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衣縮食”難換增長,愛奇藝需要新故事。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陶淘
編輯|張昊
頭圖攝影|鄧攀
這個夏天,臺下的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和臺上的喜劇綜藝表演者一起對壘。
6月底,《喜人奇妙夜》(以下簡稱《喜人》)第一期,嘉賓黃渤揶揄馬東,這次辦喜劇綜藝,怎么從愛奇藝換到了騰訊視頻?馬東打了個太極,說“跟甲方合作完也要跟甲方合作”,“(騰訊視頻和愛奇藝)都是甲方”。
馬東的米未傳媒此前與愛奇藝合作了兩季《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形式跟《喜人》高度相似,無論是業內,還是觀眾也默認把后者作為前者的“第三季”。
至于“換臺”的原因,《中國企業家》詢問愛奇藝、米未傳媒相關人員,對方都未給出官方回應。不過,影視媒體“文娛春秋”援引業內人士:“就是錢沒談攏。”
兩個月后,又有兩檔喜劇綜藝分庭抗禮,分別是騰訊視頻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與愛奇藝的《脫口秀之王單口季》。前者主要演員來自脫口秀第一廠牌——笑果文化,后者相比,演員知名度又遜一籌。
今年以來,愛奇藝還錯失了不少爆款劇集。云合數據顯示,它沒能躋身第一季度全網劇集正片有效播放榜的前三位。《慶余年第二季》《與鳳行》和《墨雨云間》這三部劇,分別為騰訊視頻獨播,騰訊、芒果TV雙臺播出,優酷視頻獨播。
2024年上半年網劇市占率。來源:云合數據
在長視頻這個主戰場上,喜劇綜藝和劇集是最殘酷的兩場戰役,也是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近幾年廝殺的一個重要縮影。今年的毫無亮點,背后對應的可能正是愛奇藝的“節衣縮食”。
2021年10月,愛奇藝為結束公司十余年的虧損狀況,在長視頻平臺中首次提出“降本增效”戰略。此后,這家公司率先扭虧,并維持10個季度運營盈利。2024年Q2,愛奇藝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運營利潤為5億元,運營利潤率為7%。
愛奇藝的內容支出持續下降。2020~2023年在內容上的投入分別為209億元、207億元、165億元和162億元。2024年上半年的內容支出為81億元,與去年持平。
“砍預算”也掣肘了它的營收天花板。2024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總收入為74億元,同比下降5%;會員服務收入、在線廣告業務營收分別為45億元、15億元,也同比分別下降了9%、2%。
相較而言,騰訊在今年上半年的內容投入為322.93億元(含音樂、文學),預計全年投入與3年前相比僅僅下降3%。足額的內容投入,為其帶來了會員服務、廣告業務收入雙雙增長。
“長視頻平臺目前在內容成本方面都在想辦法降本,但是優質的內容仍然需要大量資金去支持,重要的是如何平衡這個矛盾。”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對《中國企業家》表示。
“在目前的環境之下,廣告主的投放也變得更加謹慎。”易觀高級分析師馬世聰說。
此外,長視頻面對的“外部沖突”更加劇烈——需與短劇、游戲等泛娛樂業態爭奪用戶的注意力。“這會將廣告主的更多預算轉向新興平臺,導致長視頻平臺廣告收入受到極大沖擊。”張毅補充道。
在種種內外部因素之下,愛奇藝顯然已經無法停留在存量市場的舒適區,雖然騰訊視頻有類似的麻煩,但遠沒有愛奇藝急迫。
包括愛奇藝在內的長視頻平臺都在瞄準看上去藍海的海外市場。在2024Q2財報會上,愛奇藝還介紹了在IP線下體驗方面的成果,希望未來能有所突破。
總之,無論是出海還是IP衍生,愛奇藝都必須講一個新故事了。
爆款劇綜“出走”
“優愛騰芒”與制片公司之間的博弈,與競拍的規則相似,價高者勝。
自2014年以來,馬東與愛奇藝的密切合作長達10年。從2014年愛奇藝的制片人,到2015年自立門戶成為米未傳媒的老板,馬東為愛奇藝打造了《奇葩說》系列、《樂隊的夏天》系列、《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系列等王牌節目。
