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沒有,國產劇中的「人味」越來越少了。
一個個角色,黑白分明。
要么是讓人痛惡的反派。
要么是光榮榜上的模范。
尤其是主角,更不能有瑕疵、不能有性格缺陷、三觀一定要正。
總而言之,曖昧不清的復雜人物漸漸消失了。
正因如此,許多人開始懷念起曾經的老劇。
魚叔之前就陸續聊過《玉觀音》《永不瞑目》兩部海巖劇,一度勾起不少人的回憶。
同時,評論區還屢屢提起另一部老劇。
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劇中人物設定的大膽與復雜。
今天魚叔就三度聊聊海巖劇。
看看曾經的國產劇有多么「百無禁忌」——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
眾所周知,當年的海巖劇是名副其實的紅人制造機。
陸毅、孫儷、佟大為、周一圍……都是從海巖劇中走出的星光。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以下簡稱《愛人》)也是一舉捧紅了印小天、于娜與劉燁三位主演。
印小天彼時20出頭,憑借陽光正氣的韓丁一角一炮而紅。
與黃曉明、佟大為、聶遠被當時的媒體評為「新四大小生」。
于娜當時還只是一個模特,在演戲這方面毫無經驗。
她第一次演戲,就因為羅晶晶這個角色紅了起來,之后接連出演了《一米陽光》《男才女貌》等劇集。
至于劉燁。
雖然當時已經是金馬影帝,但因為早期出演的電影都偏小眾,所以知名度還沒有那么廣。
真正在大眾范圍走紅,還是出演了這部劇之后。
在這部劇之前,《永不瞑目》大爆。
八大上星衛視播出,破紀錄的6.1收視率,橫掃金鷹幾大主要獎項……
兩年后,同樣是愛情+犯罪的題材,同樣是趙寶剛+海巖的組合,《愛人》的播出也受到了極大的期待。
這部劇的炸裂程度,的確沒讓人失望。
羞恥的畫面有。
三觀崩亂的臺詞也有。
混亂而刺激的情節更是數不勝數。
什么兩男一女、兩女一男的多角戀;
什么女友求現男友救前男友;
還有什么富二代小姐愛上導致自己家破人亡的罪魁禍首……
雖說這部劇播出后,整體反應與收視并不如《永不瞑目》那么好。
但引發的討論度依然很高。
而且放到現在來看,依然風格獨特,話題先鋒。
尤其是在人物塑造上面,幾乎已經是當下國產劇再也看不到的深度。
眾所周知,復雜矛盾的人性是海巖劇最大的看點。
他熱衷將人性剖析得足夠敞亮,恨不得將藏在最陰暗角落的東西都拿出來示眾。
《愛人》更是如此。
本劇的主角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女主角羅晶晶(于娜飾)就是完全自我的人。
她的現男友是律師韓丁(印小天飾)。
她的初戀龍小羽(劉燁飾),則涉嫌殺人而被捕。
于是,她一邊用感情為籌碼,逼迫韓丁為龍小羽辯護。
一邊又總是懷疑韓丁,深深刺傷了韓丁的真心。
另一個女主角,祝四萍(傅晶飾)。
作為劇中被殺死的受害人,卻一直是個令人厭惡的形象。
她好吃懶做,愛搞小偷小摸。
偷東西的事情暴露了,還逼著龍小羽替自己頂罪。
她最喜歡用自己曾經救濟過龍小羽來道德綁架。
將龍小羽的生活攪得翻天覆地沒有一絲安生。
但,這樣兩個看起來好像不討喜的女性角色,劇中也安放了許多真誠、善良的閃光點。
因為人性向來是復雜的,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不可能只有純粹的好與壞?。
這一點,則在龍小羽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龍小羽的出現,與祝四萍的死有關。
案發現場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龍小羽是兇手。
但羅晶晶不相信。
在她看來,龍小羽是一個極其善良真誠的男人。
而且,隨著韓丁對龍小羽的了解調查,也發現他確實不像是個會殺人的惡人。
龍小羽有著十分悲慘的身世。
兒時,母親就跟著一個有錢人走了,唱戲的父親帶著他艱苦地生活。
后來,父親因病去世,龍小羽從大學退學,每天靠劃烏篷船果腹。
在一次劃船時,他遇到了祝四萍。
祝四萍將龍小羽帶回了家,給他提供住宿,幫他找了工作。
從小就被父親教育要知恩圖報的他,將祝四萍的母親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伺候。
甚至幫祝四萍頂罪也毫無怨言。
后來遇到羅晶晶,在她的幫助下,龍小羽在羅父的制藥廠謀到了秘書的工作。
羅父也是大力栽培。
實際上,在韓丁詢問中,但凡接觸過龍小羽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善良到極致的人。
包括韓丁本人,也被龍小羽的真誠以及他與羅晶晶的感情打動。
他越來越不相信,龍小羽這樣的人會對祝四萍痛下殺手。
可實際上,龍小羽內心藏著深深的黑暗面。
韓丁曾經問龍小羽有多愛羅晶晶,他說愛到可以為她獻出生命。
但是,龍小羽還曾經說這樣一段話:
你感受過饑餓嗎?
