁忌,為自己和沈璃真正活上一回。
這是他難得的可以做自己的時光。
所以你看。
當(dāng)他們都褪去神的外衣,變成一個“人”的時候,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沖突才更能牽動人心。
就像行止像個孩子一樣覺得自己比別的神強的時候。
沈璃不經(jīng)意流露出來的,俏皮的笑。
或者行止不敢去愛,也不愿意承認自己對沈璃的愛時。
流露出來的表面靜好的“吃醋”。
他們的彼此掩藏。
要遠比那些撕心裂肺的分離與哭訴來得更讓人共情。
因為相對于神。
我們更在意的是,那些神力之下的凡心。
沒錯。
如果盤點、梳理《與鳳行》里的劇情設(shè)計,情感走向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確實有很多似曾相識的感覺。
但細看下來。
它又與當(dāng)下流行的風(fēng)格,不太一樣。
這也是其特別之處。
畢竟那些更奇幻的想象,更酷炫的法寶招數(shù),更懸殊的地位差異,乃至更極致的情感,更曲折動人的愛恨拉扯……
固然很好。
但終究,會累,會疲憊。
它更像是一種回歸。
回歸到我們看待這類作品最本心的期待上。
麻痹生活的痛。
撫慰躁動的心。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助理:左小婧斷網(wǎng)了
聲明:個人原創(chuàng),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