但這些都沒能阻擋他在今年夏天“換臺”。在此之前,馬東與騰訊視頻也合作過其他綜藝。
不過,米未傳媒還從未在“綜N代”時串過平臺——一檔綜藝播放到若干季后,改了個名,又在另一個平臺播放。
從馬東的抉擇來倒推,愛奇藝削減開支固然可以守城一時,卻禁不住騰訊視頻還在以相同火力進攻。
除了喜劇綜藝,愛奇藝今年以來在其他綜藝上的表現同樣平平。燈塔數據顯示,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幾大長視頻平臺的綜藝正片播放市占率中,背靠湖南衛視的芒果TV領跑;其次是騰訊視頻,在前十中占據三席;愛奇藝僅占據一席。
流走的還有騰訊視頻出品的爆款電視劇《繁花》和《慶余年第二季》。
盡管騰訊視頻方面沒有給出這兩部劇官方的投資數據,但二者的資金投入不可小覷。上影集團的前董事長王健兒曾多次向媒體公開透露,為滿足《繁花》拍攝需求,上影集團投資5億元收購了王家衛在上海周邊看中的昊浦影視基地。另有傳言稱,這部劇的投資額可能高達20億元。
《慶余年第一季》原本在愛奇藝、騰訊視頻雙網絡平臺播出,如今第二季只在騰訊視頻獨播。《中國企業家》對版權未續約一事向愛奇藝方面了解情況,后者未給出官方解釋。該系列的制片方為新麗傳媒,這是騰訊的子公司。某知情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此次獨播“不存在騰訊視頻不賣的情況,是市場行為”。可見愛奇藝失去了第二季播放權,大概率又是版權價沒談攏。
砸錢未必能出爆款,但一味節流難出佳作,用腳投票的用戶會隨時流失。
寶媽林安已經“扛”了幾個月沒買愛奇藝VIP了,上次續費還是1年多前。失業讓她消費降級,在幾個長視頻平臺中只挑一個買,“選擇騰訊是因為《喜人》,只充了一個季度,看完也不續了。今年印象最深的綜藝除了騰訊的《喜人》和《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還有芒果TV的《披荊斬棘的哥哥》。”她說。
像林安這樣的用戶還有很多。比起電子、電器等產品,用戶對長視頻平臺并沒有太多的品牌忠誠度,優秀的作品在哪,用戶就會流向哪里,這是行業共識。
這顯著地體現在了近一年多來,各大長視頻平臺會員曲線的起伏變化中。
2023年第一季度,《狂飆》為愛奇藝環比凈增1700萬會員,但這一數據自此開始持續下滑。去年四個季度,愛奇藝的會員數分別為1.29億、1.11億、1.08億和1億。今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的財報中已經不再公布會員數,只是提到會員服務收入同比下降9%;并且,從財報中ARM(月度平均單會員收入)“穩步增長”推斷,愛奇藝今年第二季度的會員數降幅較明顯,因為總收入與人均收入一減一增。
而采取穩步投入戰略的騰訊視頻在同一時間段,會員數增長了13%,達到1.17億,ARM也增長了10%。
廣告主流向短視頻
直接帶來的麻煩事就是已有的“現金牛”業務——會員服務增長停滯。
QuestMobile發布的《202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報告》顯示, 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B站、優酷分別位列長視頻月活規模前5位。但這5家平臺中,除了B站外,其余同比增長率均為負值。
用戶難增,提升會員服務收入就只能靠漲價。這些年,長視頻平臺從單一會員發展為多端多會員,且屢次漲價,單部劇結局付費提前解鎖也成了常態。
以愛奇藝為例,會員體系已經拆分為黃金VIP、白金VIP、星鉆VIP……其中白金VIP的核心權益是可以在電視上大屏觀看,可同時享受更多臺設備的播放權。騰訊視頻、優酷等會員也類似。
左、右分別為騰訊視頻、愛奇藝會員體系。來源:APP截圖
這也使得基礎用戶的權益逐年縮減,比如用基礎會員無法再使用投屏功能用電視觀看。為此,長視頻平臺與用戶之間發生了多起紛爭。
2024年7月1日,一位愛奇藝平臺七年老粉維權成功,法院判定愛奇藝需補償原告41天黃金會員VIP時長。該案件緣起于2023年初,愛奇藝對黃金會員(即基礎會員)限制投屏清晰度,引發大量黃金會員的不滿。
不過,客觀來說,大屏漲價不完全是視頻平臺一方獲益。某影視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平臺在電視端的會員費、廣告費,需與電視硬件廠商、電視視頻播放牌照方三方分成。此外,一些海外影視內容由于版權原因,需在電視端單獨授權。這些都會影響視頻平臺成本。”
