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里,趙露思是和“幸運”劃等號的。
2014年前后,趙露思因一張穿著校服的清純自拍照在QQ空間、貼吧等平臺廣泛傳播,成為許多網友的頭像,與“奶茶妹妹”章澤天并稱為初代校園網紅。如果僅限于此,在代有人才出的網紅界,最終也會歸于平淡。
轉折點,發生在她18歲。2016年,她以“中級特工”身份參與綜藝《火星情報局》第二、三季,在汪涵提攜下獲得不少曝光機會,憑借“東北話十級”“塑料韓語”等搞笑人設積累路人緣。之后,正式踏入娛樂圈。
從《傳聞中的陳芊芊》里那個嬌憨又霸道的陳芊芊,到《星漢燦爛·月升滄海》里那個隱忍堅韌的程少商,演繹過一部部爆款劇之后,她被送上了頂流小花的位置。
一路走來,可謂“運氣值”開到最大。
但,“運氣”總會耗光。
8月2日,晚上8點41分,繼去年底“生病”好友發文風波后,趙露思又發了一篇直接開撕經紀公司銀河酷娛的文章——言語間,都是她要“掀桌”的宣示。
沒有排版,沒有精心打磨,甚至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的文字里,塞滿了憤怒。在8月3日的直播中,她進一步解釋,“不想忍了?!?/p>
激情掀桌,爽則爽矣,但掀桌后,趙露思未來的職業生涯又該何去何從?
這是所有人都在觀望的,關于一個頂流花旦“秋菊打官司”的故事。
-趙露思怎么了-
周末的晚上八點半,并非一個適合情緒崩潰的時間。
這是一個社交媒體最活躍的黃金時段,明星們發的每一個字,都會被瞬間放大,被億萬人圍觀和解讀。
選擇此刻發聲,說明趙露思不是情緒失控,而是一次蓄謀已久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將一切公之于眾的“策略”選擇。除了文字未經雕琢、標點符號不太會用之外,其他都很符合“爆”熱搜的氣息。
去年底,趙露思突如其來的暈倒,讓這位小花的職業生涯進入持續跌宕的階段。而這一次的發難,不過是“續集”罷了。既然是續集,也就和上集能接得上。
在文章中,趙露思確實給了“前情提要”,她說:“因為意外生病只能被迫取消掉一部分品牌代言……口口聲聲說你們來負責我這次的意外生病,結果是我來賠錢。”
這句話,將兩個關鍵時間點連接了起來。2024年底的“意外生病”,與2025年8月前的“賠錢”,構成了一條完整的因果鏈。據趙露思的說法,在她最脆弱的時候,公司曾給予口頭承諾,表示將處理善后事宜。
然而,這份承諾最終并未兌現,205萬元的經濟損失,最終由她個人承擔。
更進一步的指控,則揭示了雙方信任的徹底破產。
“難道不用協商就可以從我工作室劃走錢?”她在文中質問。這暗示該筆款項的轉移,是在未經她本人或其核心團隊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在現代商業操作中,這種行為的性質已經超越了普通的債務糾紛。
緊接著的“再騙我財務簽掉分賬單”,則讓指控的嚴重性再度升級。“騙”,這個詞在法律和商業語境中都極為敏感,它暗示了對方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或誤導性陳述,來達成形式上的“合法”手續。
從承諾負責,到由藝人賠款,再到未經協商劃款,最后到“騙簽”單據,這一系列的行為,共同構建了趙露思的核心敘事:她不僅在身體上遭受了病痛的折磨,更在合作關系中,遭遇了經濟上的侵占和程序上的欺瞞。
這種信任的瓦解,是致命的。對于一個將自己未來數年事業全權托付給經紀公司的藝人而言,當她發現自己無法保護個人財產,甚至無法確保合作方在最基本誠信上的可靠性時,合約本身,就從一紙保障,變成了一副枷鎖。
如果說財務糾紛是導火索,那么對“個人品牌運營權”的爭奪,則是這場“戰爭”的根源。
在文中,趙露思強調了一件事情:“再三溝通也不同意歸還工作室的運營權,團隊工作人員還剩幾個?”
