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辛芷蕾,新鮮出爐的威尼斯電影節影后。
憑借電影《日掛中天》,她成為繼鞏俐、葉德嫻之后第三位摘得威尼斯電影節影后桂冠的華語女演員。
同時也是第六位拿下歐洲三大女主角獎項的華語女明星。
此結果一出,網絡上掀起了討論的熱浪。
有人祝賀大器晚成的辛芷蕾終于成為那個「國際巨星」。
有人覺得,她這波實屬「彎道超車」,要飛升了。
還有人感慨,中國電影是不是又要在國際舞臺大展風采了?
而在這其中,有一個說法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
內娛85花格局要變了
不少人認為,辛芷蕾躋身國際影后行列后,對內娛85花群體有著不小的沖擊。
這原本是對內娛現狀的一種客觀討論。
但逐漸演變成充滿硝煙味的戰場,各種拉踩紛紛出現。
怎會如此?
咱們今天來聊一聊。
辛芷蕾得獎,85花粉絲「開戰」。
聽起來好像有些離譜。
畢竟,一直以來人們在盤點85花時,鮮少有人會把辛芷蕾放入其中。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她的「咖位」好像不夠。
別的不說,先說長相,就與內娛大多數的頂流美女不屬同一個風格。
所以,辛芷蕾很難被放進一條85花必走的道路——古偶。
古偶賽道上最吃香的幾個類型,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美強慘的貴女、妖艷詭譎的妖人以及俏皮的少女……好像都不是她的菜。
倒是《繁花》,拍出了她的獨特風情。
她也曾開玩笑說,不知道自己還可以這么好看。
辛芷蕾出道并不晚。
2005年就進入演藝圈,2011年出演電視劇《畫皮》。
之后,一直不溫不火地演著戲。
在此期間,我們熟知的那幾位85花們已經趁著流量上行,在內娛扎下腳跟。
直到2016年,出道已經十年的辛芷蕾才因為主演電影《長江圖》真正闖入人們的視野中。
之后的2017年,更是她的高光時刻。
《繡春刀2》與《如懿傳》讓觀眾徹底記住了她。
接下來時間里,辛芷蕾時不時會出演一些角色,卻依然不是主角。
除此之外,她還在各種爛片爛劇中打轉。
此刻,85花已然已經成為內娛的頂梁柱。
轉折點于2023年出現,電視劇《繁花》與綜藝《花兒與少年》終于讓辛芷蕾的熱度開始上漲。
可即便如此,人們也不會下意識認為她是85花。
辛芷蕾與這一標簽最近的兩次距離,大概是《繁花》中與唐嫣同框,以及在《喬妍的心事》中與趙麗穎演對手戲。
不過,這兩部戲已經是兩位標準「85花」的翻身、轉型之作,而辛芷蕾依舊是陪跑一般的存在。
而商業價值方面,她也遠不到85花的水平。
辛芷蕾雖然從2017年開始,就陸續與不少奢侈品牌有過商業合作。
但對于內娛市場來說,她遠不是那個可以「扛收視」「扛票房」的人選。
正是因為這個「咖位」不足,辛芷蕾成為世界級影后,戳痛了一部分人。
就在辛芷蕾得獎的前幾天,時尚雜志《Vogue》釋出了20周年的女明星群封。
當時人們都在感慨這些女明星在一起模樣太美好。
同時,站在C位的劉亦菲也非常奪目。
倒是關于一旁的辛芷蕾,沒有多少討論。
然而,威尼斯電影節一頒獎,事情發生了變化。
同樣的封面再次在網上掀起討論的熱度。
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封面上多了些東西:
每一個女明星身上被網友P上了她們曾經獲得過的獎項。
獎項標簽被加粗、被改色、被放大,輕易之間就將曾經鑲邊的辛芷蕾拉到了大眾視野中的C位。
從這一刻開始,她也成為攪動85花格局的黑馬,卷入花朵粉圈的戰場。
魚叔觀察這場「戰爭」幾天后,發現「戰火」主要集中在三個類型中:
第一,是自我破防型。
在這個類別中,又分為兩個層次。
很多人發帖問:辛芷蕾,什么咖位?