如果說大屏加價還“情有可原”,那從《慶余年第一季》就開始的超前點映,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確無法讓用戶接受。
這個暑期檔,《墨雨云間》《玫瑰的故事》等都開啟了超前點映,前者含番外視頻的四集點映價格為24元,不含番外的為19元;后者的6集點映價格為18元。很多網友都直呼這些電視劇 “割了自己韭菜”“不會再充會員了”。
受外部環境影響,廣告主的總體投放意愿也明顯收縮。
據CTR《2023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顯示,2023年,僅有31%的廣告主表示會上調營銷推廣費用,這也意味著近七成廣告主會維持或減少廣告投放。
具體到愛奇藝,2019~2023年,愛奇藝的廣告收入分別為83億元、68億元、71億元、53億元和62億元,同比波動式下降。盡管2023年相較于2022年增長了17%,呈明顯復蘇趨勢,但與3~5年前相比還有較大距離。今年上半年,愛奇藝的廣告營收為3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8億元相比略有增長,但仍不及去年全年的一半。
并且,在廣告主有限的廣告預算中,長視頻還要與處在風口上的短視頻搶。
2023年,快手、B站、愛奇藝分別以破7億、3.36億和4.73億月活,拿下603.1億元、64億元和62億元廣告營收。愛奇藝的廣告收入僅為快手的十分之一,長視頻與短視頻的吸金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新出路
但長視頻并不是毫無潛力。
“IP化的生態建設可以給業務探索帶來更大的確定性,比如騰訊視頻在文本方面的積累就相對成熟。”馬世聰表示。
今年上半年,騰訊視頻市占率最高的三部劇中,有兩部來自于子公司閱文集團的原著改編,包括《慶余年第二季》和《與鳳行》。在騰訊2024年二季度財報中,也專門提到了“閱文集團×新麗傳媒×騰訊視頻”在文本、制作和平臺上的協同效應。借力于湖南廣電,芒果TV的綜藝內容生態也有著自身優勢。
但愛奇藝缺少自己的內容“基座”。
不同于騰訊視頻、芒果TV背靠大樹,它在短期內只能提升運營效率、開辟新業務。
“技術創新的提升,就可以提高效率、提升用戶體驗,從而提升利潤率。”張毅表示。目前,包括愛奇藝在內的幾家長視頻平臺,都在提要用AI從策劃、制作和宣發等環節,為影視劇綜賦能。
與此同時,行業也開始密集討論藍海市場的開拓,“比如IP衍生市場。”馬世聰說。
愛奇藝正在做相關的布局。譬如,今年暑期檔的熱門電視劇《唐朝詭事錄·西行》國潮沉浸劇場已落地北京、深圳和西安。它還在打造線下體驗VR全感劇場、“奇小貝”IP周邊商品店以及“奇巴布”線下親子樂園等。
愛奇藝的多元化收入已經從線上延展至線下文旅及消費品領域,這也成為今年二季度的財報中,愛奇藝CEO龔宇強調的未來發展重點——將線下娛樂作為第二增長曲線。
張毅認為長視頻的潛力主要在海外:“國內的市場有著人口的天花板,但全球七八十億人口,還有著巨大的市場增量。”
據奈飛財報,截至目前,它的全球用戶總數已超2.77億,覆蓋全球190多個國家,同比增長16.5%。這家全球流媒體巨頭的營收中,56%來自北美之外。迪士尼的核心流媒體服務Disney+目前也已覆蓋全球60余個國家,并在上線不足5年后,終于實現了盈虧平衡。
如今,優愛騰也在努力擴張海外領地。
2019年愛奇藝、騰訊視頻的海外版“iQIYI”和“WeTV”同時推出,2020年年中,優酷海外版“YOUKU”緊隨其后上線,陸續在東南亞、東亞、北美等國家和地區落地。
除了國產劇直接內容出海之外,長視頻平臺也做了中外合作班底的內容本土化嘗試。比如,愛奇藝定制泰劇《職業替身》,優酷的《這!就是街舞》越南版等等。但在長視頻的財報中,都還沒有國際板塊的具體業績說明。
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近日表示,2023年海外業務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2024年的目標是在利潤增長的前提下提升收入增速。
對于愛奇藝來說,要抓緊探出一條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