在當下的娛樂產業中,“藝人工作室”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助理團隊。它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組織,是藝人這個“產品”的生產、包裝、營銷和維護中心。擁有工作室的運營權,意味著藝人對自己的事業方向、內容選擇、公眾形象擁有主導權。
而趙露思的描述,則指向了一種最讓藝人恐懼的狀態:被架空。
“歸還”一詞表明,她認為運營權本應屬于她,但被公司收走?!霸偃郎贤ㄒ膊煌狻保瑒t說明這是一場漫長而失敗的權力博弈。而“團隊工作人員還剩幾個?”、“全跑了”、“劇組解散了”,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湊出一個令人心驚的畫面:一個頂流藝人的核心團隊被遣散,項目被擱置,事業被強制按下“暫停鍵”。
在這場長達八個月的拉鋸戰中,她等來的不是解決方案,而是一個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空殼”。她成了一個品牌符號,一個被合約捆綁的商業資產,卻失去了驅動這個品牌前進的手和腳。
這種職業上的“軟禁”,其殺傷力遠超一次性的經濟損失。它剝奪了藝人最核心的安全感和掌控感,使其徹底淪為資本棋盤上一枚無法自主移動的棋子。當經紀公司手握合約,同時又掌控了藝人的人事權和執行權時,藝人的反抗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而,當這種控制,演變成赤裸裸的威脅——“跟我說我可能要被封殺最近不要有任何動態”時,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了最后的“尊嚴”問題上。
她也只能,選擇魚死網破。
-為什么會這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趙露思和銀河酷娛走到今天這一步,絕不是僅僅因為那205萬。
趙露思的成名路,本身就有點“非主流”。
她不是科班出身,如前所述,最早被人知道,是因為一張12歲時的自拍照,成了QQ空間的“網紅鼻祖”。后來她去了臺灣讀大學,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積累人氣。她身上有種咋咋呼呼的東西,有別于當紅藝人或小花,后來被團隊營銷為“野生感”。
什么叫“野生感”?就是不那么標準,不那么精致,甚至有點糙。她說話帶著口音,笑起來沒心沒肺,瘋起來不管不顧(一如當下的狀態)。這種鄰家女孩的氣質,讓她在一眾謹小慎微的藝人堆里,略顯突出。
18歲那年,她以“中級特工”的身份參與綜藝節目《火星情報局第二季》出道,從而簽約到了制作公司銀河酷娛。隨后,她很快踏入影視圈,第一個角色,是大鵬《縫紉機樂隊》里沒名沒姓的“小護士”。
2018年之后,她開始參演劇集,角色大多是些咋咋呼呼的甜寵劇女主。很多人當時并不看好她,覺得她戲路窄,口音重,上不了大臺面。
但她,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從《哦!我的皇帝陛下》里那個說著一口“東北臺灣腔”的洛菲菲,到《傳聞中的陳芊芊》里那個又虎又可愛的三公主,再到后來的《星漢燦爛·月升滄?!防锏某躺偕蹋徊揭徊剑瑥摹耙吧本W紅,走到了S+大制作的女一號。
事實上,趙露思之所以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其實,有賴于銀河酷娛的“能量”。
銀河酷娛初創于2015年,創始人,有兩個關鍵人物。
一個,是李煒,創業前,為湖南臺資深綜藝制作人,以前我們介紹過,從早期參與“保釣”運動的”風云學長”,成長為芒果體系內的臺辦副主任。而他,也是后來銀河酷娛走到臺前的那個人。
另一個,則隱身幕后,他叫魏原。魏原這個名字,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說到他的父親,就大名鼎鼎了——原湖南廣播電視臺臺長魏文彬,是當年“電視湘軍”的領軍人物。在他任內,芒果臺誕生了《超級女生》《變形計》等諸多現象級節目。
芒果體系內很多核心人物以及明星主持人,都是魏文彬一手栽培的。這也能解釋,為什么汪涵會愿意主持《火星情報局》。
在講究人脈和資源的娛樂圈,這個背景,分量很重。
一個手握資源,一個具備內容制作能力,這個組合,在銀河酷娛成立之初,可以說是“絕配”,迅速打開局面。
然而,這種平衡的關系,在2023年1月,被打破了。根據公開的工商信息,李煒這位內容核心人物,在當月退出了公司的管理層,隨后也將股份變賣。
對于一家企業而言,這不啻于一場“基因突變”。
驅動公司運轉的“雙核CPU”,變成了“單核”。當負責“內容”和“創作”的那個核心離開后,公司的決策權,便完全集中到了以“資源”和“資本”為代表的另一方手中。公司的話語權,完全落在了以魏原為代表的“資源方”手中。
這會帶來什么變化?