饑餓是任何一個人最本能的恐懼。
在不餓的時候,愛情重要。
人可以為愛獻出生命,卻沒有辦法抵抗饑餓。
海巖曾說過,《愛人》聚焦的是「貧窮使人異化」這一概念。
龍小羽當然愛羅晶晶。
但他不能否認,自己與羅晶晶在一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方給了自己活命的保障。
他為了羅父打架,為了維護與羅晶晶的關系而偷機密文件。
這一系列行為,看似好像都是為了守護自己的感情。
但實際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還有不希望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再次消失。
其實,在發現被人捅傷倒在血泊中的祝四萍后,龍小羽第一反應是想要救她。
但他猶豫了,因為祝四萍知道足以摧毀制藥廠的秘密。
所以龍小羽最終還是揮起棍子打死了祝四萍。
當然,就算龍小羽不打祝四萍,她可能也會死。
但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必然的結果。
因為饑餓過的人,不會允許饑餓再次出現的任何可能。
在故事的結尾,韓丁問負責龍小羽案的警察:
如果你知道我的人格品行,如果你知道我不可能殺人,你會懷疑我嗎?
警察答道:
沒有什么不可能的。 壞人并不一定毫無人性,好人也不一定沒有獸心。 好人壞人,以主流區分。 好人以善為主,壞人以惡為先。 可在一個具體的事情上,常常會陰差陽錯,主次顛倒。 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正派的人在某一個瞬間,在某一個特定的情況下,會把自己平時嚴加克制的邪惡,突然地釋放一下。
充滿善意,滿眼真誠的,是龍小羽。
目露兇光,陰狠決絕的,也是龍小羽。
這種不純粹,彰顯著人性的復雜和矛盾,恰恰是人們喜愛海巖劇的原因。
就連看似近乎圣母心的韓丁,也有他自己的不完美。
韓丁為了羅晶晶放棄學業、不顧工作,付出所有去取悅她包容她。
但我們也能看到,這所有的付出背后,其實完全始于他的一廂情愿。
很多時候他想通過自己的付出來換來羅晶晶的感情,這何嘗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而且他因為自己的情感,無視父母的付出與溝通,某種意義上也出于一種自我中心。
可就是這種人味兒,在當下的國產劇中幾乎難尋。
所有人物不是黑就是白。
絕對不可以有任何模糊不清的地帶。
但,哪有完全黑白分明的人呢?
這兩年,為什么《狂飆》的高啟強可以爆火?
不就是因為作為一個反面人物,他也有善也有真也有誠,更有苦。
這才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人。
然而,到了《看不見影子的少年》中的王警官。
同樣是張頌文,卻讓人覺得別扭無比。
一個經歷了人生至痛的父親,卻依舊可以超然于情感之外,堅守正義毫不動搖。
這不是一個人,而是神。
其實每次看到龍小羽這個角色時,我都會忍不住將他和劉燁本人聯系起來。
劉燁早期「發家」,就是因為演了不少這種充滿灰度的人物。
他本人的氣質,也與這種復雜、憂郁的角色十分契合。
只是近些年,他幾乎不再飾演此類角色。
更多的是以一種純粹正面形象示人。
現在一提起劉燁,說得更多的還是藍宇、龍小羽、鐘躍民這些早期的角色。
網上也有不少人會問:
劉燁現在在干嘛?為什么感覺他不怎么演戲了?
其實不是他不演了,而是他最近幾年的作品都非常的單一,品質也非常的差。
很難不說,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消失」。
再進一步說:
消失的只是某一個演員嗎?
而這些,我們又該拿什么來拯救呢?
全文完。
助理編輯:旺達的托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