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指導,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胡軍、李乃文等主演的34集熱血歸途群像劇《歸隊》8月25日正式登陸CCTV-8黃金強檔,并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開播后,該劇熱度持續攀升,劇中描繪的那群可敬、可愛、有血有肉的抗聯戰士群像,令人動容。
《歸隊》以東北抗聯十四年艱苦抗戰歷程為背景,聚焦一支抗聯小隊在被日軍包圍、打散后,從排長魯長山(胡軍 飾)到小隊成員湯德遠(李乃文 飾)、高云虎(任彬 飾)、田小貴(陳靖可 飾)、萬福慶(宋家騰 飾)、蘭花兒(袁姍姍 飾)等人的“歸隊”過程。彼時日偽軍警對抗聯進行瘋狂圍剿,在與大部隊、黨組織失聯的極端情境下,從槍林彈雨中幸存下來的抗聯成員各自蟄伏,朝著約定好的聯絡點會合。
在日軍的阻撓下,這段“歸隊”之路困難重重。比起其他的抗日題材劇集,《歸隊》并未著重于宏大敘事,而是以幾位抗聯成員各自“歸隊”為線索,多線并行,通過講述日軍歸屯并戶、強抓壯丁等背景下小隊成員的不同遭遇,從小微切口處展現當時的社會情境,以及在此困難情境下,抗聯小隊從未放棄的信仰與信念,從而將抗聯精神進行具象化表達,真實再現了抗聯戰士在極端環境下的堅守。
從敘事風格上看,《歸隊》的筆觸并不壓抑沉悶,也不刻意煽情。劇集開篇就以多個細節展現出抗聯小隊的無私無畏。在日軍的圍剿下,抗聯小隊的干糧只剩半塊貼餅,面對這般窘迫的境地,排長魯長山仍以樂觀的心態鼓勵戰友們。更讓人感動的是,在眾人饑腸轆轆之際,貼餅在小隊成員手里“分”了一圈,回到魯長山手中時,還剩一大半,每個人都只取了一小塊,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們。這樣的細節在《歸隊》中還有很多。
作為一部群像戲,劇集如實描繪出人性的多面與復雜。從已播出的劇集來看,排長魯長山在流落山林的途中,偶遇以挖參為生的參幫,并在參幫老把頭的幫助下,知悉走出密林的方式。通過魯長山的遭遇,《歸隊》塑造出一個有勇有謀的抗聯戰士形象。同時也通過他的視角,窺見參幫的跑山生活,而圍繞“奪參”風波,更以寥寥數筆描繪出參幫內部的波譎云詭,為全劇增加了不少戲劇性。在魯長山被困于密林之際,湯德遠、萬福慶在逃脫過程中被抓入日軍的勞工營,親歷日軍對中國青壯年的剝削與壓迫。至于高云虎,則被卷入另一樁金礦上的陰謀,此時他面臨的敵人,不只是日軍,還有利欲熏心的漢奸。
在多線敘述的過程中,《歸隊》巧妙地通過抗聯成員的經歷,從不同的側面勾勒出當時的社會現狀,也從小隊成員及周圍人的人生經歷中,照見那個年代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各種線索收束于一處,既讓人看到抗聯戰士的英勇無畏,也描摹出百姓與抗聯戰士間的守望相助。
除了抗聯小隊的成員,劇中還有眾多角色亦有血有肉。以蔣欣飾演的酒館老板大闊枝的經歷為例,雖然明面上與松林鎮的三教九流交好,有著見風使舵的生存智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她選擇了主動救助抗聯戰士,將酒館作為高云虎的藏身之所。在《歸隊》中,有感人的親情、戰友情,也有那個年代普通百姓身上所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劇集也刻畫了一些具有人性灰度的人物,比如落草為寇的蔥山小白馬,固然是在日軍的逼迫下在深山中做打家劫舍的勾當,但即使在“搶參”后他也不忘給魯長山留下一點干糧,從他身上,可以看到“盜亦有道”的俠氣。
正如導演臧溪川所說,《歸隊》不僅僅是一部劇,更是獻給黑土地和那段血火歲月的一首信念史詩。“我們無意塑造完美的英雄。我們想要展現戰爭這張巨網下,真實的人如何在恐懼中生出勇氣,在迷茫中找到堅定,在絕望里點燃希望。這些人性的復雜切面,才是這部劇最動人的心跳。”可以說,《歸隊》描繪的是亂世中的眾生相。有人為自保向日軍卑躬屈膝,有人視人命如草芥,將人視作可以換成金錢的“肉餅”,但有人寧死不屈,誓死抗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發創作的四年間,主創團隊多次深入東北抗聯舊址進行采風調研,采訪了多位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后人,同時廣泛搜集一手史料。拍攝中,劇組深入長白山腹地,完成70%以上的實景拍攝。為了生存,抗聯成員在山林間吃野草、用雪搓松子果腹等細節,都讓這個發生在東北的故事更具有說服力。
白山黑水間,“歸隊”之路困難重重,抗聯小隊的成員們也必將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梢粤舷氲降氖牵孤撔£牭哪康牡厮闪宙傄脖厝徊蝗绫砻嫔夏前泔L平浪靜。在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情況下,抗聯成員能否如期“歸隊”,在八棵松上刻下自己的號子,定然將勾起觀眾的追劇興趣。(文/張熠)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指導,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胡軍、李乃文等主演的34集熱血歸途群像劇《歸隊》8月25日正式登陸CCTV-8黃金強檔,并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開播后,該劇熱度持續攀升,劇中描繪的那群可敬、可愛、有血有肉的抗聯戰士群像,令人動容。