以內容為導向的公司,創作者與藝人之間,如同“伙伴”關系,會傾向于“商量著來”。說白了,就是能互相尊重。
而以資源為絕對主導的公司,其行事邏輯,會更傾向于風險控制、合約精神和利益最大化。藝人在這種邏輯下,其“資產”屬性,會壓倒其“人”的屬性。公司與藝人的關系,也更容易從“伙伴”,滑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
趙露思在文中控訴的諸多行為,如無視協商、強硬劃款、收回權力、威脅恐嚇——都帶有某種不容置疑的“控制”色彩。
接著,我們把一個關鍵信息放進來——趙露思提到的“前年愚蠢的續約”。“前年”,也就是2023年前后。
2022年,李煒仍在公司,銀河酷娛還是那個“資源+內容”的雙核企業。那一年,《星漢燦爛·月升滄?!反蟊?,趙露思的事業如日中天。彼時選擇續約,從商業邏輯上講,是完全合理的。對于趙露思來說,是鞏固成果;對于公司來說,是鎖定核心資產。
她續簽的,是那個她所熟悉的、雙核驅動的銀河酷娛。她無法預料到,僅僅數月之后,這個公司的“靈魂”,就將抽走一半。
因為她續約的“銀河酷娛”,和今天的“銀河酷娛”,可能已經不是同一家公司了。她簽約時所信任的那個平衡的、互相成就的合作模式,在李煒離開后,大概就不復存在了。
當信任感崩塌,也就出現裂痕,分手已是必然。更加之趙露思患病后,性情上尤其“破罐破摔”——但在那份“愚蠢合約”之下,她又莫可奈何。
另外,如今銀河酷娛實際控制人魏原,其父在退休多年后,影響力逐漸變弱;內容創作力也在李煒離開后出現大幅下滑。種種變故,讓銀河酷娛成為一家依靠老IP以及趙露思等藝人賺錢的普通公司,再無10年前剛創立時的風華正茂。
因而,這也給了趙露思“掀桌”的“底氣”。
最終,在經歷了八個月拉扯和內耗后,所有矛盾,在那205萬的導火索下爆發。
8月3日,銀河酷娛發聲明回應;
但被趙露思反駁,稱給公司高層發微信不回復,在業內到處說她裝病;
她還吐槽說:指導這個聲明的人去當編劇,塑造出軌家暴男這個角色,會很有層次。
-未來會如何-
當一張桌子被掀翻在地,一地雞毛之后,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是:
接下來怎么辦?
對于趙露思來說,發出那篇長文,等于按下了“核按鈕”。這是一種“自殺式”攻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更多。她用自己的職業生涯作為賭注,博一個自我掌控。
接下來,她要面對的,不再是辦公室里的拉扯,而是法庭、資本市場和整個行業的公開審視。她的未來,從一條星光大道,變成了讓人彷徨的十字路口。
在這個十字路口,擺在趙露思面前的,有四條路,其中一條,是茍在公司,爭取最好的資源,讓這四年成為她進一步上升的時間窗口。但在她公然“掀桌”后,這一條路,被堵死。剩下的三條路,則兇險無比。
第一條路,硬剛到底,對簿公堂。
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慘烈的路徑。
雙方的攻防焦點,將非常明確:趙露思方會力圖證明公司在財務和程序上的不當行為,甚至構成欺詐;而銀河酷娛,則會舉證那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尚有四年的合約,反訴其違約,并索取巨額賠償。
這場法律戰爭,比拼的是證據的有效性、律師團隊的專業性,以及雙方的財力和耐力。在此期間,趙露思的職業生涯,有極大概率會因為訴訟和行業限制而陷入停滯。對于一個生命周期短暫的女演員而言,用幾年的時間去打一場官司,其機會成本,高到難以估量。
趙露思方可以依據她所說的“騙簽分賬單”、“未經協商劃款”等行為,起訴公司財務侵占或合同欺詐。她的優勢,在于輿論。她文中提到的各種細節,如果能拿出相應證據(如聊天記錄、錄音、轉賬憑證等),將是法庭上的有力武器。
而銀河酷娛的優勢,在于那份白紙黑字的合約。商業合同在法律上有著極高的效力。只要合同本身沒有明顯的違法條款,法庭很可能會支持守約方。公司可以利用合同,申請“行為保全”,禁止趙露思在合同期內從事任何繞開公司的演藝活動。
