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頌·金碟獎”第二屆當代青少年協奏曲音樂節中國總決賽近日在上海文藝會堂隆重舉辦。
本屆音樂節由海上音樂家俱樂部主辦,海派新古典交響樂團與CMG音樂聯盟聯合協辦,并得到上海市文聯藝術考級服務中心、上海教育出版社音樂分社、上海音樂家協會管樂專業委員會、上海淵雷文化藝術基金會、海派音樂文化公益專項基金等單位的鼎力支持。“文華頌·金碟獎”這一高規格、國際化的音樂賽事,以其專業的藝術定位與深遠的教育理念,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青少年協奏領域的一張閃亮名片。
作為中國首個且唯一一個專注于青少年協奏曲表演的國際級音樂節,“文華頌·金碟獎”自創之始便確立“協奏賦能”為核心賽制,打破傳統獨奏比賽的局限,通過“選手+職業樂團”的協奏模式,真正實現從“琴童”到“音樂家”的跨越,為青少年奏響恢弘的樂團之聲。
本屆音樂節的中國總決賽由海派新古典交響樂團派出30名職業管弦樂手,組成兩支15人編制的管弦樂團,從賽前排練到賽中彩排到最后登臺,為近百名選手提供多輪高規格、高品質的協奏支持。這一藝術配置在中國乃至全球同類青少年音樂比賽中絕無僅有,極大提升了比賽的專業性與藝術的完整性。
本屆音樂節主場地上海文藝會堂——在上海市靜安區延安西路200號,一處承載著文藝界半個多世紀記憶的圣地“上海文藝會堂”,它是上海文藝界的核心坐標,是文藝界人士藝術交流、座談、聯誼的活動場所,被藝術家們親切地稱為 “家外之家”。它被譽為上海文藝界的“左岸”,如同巴黎塞納河左岸般,承載著無數藝術靈感的誕生與傳承。是一座凝聚中國文藝精神、見證無數藝術傳奇誕生的殿堂。
在“文華頌·金碟獎” 的舞臺上,上海文藝會堂將以其六十年的藝術積淀,為每一位參賽選手提供最富養分的創作沃土。當年輕的手指在琴鍵上舞動,琴弦上飛揚的不僅是音符,更是與這座藝術圣殿的靈魂對話。在這里,歷史將聆聽未來,經典將擁抱創新,大師精神將照亮新一代的藝術征程。
在藝術權威性與行業影響力方面,“文華頌·金碟獎”再度彰顯其頭部地位。
音樂節創辦以來,評委會陣容涵蓋國內外一線音樂家,包括上海愛樂樂團副團長/常任指揮張亮、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江晨教授、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劉照陸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管樂學科主任/指揮趙曉鷗副教授,以及來自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等資深專家,更包括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等重要聲部首席,以及國家一級演奏員、作曲家、樂評人等多維度評審代表。其評審結構兼顧演奏技術、藝術表達與協奏素養,全面保障了賽事的專業性與公信力。
“文華頌·金碟獎”不僅是一項高規格賽事,更是一個具有教育深度的音樂賦能平臺。音樂節的核心宗旨是“讓技巧融入交響,讓個人融入集體,讓熱愛在協作中升華”。
音樂節通過協奏實踐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音樂對話能力、交響思維等舞臺綜合素養,是中國青少年音樂教育從“技之錘煉”邁向“藝之塑造”的重大創新,這一理念也使其成為目前中國乃至國際青少年樂壇中,唯一一個能夠為業余琴童提供完整協奏曲演出機會的國際音樂節項目。
“文華頌·金碟獎”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系統性的音樂教育項目,通過賽前排練、賽中彩排與正式協奏等環節,真正讓業余琴童獲得與職業樂手合作的機會,從而實現從“獨奏者”到“音樂家”的演奏思維轉變。
在獎項機制上,除總決賽成績前20名晉級選手獲得“20強·巔峰之戰”的入場券之外,還設立“最佳古典音樂獎”“最佳當代音樂獎”“最佳國風音樂獎”三類藝術方向獎,以及“星光音樂獎”鼓勵廣泛參與,體現出音樂節在藝術多樣性與教育包容性方面的先進理念。
“文華頌·金碟獎”已成為識別中國優秀青少年協奏人才、推動音樂教育創新的國家級標桿平臺,其國際影響力和專業認可度不斷提升,被廣泛認可為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業余青少年演奏者所能參與的最高規格協奏實踐舞臺。
第三屆“文華頌·金碟獎”當代青少年協奏曲音樂節將于2026年2月再次啟動報名(詳情請關注音樂節指定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海上音樂家俱樂部”),新一輪協奏之旅即將啟程,期待更多青少年在這個充滿交響與共鳴的舞臺上,讓夢想綻放,讓琴聲永不孤單!
