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文博會都是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深圳·新橋影視產業基地自打造以來連續舉辦了多屆分會場活動,不斷促成項目落地、集聚影視資源,是文博會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例證,5月25日,第二十屆文博會深圳·新橋影視產業基地分會場在影視基地一號攝影棚盛大啟幕。
本次分會場活動以“數創生態·影‘向’未來”為主題,特別聚焦影視文化產業正在經歷深刻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生態化這一進程,深入挖掘數字化對影視創作、制作和展示的全方位影響,并聯引當前作為行業發展新機遇的微短劇內容,深度探討短劇浪潮如何跨行業、跨地區地創新影視內容的作用形式和傳播范圍,精彩的活動議程也吸引了眾多行業嘉賓、企業到場參與,現場達成了多個重點項目的合作簽約,為灣區影視產業發展催生了數字技術與內容融合的新質生態。
集聚產業資源,創新灣區制作新質生態
深圳·新橋影視產業基地是深圳具有代表性的影視創新制作樞紐,自打造運營以來,吸引了大批影視項目和上下游企業進駐,為城市的影視產業集聚按下“加速鍵”,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云計算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影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性趨勢,本次文博會分會場組織了包括重點項目簽約、主題分享會、交流會、數字影像技術體驗、交易展示周等多項圍繞數字技術與影視制作相融合的議題活動,旨在推動項目的交流合作,加快數字技術在灣區影視制作的全流程應用。
活動還聯合了新橋稅務所,通過發揮基地稅務管家平臺的作用,在分會場現場開展惠企政策解讀、涉稅業務流程指導等方面的宣講交流活動,及時為企業傳達和解讀稅收優惠政策,做到惠企政策廣覆蓋、及時享,為我基地園區入駐企業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服務。
五大重點項目簽約,彰顯基地綜合優勢
據了解,本次分會場活動共達成了五大重點項目簽約,分別包括:50部精品短劇項目入駐攝制、短劇播放平臺、《深港行動》電影項目,以及深圳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校外實習基地、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校外實習基地。這一系列項目的簽約,進一步凸顯基地的集聚優勢,同時也彰顯了基地全力推動灣區數字制作生態創新的決心。
開幕式現場,出席當天活動的領導嘉賓有:寶安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衛樹強、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廣播電視處處長胡紅昱、寶安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馮穎霞、寶安區新橋街道黨工委書記、一級調研員于劍鋒、寶安區融媒體中心主任陳煒琳、深圳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吳熙、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數字創意與動畫學院副院長譚昕、新橋股份合作公司總經理曾禮祥、新橋商會會長曾劍琨、深圳市人大代表、金鼠影業集團董事長黃少輝等,共同見證了項目的簽約啟動。
“微短劇+”潛力無限,開辟視聽市場新機遇
近年來,中國影視市場經歷了顯著的復蘇和變化,以微短劇為代表的新興視聽內容形式,已經在影視行業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其迅猛的增長態勢不僅反映了當前文娛消費趨勢的變化,也為影視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本次活動的分享環節,即圍繞“微短劇+∞——微短劇如何賦能灣區精品內容、文旅、AI和出海產業”的議題,現場邀請到了造米網絡創始人張俊寧、淘夢創新內容負責人楊坤、影像專家及國際制片人董璦琿等行業一線嘉賓到場,聚焦微短劇在內容創新、文旅推廣、品牌營銷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實踐,先后就“小程序短劇全域時代的到來”、“打造爆款文旅微短劇”、“微短劇重塑品牌營銷”等主題展開分享,由點帶面、循序深入,并共同與到場觀眾們探討他們在這個領域的深層次洞見。
分享會上,提到短劇瘋狂占領市場并有望成為新的千億賽道,造米網絡創始人張俊寧指出:“各大互聯網平臺已經由搶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的競爭,而搶占用戶的停留時長,短劇是最好的產品之一。”對此,國際制片人董璦琿深有感觸,并通過聯系國際國內的文娛市場進行分析:“作為新興的營銷方式,微短劇在延長互動時間、吸引年輕觀眾、品牌產品植入和提升忠誠度方面極具潛力。”在此基礎上,長期深耕內容創新的楊坤則聯系此前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基于當下熱播的多部劇集案例,肯定了短劇在審美、情緒、社交方面所具備的文化價值,以及“微短劇+文旅”成熟的商業鏈路,現場他還攜《龍虎山張天師》《茅山》等多個文旅項目進行分享推介。
與此同時,新橋影視產業基地充分發揮成熟的影視資源和鏈條支撐,積極加快微短劇賽道布局,本次分會場活動上,微短劇創新制作基地同期對外進行項目發布,發布儀式上介紹了基地的多樣化拍攝場景及服務優勢,并提到基地自建的微短劇平臺“菠蘿蜜劇場”即將正式推出,作為集聚用戶和內容資源的重要載體,可為優質微短劇提供更多流量扶持和曝光,旨在構建涵蓋“編、拍、播、投”全鏈條的灣區微短劇一體化服務流程。據悉,在微短劇精品內容方面,基地將基于成熟的IP庫自制“反詐”“公安”題材系列精品劇,并通過“微短劇+文旅”、“微短劇+品牌”定制創意短劇,全力挖掘微短劇的商業潛力與價值前景,帶來流量的同時激活新的消費空間,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短劇+”融合新模式,以新質生產力開辟灣區影視產業繁榮發展的新路徑。
技術與匠心交融,影視互動體驗大放異彩
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影視產業進入了全新的創新階段,長期以來,新橋影視產業基地始終注重行業前沿技術與創意展示緊密結合,本次分會場的“感官實驗室”便是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活動通過最尖端的空間算法識別、人機交互、VR等技術,為參觀者提供立式交互體驗,同時深圳市飛鷹騰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人——“飛鷹小子”也來到會場,與觀眾熱情交互,讓觀眾在虛實聯動中感受行業前沿的技術魅力,開啟一場沉浸未來光影世界的奇妙之旅。
活動現場,“見微知影”影視置景道具藝術展、灣區影視文化交流會、“光影有聲”新橋糧倉電影文化歷史陳述展、郵票上的“思政課”郵票展等活動在清平古墟內同期進行,吸引了眾多企業代表及市民到場參觀。其中“見微知影”影視置景道具藝術展邀請行業美術師、道具師,結合古墟風貌設計橫跨清末、民國、改革初期等多個時空的“置景藝術墻”,供觀眾打卡體驗、近距離感受影視工業的凝結匠心,營造獨特的時空穿越感。