這意味著,在官司打完之前,趙露思可能面臨長期的“被雪藏”。幾年時間里,她不能拍戲,不能接代言,不能上綜藝。對于一個靠熱度和作品說話的演員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等官司打贏了,市場可能也已經變了,觀眾可能也已經忘了她。
所以,這是一條險路,充滿了不確定性。贏了官司,可能輸了事業。
第二條路,看似快速,但代價昂貴:支付天價解約費用,贖回自由身。
商業糾紛,最終往往還是回到談判桌上。
在輿論壓力下,銀河酷娛也未必想落一個“逼死自家頭牌”的罵名。如果雙方都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那么坐下來談談,就成了唯一的出路。
銀河酷娛或許也愿意通過一次性的“和解金”,來提前終止這份已經毫無意義的合約,以避免品牌聲譽的進一步受損。這筆“贖身費”必然是天價,它會包括合約期內公司本可以從她身上獲得的預期收益,以及對公司聲譽損失的補償等等。
這個數字,可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
它考驗的是趙露思的支付能力,更考驗她是否愿意用一種“花錢消災”的方式,來結束這場消耗戰。
這條路的好處是,可以快刀斬亂麻,盡快恢復自由身,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只要能解約,以她現在的知名度和國民度,不愁沒有新的合作方。甚至,她可以效仿一些前輩,成立完全屬于自己的公司,真正實現“運營權”的自由。
但前提是,她支付得起巨額違約金。
第三條路,“抗爭”失敗,甚而兩敗俱傷。
如果訴訟陷入僵局,和解又無法達成,銀河酷娛可以動用它作為經紀公司的最大權力——雪藏。我不告你,我也不給你工作。我就用這份合約,合法地將你“閑置”四年。
在這四年里,時間會成為公司最殘忍的武器,慢慢耗盡一個藝人的市場熱度和商業價值。四年之后,重獲自由,但江湖,可能早已沒有了趙露思的位置。
這是一種無聲的、合法的“封禁”,也是很多經紀公司慣用的“潛規則”。趙露思自己也清楚:“也許我到約了(解約官司)都還沒打完,再加上作風和惡心的背后小動作,我會被熬死。”
甚至,經紀公司可能會爆出趙露思不可挽回的“負面”(如果有的話),讓她這個明星品牌像其他“劣跡藝人”那樣成為過眼云煙。到時候,她就只能去開面館了。
盡管這對銀河酷娛來說,財務損失不小,但對于趙露思而言,是更大的風險——除非真的“不想干了”,否則很難承受四年后自己過氣、落寞,或是身敗名裂(被爆料)的結局。
那么,趙露思到底生機何在?
其實,當她按下微博發送鍵的那一刻,她已經沒有太多選擇了。她把自己逼上了一條獨木橋。她現在最大的武器,是她自己——作為“趙露思”這個品牌,所積累下的所有公眾信任感。
她必須將輿論的優勢,轉化為談判的籌碼。
當然,她同時需要一個專業的、強大的法律團隊,去尋找合同的漏洞,去固定公司操作不規范的證據,變成對公司實實在在的商業壓力,比如影響其后續的融資、項目合作等等。
或許,趙露思也需要一個文案高手把關她的激情輸出,實在不行借助AI也可以……作為看客,她的發文,實在難以卒讀——不免讓人想起以前隕落的一位頂流女旦。
這場輸贏,不僅關系到一名花旦的前途,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娛樂行業里,光鮮亮麗的明星背后,可能隱藏著的脆弱與不堪。
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確切的答案。
但無論結局如何,趙露思都將不得不面對這個曾經給予她無限風光,也帶給她病痛的“名利斗獸場”。她已經走到了這個位置,所有的榮耀,都成為禁錮她的理由。
不管她喜歡與否,在收獲名利的同時,也會喪失其他的——比如“開心”。
當然,對此,普通人難以理解,放著名利雙收,“作”什么呢?這大概就屬于“奢侈的煩惱”。
就像她以為,干個面館會開心一樣。
隔著結界。
撰稿|Jana
策劃|文娛春秋編輯部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