(本文來源:鳳凰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系。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文華頌·金碟獎”第二屆當代青少年協奏曲音樂節中國總決賽近日在上海文藝會堂隆重舉辦。
本屆音樂節由海上音樂家俱樂部主辦,海派新古典交響樂團與CMG音樂聯盟聯合協辦,并得到上海市文聯藝術考級服務中心、上海教育出版社音樂分社、上海音樂家協會管樂專業委員會、上海淵雷文化藝術基金會、海派音樂文化公益專項基金等單位的鼎力支持。“文華頌·金碟獎”這一高規格、國際化的音樂賽事,以其專業的藝術定位與深遠的教育理念,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青少年協奏領域的一張閃亮名片。
作為中國首個且唯一一個專注于青少年協奏曲表演的國際級音樂節,“文華頌·金碟獎”自創之始便確立“協奏賦能”為核心賽制,打破傳統獨奏比賽的局限,通過“選手+職業樂團”的協奏模式,真正實現從“琴童”到“音樂家”的跨越,為青少年奏響恢弘的樂團之聲。
本屆音樂節的中國總決賽由海派新古典交響樂團派出30名職業管弦樂手,組成兩支15人編制的管弦樂團,從賽前排練到賽中彩排到最后登臺,為近百名選手提供多輪高規格、高品質的協奏支持。這一藝術配置在中國乃至全球同類青少年音樂比賽中絕無僅有,極大提升了比賽的專業性與藝術的完整性。
本屆音樂節主場地上海文藝會堂——在上海市靜安區延安西路200號,一處承載著文藝界半個多世紀記憶的圣地“上海文藝會堂”,它是上海文藝界的核心坐標,是文藝界人士藝術交流、座談、聯誼的活動場所,被藝術家們親切地稱為 “家外之家”。它被譽為上海文藝界的“左岸”,如同巴黎塞納河左岸般,承載著無數藝術靈感的誕生與傳承。是一座凝聚中國文藝精神、見證無數藝術傳奇誕生的殿堂。
在“文華頌·金碟獎” 的舞臺上,上海文藝會堂將以其六十年的藝術積淀,為每一位參賽選手提供最富養分的創作沃土。當年輕的手指在琴鍵上舞動,琴弦上飛揚的不僅是音符,更是與這座藝術圣殿的靈魂對話。在這里,歷史將聆聽未來,經典將擁抱創新,大師精神將照亮新一代的藝術征程。
在藝術權威性與行業影響力方面,“文華頌·金碟獎”再度彰顯其頭部地位。
音樂節創辦以來,評委會陣容涵蓋國內外一線音樂家,包括上海愛樂樂團副團長/常任指揮張亮、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江晨教授、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劉照陸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管樂學科主任/指揮趙曉鷗副教授,以及來自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上海大學音樂學院等資深專家,更包括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等重要聲部首席,以及國家一級演奏員、作曲家、樂評人等多維度評審代表。其評審結構兼顧演奏技術、藝術表達與協奏素養,全面保障了賽事的專業性與公信力。
“文華頌·金碟獎”不僅是一項高規格賽事,更是一個具有教育深度的音樂賦能平臺。音樂節的核心宗旨是“讓技巧融入交響,讓個人融入集體,讓熱愛在協作中升華”。
音樂節通過協奏實踐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意識、音樂對話能力、交響思維等舞臺綜合素養,是中國青少年音樂教育從“技之錘煉”邁向“藝之塑造”的重大創新,這一理念也使其成為目前中國乃至國際青少年樂壇中,唯一一個能夠為業余琴童提供完整協奏曲演出機會的國際音樂節項目。
“文華頌·金碟獎”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系統性的音樂教育項目,通過賽前排練、賽中彩排與正式協奏等環節,真正讓業余琴童獲得與職業樂手合作的機會,從而實現從“獨奏者”到“音樂家”的演奏思維轉變。
在獎項機制上,除總決賽成績前20名晉級選手獲得“20強·巔峰之戰”的入場券之外,還設立“最佳古典音樂獎”“最佳當代音樂獎”“最佳國風音樂獎”三類藝術方向獎,以及“星光音樂獎”鼓勵廣泛參與,體現出音樂節在藝術多樣性與教育包容性方面的先進理念。
“文華頌·金碟獎”已成為識別中國優秀青少年協奏人才、推動音樂教育創新的國家級標桿平臺,其國際影響力和專業認可度不斷提升,被廣泛認可為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業余青少年演奏者所能參與的最高規格協奏實踐舞臺。
第三屆“文華頌·金碟獎”當代青少年協奏曲音樂節將于2026年2月再次啟動報名(詳情請關注音樂節指定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海上音樂家俱樂部”),新一輪協奏之旅即將啟程,期待更多青少年在這個充滿交響與共鳴的舞臺上,讓夢想綻放,讓琴聲永不孤單!
(本文來源:鳳凰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系。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