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產(chǎn)劇中的“極品父母”形象層出不窮,《歡樂頌》中的樊勝美母親、《都挺好》中的父親蘇大強、《安家》中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充滿爭議性的角色往往能引起觀眾強烈的情緒,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著極高的討論度。而由女性小說《她和她的群島》改編的都市女性群像情感劇《煙火人家》正在江蘇衛(wèi)視熱播,其中也有一位被觀眾熱議的“中國式母親”孟明瑋——她對已成年的女兒李衣錦的控制,在劇的一開始達到了“令人乳腺都不通暢了”的地步,對女兒的生活、工作、婚戀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她都保持著過度的關心。對徐帆飾演的孟明瑋一角,觀眾一邊感嘆“讓人窒息的媽”“乳腺殺手”,卻又一邊表示“跟自己的母親很像”“忍不住心疼她”。
近日,資深演員徐帆接受了南都記者的采訪。在交流中談起對孟明瑋一角的塑造和理解,徐帆認為,孟明瑋是一個符號,她的身上雜糅了中國各種類型的父母,是一個很飽滿生動的母親形象,也因為過于飽滿而讓很多觀眾能從孟明瑋身上看見自己父母的影子,由此而共情。“中國式母女關系”看似一種百味雜陳、令人一聲嘆息的關系,徐帆卻認為,這是自己非常非常喜歡的一種母女關系,它來自于“激情澎湃、熱火朝天,永遠跟麻辣燙似的”中國式家庭生活,父母與孩子會在這種關系中試探、轉變、和解,《煙火人家》的劇本和可遇不可求的母親形象激發(fā)了徐帆的創(chuàng)作欲望。
1
倪大紅的“蘇大強”非常吸引我
為什么女演員不能演這樣的人物?
《煙火人家》中的孟明瑋是典型的中國式母親,因為對女兒的愛,成為了一名對早已成年的女兒依然保持全方位控制的母親。她希望女兒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在日常很少對女兒表示認可和贊揚;她執(zhí)意給女兒買“認為她會喜歡”的衣服、要求女兒的發(fā)型按自己的心意、插手女兒的戀愛關系、擅自決定女兒的工作和發(fā)展方向……在劇情發(fā)展前期,女兒李衣錦對母親的控制和打壓,選擇了盡量接受和避免直接沖突的方式;到后期,女兒決定改變現(xiàn)狀,對母親說出:“無論以前發(fā)生過什么,我都不會讓你、也不會允許你再影響我以后的人生!” 徐帆和馬思純攜手擔綱“母女檔”,演繹了這一對掙扎在控制與反控制漩渦中的母女,成為《煙火人家》的最大看點,也是觀眾的最大爭議點。
采訪中,徐帆坦誠表示,自己近年看了許多家庭劇,總覺得跟自己隔著一層紗,她想把這層紗捅破,“能讓觀眾直接感受到疼,或者直接感受到治愈,離自己的生活很近,近得像能觸碰到肌膚”,這是她接下《煙火人家》的理由。
徐帆認為孟明瑋是一個很有韌勁的角色,雖然在他人看來“控制欲很強”,但她其實是一種“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形象。孟明瑋對李衣錦的種種控制,在徐帆看來,“因為媽媽所想的事情一定比女兒的長遠,那長遠就免不了想得細致,對于這種細致雖然孩子感到厭煩,但是做著做著,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無聲的教育。”對于網(wǎng)友發(fā)出“令人窒息”的感嘆,徐帆有另一種角度的解讀,“如果真是窒息了,那李衣錦早就不知道干嘛去了?我覺得這可能是生活中,李衣錦能夠承受的,一個媽媽就是這樣子。年輕觀眾能在網(wǎng)上發(fā)聲,本身就是一種疏通,像我們這種年長的人看完后也很有同感,覺得做母親的不易。”
談到塑造孟明瑋這一角色時遇到的挑戰(zhàn),徐帆表示有兩方面的挑戰(zhàn),一方面是角色塑造上需要有持續(xù)性,“你在前面沒做足她(孟明瑋)的基礎,后面的挑戰(zhàn)你是挑不起來的,因為她后面的轉變跟前面不一樣。我希望有反差,而且這種反差讓人不覺得生硬,這個自然轉變的分寸要把握好”;另一方面是保持觀眾耐心上的挑戰(zhàn),“觀眾需要很大的耐心去從頭看到尾,只看一半得出的結論和看完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前半截要展示她的過程,她怎么會成為那樣的人,她有她的壓力、她的不堪、她對愛的釋放得不適度,這些先把它表現(xiàn)出來,才能在后面說明她經(jīng)歷了種種,最后也學會尊重閨女的選擇。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媽媽的一生。”
