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檔大語文公開課節目山東衛視《超級語文課》第三季第一階段“拿手一課”賽程即將結束。本周六20:30播出的第四期中將有8位老師角逐剩余的4個晉級席位。本期節目名師匯集,不僅有特級教師、省級教學能手帶你重讀文學經典;也有教齡不到兩年的年輕面龐帶來活力新鮮的教學新體驗?!澳檬忠徽n”最后一戰,究竟誰能突出重圍進入全國十三強?答案即將揭曉!
反復品讀文學作品探究閱讀經典的更多方式
文學經典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它們不懼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能夠跨越歷史的長河令讀者常讀常新。語文課本中的經典篇目,學生應該認真品鑒,但經典應該怎樣閱讀才能抵達最深層次的理解呢?在本期《超級語文課》中也許你能找到答案!
成都市青羊區教育科學研究員黃鶯的老師,用“子期為什么能懂伯牙?”、“伯牙不復鼓琴代表什么?”等幾個問題,深挖藏在《伯牙鼓琴》里伯牙和子期能從音樂相知到生死之交的秘密。高山流水覓知音,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孤寂時內心最溫暖的慰藉。黃鶯老師的課堂,融合了想象之美、藝術之美和哲學之美,能讓學生深入體會伯牙與子期在對生命共同的熱愛與思考中的共鳴共情。
“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的史鐵生,原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捶著雙腿說“我可活什么勁!”但在母親的感染下,他懂得了“要好好兒活!”濟南市槐蔭區禮樂初級中學的鄭洋老師在講解《秋天的懷念》時,將生命同樣“殘破”的史鐵生與母親作對比,帶學生感受史鐵生從母親身上汲取精神,完成自我救贖的過程。如果你想讀懂史鐵生,讀懂他的母親,不妨聽聽鄭洋老師的課堂!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賈建英老師選取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作為“拿手一課”的賽課作品,他用經典文本當例子,與學生們共同探討何為故事中的“情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賈建英老師用這篇課文做引子,教會了學生們日后如何用“情節”分析文本,作更深層次的閱讀。
成都市第七中學的胡丹老師則是對《琵琶行》做了經典文本的內容性開掘,從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逢、小序及文本中的矛盾等,感受白居易內心的撕扯。與白居易同為“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喚醒了他內心的自我,遂與琵琶女訴說了心聲。胡丹老師的課堂在品讀經典的過程中,達成了穿越審美、抵達思維的效果。
用AI打造“新型”課堂開辟文本的新詮釋方法
長江后浪推前浪,《超級語文課》第三季新秀輩出、百花齊放,年輕的老師們為課堂帶來了更多新鮮活力。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的徐小茜老師應用AI創新教學《木蘭詩》,讓學生們在AI中輸入對木蘭形象、神態及所處環境等細節的描寫,生成木蘭的AI圖片。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對詩詞基調、文本內容以及木蘭形象的把握,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來自烏魯木齊八一中學、教齡只有不到2年的年輕老師馬健鈞,在講解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時,用畫坐標軸的方式探討史鐵生的人生,他用理性的方式觸摸感性的文字,找尋作者藏在文章里的深沉思考。在馬健鈞老師的解讀中,學生們明白了地壇為何能教給史鐵生“生與死”的道理,如何在精神上拯救了史鐵生。同時,地壇落日的光輝也照耀到了課堂上的每一位聽者,照耀進了人生的每一個坎坷中。
本期節目中,來自上海市靜安區閘北第二中心小學的甘沁老師帶來的課堂《我們家的男子漢》,和福州市青年語文教師孫香老師帶來的《聲聲慢》同樣值得一看!甘沁老師抓住三個文章的標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閱讀訓練。孫香老師創造性地引入“接受美學”的概念,帶同學們賞析李清照的千古名篇《聲聲慢》。
山東衛視《超級語文課》第三季每周六20:30山東衛視播出,讓我們遇見好老師,發現好課堂,一起在經典文學作品中遨游,感受“大語文”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