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是一名在北京某報社實習的大學生,當時采訪了正在拍攝電視劇《仙劍奇?zhèn)b傳》的胡歌,他高高瘦瘦,充滿了朝氣,聲音很溫柔,幾乎有問必答。《仙劍奇?zhèn)b傳》播出后大爆,胡歌也正式躋身一線小生行列。
2024年,我已經(jīng)在新聞媒體工作了19年,再見胡歌,歲月似乎對他格外寬容,眼前仿佛還是當年那個“逍遙哥哥”,面對記者的追問還是有問必答,態(tài)度誠懇。當我對他說:“胡歌,我2004年(口誤成2003年)就采訪過您”時,他真的有停頓下來思考。
胡歌近年來佳作不斷,也敢于突破熒幕既定形象。比如正在熱映的電影《走走停停》,盡管是一部小成本電影,但是胡歌通過塑造一位事業(yè)不得意,性格不干脆的“窩囊廢”,證明了這位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技。(以下有輕微劇透)
在北京漂泊多年的吳迪(胡歌扮演)在經(jīng)歷事業(yè)無成、愛情無果的雙重打擊下,回到了四川老家。在世俗的標準下,吳迪是一個中年失業(yè)單身漢、“窩囊廢”。如果說吳迪就簡單地在家啃老,或者最終找了一份工作,這個故事就太平淡乏味了。
但《走走停停》賦予了吳迪有趣的靈魂,吳迪在小學同學馮柳柳(高圓圓扮演)的鼓勵和支持之下,想將自己寫的劇本拍成電影,這個電影的預算低到只能請吳迪的母親來演女主角,一位話劇社的昔日臺柱子來演男主角。草臺班子搭臺拍攝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多趣事。而吳迪母親的突然離世讓電影是否能問世成為未知數(shù)。
《走走停停》這部電影非常適合當下疲憊感很重的都市“打工人”,樸實的劇情既貼近生活,又充滿了幽默:吳迪母親吃西瓜、做冰棍,吳迪父親拍桌子發(fā)火,妹妹開出租車不愿意送吳迪去面試,即使是配角攝影師這一角色也會讓人捧腹大笑。
《走走停停》沒有什么深刻、隱晦的表達,它憑著“簡單”和“生活感”走進了觀眾的心里。《走走停停》里吳迪的家充滿了年代感,讓影片與觀眾之間沒了距離感,更顯真摯。
作為一名觀眾,我特別為吳迪母親(岳紅扮演)這個角色所打動。一開始,吳迪母親因為北漂多年的兒子突然回老家而無法適應,但是也包容了兒子的“不長進”,懂得在吳迪幫忙提重物時夸贊他,還會在關鍵時刻拿出私房錢資助兒子的電影夢。吳迪母親年輕的時候也是文工團的舞蹈隊員,曾經(jīng)一度有赴京求學的打算,但是終歸選擇了更現(xiàn)實的人生路:在小城市里結婚生子安度一生。但出演電影讓吳迪母親平淡如水的人生,在最后的階段,綻放出生命的花火。
吳迪母親還曾經(jīng)和兒子分享過一位故去老友的故事,一位平凡的鋼琴老師,教了一輩子琴,沒什么突出的成績,但在去世前仍然四處找尋鋼琴名師,只為不辜負一個有天賦的學生。
吳迪母親說大家都很懷念這位老朋友,雖然沒有什么大作為,但是一個好人,身上有很多可貴的品質。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平凡人生是大概率,如果留給世界一些好的念想,那平凡的人生也算不平庸。
《走走停停》最后還有這樣一幕:多年后吳迪“腳踏實地”地開上了出租車,過上了他一直看不上的平凡生活,但是在堵車路上偶遇坐在一輛私家車的馮柳柳,柳柳的車上有她的二婚老公和兩個孩子。
曾經(jīng)有過好感的二人已經(jīng)像平行線沒有了交集,吳迪的出租車和柳柳的私家車走走停停,但就是沒有完全停下來打招呼。這一幕正好呼應了片名,人生走走停停,很多過客匆匆,有一些沒有留下痕跡,有一些帶來改變。因為當年柳柳的鼓勵和支持,吳迪拍攝的電影才能獲獎,他去世多年的母親也因此獲得了最佳女配角獎。
近年來,“窩囊廢”似乎成為了許多實力派演員爭相競技的角色。比如前不久雷佳音在《第二十條》里演的檢察官,事業(yè)已經(jīng)看不到起色,身體還不好,連桶裝水都換不了。賈冰在電影《末路狂花錢》中扮演一位一事無成的中年“鐵公雞”,被誤診腦癌后將多年積攢的積蓄和房子變賣,帶著幾個發(fā)小狂花錢。白客在《年會不能停》中則將扮演了一個職場小透明,本來是自己升職,卻成就了“有關系”的業(yè)務門外漢,又因為不想得罪上司,“為他人做嫁衣”后還得無奈地鼓掌。
影視作品的人物來自于生活,“窩囊廢”之所以成為熱門角色,是因為普羅大眾“內卷”的壓力需要共鳴和釋放,人們渴望“躺平”,但是又不敢徹底“躺平”。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輾轉,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低頭仍要彎腰撿起地上的六便士。
《走走停停》大部分篇幅留給了吳迪回到了小城市后的生活,但是前面幾分鐘通過吳迪蝸居在北京的一間出租屋描寫,道出了許多背井離鄉(xiāng)又沒有穩(wěn)定工作“北漂一族”的無奈。吳迪和舍友合租,將冰箱當作儲物柜,將燒水壺當花盆,壞了的電視能拿來做鏡子用,物質上的極度貧乏,情感上的挫折,讓北漂的意義變得模糊。
在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里,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成為最普遍意義上的人生目標,高樓大廈、車水馬流的世界,不鼓勵和也不欣賞甘于平凡的打工人,然而我想所謂社會的文明,應該包含著對于生命以及人生本真的接納和包容,可以有光芒萬丈的舞臺施展抱負,也能允許千千萬萬的平凡之路。
《走走停停》之所以讓觀眾看得捧腹大笑又能被感動,或許恰恰是青年時的豪情萬丈、中年時的碌碌無為、老年時的豁然通達,百味人生,照見的都是自己。
作者丨楊穎,深圳衛(wèi)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