徐帆在塑造孟明瑋的過程中,也加入了自己作為母親所積累的經(jīng)驗和思考。她覺得劇本雖有不完美之處,但它激發(fā)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她愿意把很多自己聽說的、經(jīng)歷過的,和自己平日思考的不同的母女關系都放到“孟明瑋”這一角色中,是自己多年演員生涯積累的一種釋放。如何拿捏住真實的“媽味”,讓觀眾看到孟明瑋時既愛恨交集,又莫名心疼與共情?徐帆回憶起自己當年看電視劇《都挺好》時的所思所想:“我看《都挺好》的時候,倪大紅老師演的蘇大強非常吸引我。我就覺得男演員可以演這樣的人物,為什么女演員就不可以演這樣的人物?這是一直在我腦子里轉悠的一個問題。這次遇上孟明瑋這個角色,我希望能用心地塑造好。可能在年輕的時候,我不能賦予這個角色力量;但是到了現(xiàn)在這個年齡,有能力完成這樣的角色,我們(和角色)是相互賦予的。”
2
我非常喜歡“中國式母女關系”
她是“爆炒”、是熱火朝天
《煙火人家》以孟家三代的母女關系去反映社會中各式各樣的母女關系,孟明瑋這個角色往上溯,是與母親喬海云有著非親生關系帶來的情感隔閡;往下看,是面臨著與女兒李衣錦相處中存在的“成長與放手”的取舍。
對于劇中兩段不同的母女關系,徐帆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對于與母親和孟家大家庭的和解,在徐帆看來很自然簡單:“從她進了這個家門的第一天起,就有關愛在,一直被家人關愛著,這是感情基礎,這種感情基礎持續(xù)了幾十年,是堅不可摧的。走到最后,無論出了什么問題,在別人看來是和解,在她看來就是沒心事了,非親生只是個心事,這個心事解開了,所有的情感都是大于這個心事的,不用把它像個大秤砣一樣壓著她。”
而孟明瑋與女兒李衣錦的矛盾與沖突,最終的妥協(xié)與和解,則涉及到原生家庭、代際溝通、教育上的博弈、適度的家庭關系等種種話題。徐帆是這樣看待孟明瑋和女兒李衣錦的關系的:“我覺得中國式的母女關系,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種母女關系。只有中國的母親愿意把一切都給到孩子,外國的母親可能不怎么過分要求那種親情關系。我喜歡家里熱熱鬧鬧,就是那種激情澎湃的家庭,爆炒式的家庭,這個爆炒的‘炒’,不是吵架的‘吵’,而是熱火朝天,家里永遠跟麻辣燙似的,有滋有味的生活。”
徐帆覺得,一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所經(jīng)歷的那些矛盾與沖突,最終會在時光中化解,“我覺得,試探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上的技巧。如果孩子不反抗,就說明他還可以抗壓,扛到一定的時候,孩子反抗的時候,父母就會縮回來一下。這只是在我們的影視劇里頭去探討的。其實父母都希望孩子強大,你強大了,我弱一點沒關系,這就是在培養(yǎng)中去試探的一種方式。” 徐帆覺得,孟明瑋也是生活中那種特煩人的媽媽,誰看了都不待見,但是她很堅強,她有自己的苦衷、壓力和無奈,當她愿意主動跟女兒改善關系的時候,觀眾又會很心疼她,這是電視劇里“可遇不可求”的一個角色,徐帆很愿意接她。
不過談及現(xiàn)實中與女兒的關系,徐帆表示,自己與女兒的相處方式更像是孟菀青和陶淑娜的相處方式:“我們確實是像朋友一樣的,相互提建議,相互惦記。”對于孟明瑋的教育方式,徐帆并不全然認可:“我在演孟明瑋的時候,一邊演一邊自己說著:她怎么這么討厭呢?孟明瑋是在我的批評聲中完成的角色。”
3
老中青三代演員的激情碰撞
演員要沉淀才能更好地釋放
《煙火人家》展示了老中青三代女性的相處、磨合、互相影響和彼此療愈的過程,徐帆也在戲中與宋春麗、梁靜、李小冉、馬思純、孫千等不同代際的女演員合作、碰撞。與宋春麗的合作,讓徐帆感受到戲骨演員的力量感:“兩個人的戲都掉不到地上去,你永遠有她托著。你的臺詞說出來、眼神做出來的時候,她總能知道我要干什么,就覺得特別放心,你覺得閉著眼睛她的手都能托著我。雖然是第一次合作拍戲,但是覺得我們特別默契。”
對于合作戲份最多的馬思純,徐帆坦言:“跟馬思純演戲,我覺得馬思純的情感是很真摯的。有時候我們拍一些情感戲,母女倆相互看著,看著看著就動了情。她在演這種動情的戲時,不生硬,是一個很自然的流露。這樣很重要的心靈感應的戲,有這種很自然流露的,是挺難得的。”而新生代演員孫千,也給徐帆一種年輕人的帶動感,“孫千是一個特別活潑的孩子,她的戲不拘謹,特別松弛,演起來你會覺得特別生動。你要是沒有一定的活潑勁,還真適應不了她的那個勁頭。這是挺好的,讓年輕人帶動著我,將節(jié)奏快起來,別演得太沉。”
拍攝現(xiàn)場集合著老中青三代演員,現(xiàn)場氛圍也相當活絡。徐帆笑道:“我們這幾個女人,老的老、小的小在一起,拍完戲累了,一大桌子坐在一塊,喝點小酒,聊點大天,都是很愉快的。雖然累,但是眨眼功夫這戲就結束了,大家也有些不舍。”
從演多年,徐帆一直把握著自己演戲上的節(jié)奏,認真篩選適合和喜歡的劇本與角色。當遇到發(fā)展困境和瓶頸時,徐帆認為應該等待,不必內心焦慮。“不喜歡又要去接戲才是瓶頸,接了之后演得不好就是困境,所以就干脆不接,在家里沉淀幾年,就做一些跟演戲沒有關系的事情。最主要是把自己的心情調整好,因為心情好的時候,是一個吸收的過程,你會把生活中你觀察到的都吸收到自己身上來,這樣等待,你有需要釋放的時候你再釋放出去。那種困境和瓶頸的時候就是這么度過的。”
采寫:南都記者 蔡麗怡 實習生 林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