《歸隊》以東北抗聯十四年艱苦抗戰歷程為背景,聚焦一支抗聯小隊在被日軍包圍、打散后,從排長魯長山(胡軍 飾)到小隊成員湯德遠(李乃文 飾)、高云虎(任彬 飾)、田小貴(陳靖可 飾)、萬福慶(宋家騰 飾)、蘭花兒(袁姍姍 飾)等人的“歸隊”過程。彼時日偽軍警對抗聯進行瘋狂圍剿,在與大部隊、黨組織失聯的極端情境下,從槍林彈雨中幸存下來的抗聯成員各自蟄伏,朝著約定好的聯絡點會合。
在日軍的阻撓下,這段“歸隊”之路困難重重。比起其他的抗日題材劇集,《歸隊》并未著重于宏大敘事,而是以幾位抗聯成員各自“歸隊”為線索,多線并行,通過講述日軍歸屯并戶、強抓壯丁等背景下小隊成員的不同遭遇,從小微切口處展現當時的社會情境,以及在此困難情境下,抗聯小隊從未放棄的信仰與信念,從而將抗聯精神進行具象化表達,真實再現了抗聯戰士在極端環境下的堅守。
從敘事風格上看,《歸隊》的筆觸并不壓抑沉悶,也不刻意煽情。劇集開篇就以多個細節展現出抗聯小隊的無私無畏。在日軍的圍剿下,抗聯小隊的干糧只剩半塊貼餅,面對這般窘迫的境地,排長魯長山仍以樂觀的心態鼓勵戰友們。更讓人感動的是,在眾人饑腸轆轆之際,貼餅在小隊成員手里“分”了一圈,回到魯長山手中時,還剩一大半,每個人都只取了一小塊,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們。這樣的細節在《歸隊》中還有很多。
作為一部群像戲,劇集如實描繪出人性的多面與復雜。從已播出的劇集來看,排長魯長山在流落山林的途中,偶遇以挖參為生的參幫,并在參幫老把頭的幫助下,知悉走出密林的方式。通過魯長山的遭遇,《歸隊》塑造出一個有勇有謀的抗聯戰士形象。同時也通過他的視角,窺見參幫的跑山生活,而圍繞“奪參”風波,更以寥寥數筆描繪出參幫內部的波譎云詭,為全劇增加了不少戲劇性。在魯長山被困于密林之際,湯德遠、萬福慶在逃脫過程中被抓入日軍的勞工營,親歷日軍對中國青壯年的剝削與壓迫。至于高云虎,則被卷入另一樁金礦上的陰謀,此時他面臨的敵人,不只是日軍,還有利欲熏心的漢奸。
在多線敘述的過程中,《歸隊》巧妙地通過抗聯成員的經歷,從不同的側面勾勒出當時的社會現狀,也從小隊成員及周圍人的人生經歷中,照見那個年代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況。各種線索收束于一處,既讓人看到抗聯戰士的英勇無畏,也描摹出百姓與抗聯戰士間的守望相助。
除了抗聯小隊的成員,劇中還有眾多角色亦有血有肉。以蔣欣飾演的酒館老板大闊枝的經歷為例,雖然明面上與松林鎮的三教九流交好,有著見風使舵的生存智慧,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她選擇了主動救助抗聯戰士,將酒館作為高云虎的藏身之所。在《歸隊》中,有感人的親情、戰友情,也有那個年代普通百姓身上所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劇集也刻畫了一些具有人性灰度的人物,比如落草為寇的蔥山小白馬,固然是在日軍的逼迫下在深山中做打家劫舍的勾當,但即使在“搶參”后他也不忘給魯長山留下一點干糧,從他身上,可以看到“盜亦有道”的俠氣。
正如導演臧溪川所說,《歸隊》不僅僅是一部劇,更是獻給黑土地和那段血火歲月的一首信念史詩。“我們無意塑造完美的英雄。我們想要展現戰爭這張巨網下,真實的人如何在恐懼中生出勇氣,在迷茫中找到堅定,在絕望里點燃希望。這些人性的復雜切面,才是這部劇最動人的心跳。”可以說,《歸隊》描繪的是亂世中的眾生相。有人為自保向日軍卑躬屈膝,有人視人命如草芥,將人視作可以換成金錢的“肉餅”,但有人寧死不屈,誓死抗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發創作的四年間,主創團隊多次深入東北抗聯舊址進行采風調研,采訪了多位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后人,同時廣泛搜集一手史料。拍攝中,劇組深入長白山腹地,完成70%以上的實景拍攝。為了生存,抗聯成員在山林間吃野草、用雪搓松子果腹等細節,都讓這個發生在東北的故事更具有說服力。
白山黑水間,“歸隊”之路困難重重,抗聯小隊的成員們也必將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梢粤舷氲降氖?,抗聯小隊的目的地松林鎮也必然不如表面上那般風平浪靜。在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情況下,抗聯成員能否如期“歸隊”,在八棵松上刻下自己的號子,定然將勾起觀眾的追劇興趣。(文/張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