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仙俠劇為何集體“啞火” 觀眾興趣減退。仙俠劇曾是暑期檔的寵兒,但如今卻顯得有些冷淡。根據燈塔專業版的數據,2025年暑期檔全網正片總播放量為284億,同比下降11.3%。
今年暑期檔中,白鹿主演的《臨江仙》表現最好,但在觀眾中并未掀起熱潮。許多觀眾甚至不知道這部劇的存在,有人在網上詢問:“還有人在看仙俠嗎?”
回顧過去,《仙劍奇俠傳》《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劇都是全民熱議的焦點,即便不是其觀眾,大家也對這些劇的陣容和劇情有所耳聞。
除了《臨江仙》,楊洋主演的《凡人修仙傳》和陳飛宇的《獻魚》也在2025年暑期靜悄悄地上映,結果也是默默收官。上半年內陸續播出的8部仙俠劇都未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有網友調侃當下的仙俠劇內容大多圍繞“我愛你你愛她,我殺你你殺他,愛愛愛殺殺殺”,這不禁讓人思考,仙俠劇的內核究竟在哪里?
《臨江仙》被宣傳為“三婚三離”的仙俠夫妻,但這似乎并沒有激起觀眾的興趣。這樣的設定已成為一種套路,觀眾對此感到厭倦。
自《仙劍奇俠傳3》開啟仙俠劇潮流后,早期的仙俠劇圍繞著“俠”的精神展開,強調守護天下蒼生的責任感。但隨著時間推移,情感線逐漸占據主導地位,仙俠劇的內核發生了變化。
2015年的《花千骨》標志著仙俠劇的轉變,更多的情感糾葛取代了原本的俠義精神。這一轉變讓觀眾感到失落,逐漸形成“特權階層戀愛游戲”的印象。
央視曾評價當下的仙俠劇“有仙無俠,有情無義”。觀眾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質疑劇中角色的智力和情感深度。
作為根植于中國古典文化的獨特類型,仙俠劇本應承載著“御劍乘風”“濟世蒼生”的浪漫想象。如果繼續拋棄原有的東方美學,仙俠劇恐怕將不可避免地步入黃昏。暑期檔仙俠劇為何集體“啞火” 觀眾興趣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