小紅書、豆瓣是這個集中爆發地。
這些問題表面上看著是在認真求問,但不知為何總是能讓人體會到一絲微妙的氣息。
話語的背后透露出一種「不是她這次得獎,自己就根本不知道辛芷蕾是誰」的酸味。
在這個基礎上,「辛芷蕾即將飛升」的話語開始出現。
一些曾經質疑辛芷蕾「查無此人」的聲音,也隨之話鋒轉變。
類似于:拿到獎又怎樣,不少也拿到過國際大獎的女明星,例如詠梅,回到國內不行還是不行。
畢竟自身并不存在扛戲的能力。
第二種,是攻擊對家型。
在這個類別中,辛芷蕾變身為工具人,被其他85花的粉絲們用來攻擊對家。
具體表現包括但不限于:
進行數據擺陣、熱度對比、演技比拼等一系列陰陽拉踩的行為。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家才不會被擠掉。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大花被拉下場。
像是雙冰,就有人借此嘲諷:努力闖美又怎樣,還不是顆粒無收。
而周迅也成了重災區。
因為網傳《日掛中天》原本是想找周迅來演,但被拒絕。
再加上現在還沒有完全褪去的「大如傳」熱度,不少人竟吃起了「嘉貴妃掌摑如懿」的瓜。
第三種,則是不認可型。
這種論調,主要是覺得辛芷蕾沒有星味。
是一種對辛芷蕾本人的強烈否定。
雖然得獎了,但是背書的作品并不硬氣,還拍過很多爛片。
更不要說一些商業資源,與鞏俐、章子怡這種級別的女演員根本沒有辦法比。
以及,如果不是趙濤,她就不能得獎之類的。
當然,咱們也不能排除,這些輿論是其他粉絲故意為之的。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
內娛現在但凡有一個女演員拿到什么獎,都會陷入到粉圈撕X的漩渦中。
無論是誰,無論是什么獎,只要你是「花」就會成為各家粉絲之間拉扯的對象。
在這樣拉踩的聲浪中,辛芷蕾作為一名華語女演員在國際電影節摘得影后桂冠這件事的本身意義,反而被消解了。
在魚叔看來,這種現象是內娛一個最大問題的表現:
將一個演員的價值都禁錮在單一僵化的量化標準中,即「咖位」。
其實從兩個具體的例子中就能深有體會。
一個是趙麗穎的部分粉絲,很熱衷做「大字報」。
將趙麗穎得過幾個獎、身上有什么代言、出演電影的票房幾多、主演的電視劇收視率與熱度如何等等都一條條羅列出來,告訴大家:
看,我們多厲害,多有含金量。
另一個則是,一條認真分析「大花之所以大花」的微博。
星味、時尚、獎項、作品成績缺一不可才能飛升。
現在在內娛,評價一個演員是否成功基本上只有三個標準:
扛票房扛熱度的能力、擁有代言的番位和是否具有星味兒。
前兩個且先不提。
星味兒,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玄學的東西。
又如何能具體下定義呢?
而這種僵化的評判標準,也讓我想起了內娛關于演技的評價也是同樣刻板。
甚至可以說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是否炸裂。
但實際上,對于演技的評判本身就是一個多維度的存在。
對于演員的評判更應該是多元化的視角。
就像辛芷蕾自己都沒想到,王家衛之所以找她演《繁花》是因為看了《繡春刀2》。
《日掛中天》的編劇也是因為在綜藝中看到辛芷蕾不一樣的氣質才選擇了她。
其實現在想一想,前兩年辛芷蕾之所以能夠抓人眼球,除了作品的加持外,根本原因還是她身上的那種「不一樣」的色彩。
獨具個人色彩的外表,在「預制菜」盛行的內娛,別有一番風味。
直言「我想紅」「把欲望和野心寫在臉上」。
從不避諱自己對于紅的渴望。
更絕不掩蓋內心「想要」的想法。
包括這次獲獎后面對記者「能來到威尼斯電影節代表什么」的提問,她則直言「代表我很厲害啊」。
雖然像是開著玩笑的語氣,但我相信,她應該從不認為自己能夠站到這里有什么不對的。
因為正是這種要強的欲望,才讓辛芷蕾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位置上。
行文至此,我們再回看辛芷蕾得獎時的感言。
為什么這段話能讓那么多人動容?
就是因為是這么沒「咖」的她,站在了星光璀璨的世界舞臺上,大聲說出:
不要怕,不要被限制,無論什么,就大膽去做。
最后,再一次恭喜辛芷蕾,成為世界巨星。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