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極簡婚禮”或“三無婚禮”——無車隊、無接親、無伴郎伴娘,甚至不辦酒席。他們更傾向于在火鍋店、民宿、游輪或戶外草坪舉行小型儀式,將婚禮與旅行結合,實現“婚禮+旅拍+蜜月”一體化的目的地婚禮。這種輕量化、高參與感的婚禮形式,強調真實體驗而非排場,避免了傳統婚禮中的繁瑣流程和人情負擔。
一些新人還創新婚禮細節,如使用可發芽的“種子請柬”,將環保理念融入儀式;設置拍立得簽到、涂鴉墻、盲盒抽獎等互動環節,提升賓客參與感。更有哈利·波特主題婚禮、復古風、田園風等定制化場景,體現高度個性化追求。
一種被稱為“兩頭婚”的模式在江浙等地興起,夫妻不完全脫離原生家庭,生育兩個孩子分別隨父母姓,雙方父母均為“爺爺奶奶”,過年輪流探望,既緩解了姓氏與養老壓力,也體現了對雙方家庭的平等尊重。類似地,“拼婚”概念也在大城市流行,強調婚姻是兩個人的合伙經營,而非家族聯姻。
此外,“友情婚”“搭子式婚姻”等非傳統模式逐漸被討論,婚姻被視為基于合作與共識的情感契約,而非必須伴隨強烈浪漫綁定的生活安排。部分00后甚至將婚姻比作“股份制公司”,主張簽訂《夫妻合作經營協議》,明確權責分工。
新型婚姻普遍摒棄彩禮與嫁妝,認為不應讓結婚成為家庭負擔。房產共同出資、名字共寫,體現財產共有和平等投入。婚后實行AA制或按比例分擔開支,油費、貓糧甚至醫療陪護都清晰劃分,強調經濟獨立與責任共擔。
許多夫妻選擇不與父母同住,保持小家庭的獨立空間,減少代際摩擦。家務按能力與時間分配,不再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生育也趨于自主,充分評估經濟與心理準備后再決定是否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