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大熊貓隔河張望洶涌河水后放棄渡河”的視頻在網絡引發關注。畫面中,一只野生大熊貓立于河岸,數次探身望向湍急的河水,最終轉身離開。
視頻拍攝于四川綿陽平武縣某河谷地帶,正值夏季雨季,河流水量激增,流速達2.5-3米/秒(約為普通溪流的3倍),水面夾雜枯枝與碎石,形成多處漩渦。河岸兩側為陡峭巖壁,可供大熊貓攀爬的落腳點稀少,渡河通道僅為河面最窄處(約8米寬),但水流在此處因地形收窄而更加湍急。
大熊貓抵達河岸后,先以爪部輕拍地面,身體前傾注視水流,耳朵高頻轉動,持續約2分鐘(野生動物觀察中,此為“環境評估”典型行為)。
它沿河岸向下游移動約10米,尋找更平緩的水域,前肢試探性踏入淺灘,水流瞬間沒過腳踝(約15厘米深),身體因水流沖擊出現輕微晃動,迅速撤回岸上。
在河岸來回踱步3次后,大熊貓抬頭望向對岸竹林,發出低沉“咩叫”(大熊貓常見的情緒表達音),隨后轉身鉆入身后密林,放棄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