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4日,一場以“遇見運河 研之有‘記’”為主題的運河研學夏令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河北等地的百余名中小學生化身“運河小記者”,以獨特的新聞視角探訪京杭大運河北起點的歷史脈絡與現代風貌。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旨在通過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研學旅游產品,讓研學旅游真正成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知識與實踐的橋梁,提升通州文旅的辨識度和影響力,為區域教育實踐提供優質載體,讓文化價值與教育功能在城市副中心實現共贏。
活動首日,小記者們來到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南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天然氧吧”。他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聆聽千年漕運故事,站在月島觀景平臺俯瞰河道,在鳥鳴與綠浪中開啟自然與歷史交融的研學之旅。隨后,大家前往臺湖稻小蟹藝術農場,孩子們卷起褲腿體驗插秧、碾米、水質檢測、聆聽農耕長廊講解,親身參與“從田野到餐桌”的全過程。而后,參觀了北京韻源天地琵琶博物館,了解琵琶的演變過程,聆聽歷代傳承人的故事,在心中升起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
(小記者在稻田里抓捕螃蟹)
(小記者在北京韻源天地琵琶博物館參觀)
次日上午,小記者們走進大運河博物館,跟隨講解員走進“看·見殷商”展,沉浸式參觀殷商文明的絢麗多彩。
(小記者在大運河博物館接受參觀和講解)
下午,孩子們的腳步邁向了建筑藝術的殿堂,依次參觀了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標志性建筑,感受著建筑空間所傳遞的藝術氣息與人文精神,對城市文化建筑的功能與意義有了新的理解。
(小記者在北京藝術中心前揮舞旗幟)
隨后前往活動的最后一站北京市大威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在這里,小記者們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影機、收音機,這些老物件曾為紅色宣傳立下功勞。他們在影廳觀看老式電影機放映的紅色影片,體驗老式電子管收音機里的紅色旋律。活動尾聲,小記者們還參與了帶有紅色符號的手作藍曬,感受紅色研學的意義,并在專業指導下,大家親手制作藍曬作品,感受這一古老攝影技法的魅力。最終,通過電影機生成物件成像,一張張獨特的藍曬作品成為此次研學之旅的珍貴紀念,為這段充實的文化探索之行畫上了圓滿句號。
(小記者與北京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的合照)
(小記者在體驗藍曬手作)
用童心丈量千年水脈,用筆墨記錄時代通州。兩天里,小記者們邊學邊看邊記錄,把通州的歷史寫進稿紙,把通州的未來記載進心里,真正實現“研之有記 學而有聲”。
“遇見·運河”城市探訪系列活動自2022年開始,已成功舉辦四屆,經過四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現已成為釋放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發展潛力和活力的重要載體,依托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和古今交融的運河文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今年的城市探訪系列活動以“遇見·運河 研之有物”為主題,陸續開展“運河上的通州”研學課程征集活動、運河研學夏令營、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域研學游等主題活動。
8月23日至24日,一場以“遇見運河 研之有‘記’”為主題的運河研學夏令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拉開帷幕,來自河北等地的百余名中小學生化身“運河小記者”,以獨特的新聞視角探訪京杭大運河北起點的歷史脈絡與現代風貌。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旨在通過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研學旅游產品,讓研學旅游真正成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知識與實踐的橋梁,提升通州文旅的辨識度和影響力,為區域教育實踐提供優質載體,讓文化價值與教育功能在城市副中心實現共贏。
活動首日,小記者們來到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南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天然氧吧”。他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聆聽千年漕運故事,站在月島觀景平臺俯瞰河道,在鳥鳴與綠浪中開啟自然與歷史交融的研學之旅。隨后,大家前往臺湖稻小蟹藝術農場,孩子們卷起褲腿體驗插秧、碾米、水質檢測、聆聽農耕長廊講解,親身參與“從田野到餐桌”的全過程。而后,參觀了北京韻源天地琵琶博物館,了解琵琶的演變過程,聆聽歷代傳承人的故事,在心中升起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
(小記者在稻田里抓捕螃蟹)
(小記者在北京韻源天地琵琶博物館參觀)
次日上午,小記者們走進大運河博物館,跟隨講解員走進“看·見殷商”展,沉浸式參觀殷商文明的絢麗多彩。
(小記者在大運河博物館接受參觀和講解)
下午,孩子們的腳步邁向了建筑藝術的殿堂,依次參觀了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標志性建筑,感受著建筑空間所傳遞的藝術氣息與人文精神,對城市文化建筑的功能與意義有了新的理解。
(小記者在北京藝術中心前揮舞旗幟)
隨后前往活動的最后一站北京市大威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在這里,小記者們看到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影機、收音機,這些老物件曾為紅色宣傳立下功勞。他們在影廳觀看老式電影機放映的紅色影片,體驗老式電子管收音機里的紅色旋律。活動尾聲,小記者們還參與了帶有紅色符號的手作藍曬,感受紅色研學的意義,并在專業指導下,大家親手制作藍曬作品,感受這一古老攝影技法的魅力。最終,通過電影機生成物件成像,一張張獨特的藍曬作品成為此次研學之旅的珍貴紀念,為這段充實的文化探索之行畫上了圓滿句號。
(小記者與北京大戚收音機電影機博物館的合照)
(小記者在體驗藍曬手作)
用童心丈量千年水脈,用筆墨記錄時代通州。兩天里,小記者們邊學邊看邊記錄,把通州的歷史寫進稿紙,把通州的未來記載進心里,真正實現“研之有記 學而有聲”。
“遇見·運河”城市探訪系列活動自2022年開始,已成功舉辦四屆,經過四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現已成為釋放北京城市副中心文旅發展潛力和活力的重要載體,依托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和古今交融的運河文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今年的城市探訪系列活動以“遇見·運河 研之有物”為主題,陸續開展“運河上的通州”研學課程征集活動、運河研學夏令營、北京城市副中心全域研學游等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