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說我漂亮得讓觀眾無法相信角色遭遇。"人氣演員孟子義在最新訪談中透露,早期曾因外貌特質被劇組婉拒。這番坦誠告白揭開影視圈隱秘的"顏值歧視"——當美麗成為雙刃劍,演員該如何突破外貌設定的桎梏?
古裝劇試鏡遭遇外貌否決
孟子義回憶,2016年某歷史正劇選角時,她精心準備了三天人物小傳,卻因"五官太精致"被淘汰。"副導解釋這個農婦角色需要粗糲感,我的長相會讓觀眾出戲。"類似經歷不止一次——有次都市劇制片人直言:"你這種長相更適合演心機女二。"這些遭遇讓她一度瘋狂研究"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平凡",甚至故意素顏試鏡。
行業潛規則下的審美悖論
資深選角導演林楠證實這種現象:"劇組常陷入思維定式,苦難角色就要找'苦相臉'。"某平臺數據顯示,現實題材女主簡歷中,"具有樸素美"成為高頻篩選詞。而表演院校教師更擔憂的是:許多學生在入學前就開始微調五官,"就怕太漂亮限制戲路"。這種扭曲的審美標準,導致大量演員陷入"不夠美沒機會,太美了被定型"的困境。
破局者的大膽嘗試
轉折發生在2020年,孟子義主動爭取某犯罪片中的毀容受害者角色。試鏡時她用膠帶改變面部輪廓,最終呈現的表演讓導演驚呼"完全認不出來"。這次成功讓她明白:"演員該用演技重塑外貌,而不是被外貌定義演技。"如今她工作室明確拒絕"靠臉吃飯"的邀約,反而收到更多復雜角色的劇本。
從被選擇到主動打破標簽,孟子義的經歷折射出行業審美進化的可能。當某視頻網站發起"反顏值暴政"選角計劃時,她第一時間報名并留言:"真正的演員,應該讓觀眾忘記皮相,記住靈魂。"這場關于美麗的重新定義,或許能撕開影視創作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